第106章 三省六部与科举制
作者:第二艺术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历朝百姓看着南陈如此严重的人口损失,出于同一身份无不为之痛心和同情。
    这样的人口损失背后,又包含了多少人的悲惨经历?
    饥荒、掠夺、奸淫、屠杀,乃至吃人……
    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这是一句多么刻骨铭心的精准总结。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看着天幕感叹自语道:
    “天下动乱最受苦的莫过于百姓,我大隋的一统虽然上顺天意,下顺民心终结了这一乱世,但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
    我大隋借助关陇世家的力量得以建国和统一天下,可世家也借此不断壮大势力,在朝政上不断索求更大的权力。
    这些世家占据大量土地,奴役着众多百姓,不断发展着自身武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结成一体!
    甚至已经挟持了朝廷,让朕都不得不因他们而妥协,难以对他们征收理应的重税。
    天下一统,普通百姓仍然受到世家大族的盘剥和奴役,生活尤为困苦。
    我大隋要想真正迎来盛世,让百姓富足安定,稳固天下,必须采取制衡,解决世家这一隐患。
    权臣乱政,世家割据的亡国症结就在眼前,世家必须要在朕的手中解决!”
    ……
    【然而隋朝的统一并没有太过容易。
    数百年的动乱与分裂,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终结的。
    在隋朝灭亡南陈统一天下之前,隋朝还需先行解决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
    公元582年,隋朝建立的次年,北方游牧民族也崛起的一个全新政权,突厥汗国。
    此前的北方草原本是柔然汗国的领地,突厥人原本只是柔然汗国的附属部落,为柔然人打铁,被称为“锻奴”。
    随着时间的推移,柔然汗国在与北魏等政权的长期战争中逐渐衰落。
    后来还将公主嫁给北齐权臣高欢进行政治联姻,以期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和物资供应上的支持,遏制住国内的衰落。
    可是柔然的衰落源于本身的文化制度过于落后。
    柔然没有城郭,以毡帐为居,逐水草而生,军事制度极为简单,就是全民皆兵的部落联盟组成的劫掠军队。
    他们没有自己的成熟文字,而是借鉴周边文明的文字进行简单记录和交流,甚至起初是用羊屎来计算士兵数量,后来也只是改用刻木计数的方式。
    连文明的基础都没有形成。
    那么维持国家运转的政治、军事体系更是无从说起。
    衰落和灭亡是必然的。
    而柔然的衰落为突厥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趁机率领部众反抗柔然的统治,并在公元 552 年击败柔然,建立了突厥汗国。
    没有自身文明基础的柔然人,也就此被迫融入了其他民族,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崛起的突厥人时常南下掠夺中原的人口和财富,对隋朝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公元582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联合其他几位可汗,率领四十万全民皆兵的游牧大军朝着整个长城防线汹涌袭来。
    刚刚建国的隋朝,与突厥爆发激战。
    隋军仓促迎战,以少胜多击退了突厥。
    其中最为惨烈的是隋将达奚长儒率领的三千隋军与十余万突厥兵的战斗。
    隋军四面抗敌,连续激战长达三天,隋军近战焦灼时连拳头都用上了,甚至厮杀到手上骨头都露了出来。
    此役歼灭突厥兵一万余人,隋军也损兵折将十之七八,突厥兵最终撤军而回。
    之后隋朝多次讨伐突厥,并采取分化策略,最终用了二十余年时间,让突厥分裂成东、西突厥,并先后臣服隋朝。
    在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隋朝也南下灭亡了南陈统一了天下。
    但是频繁的战事,也让隋文帝不得不借助关陇世家的力量参与作战。
    为隋朝胜利做出贡献的世家们,也得以借此向朝廷索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世家在强大的基础上变得更为强大。
    出于维护统治和维持国家稳定,隋文帝也必须对世家采取压制策略。
    于是隋文帝和皇后独孤伽罗,一同主导了废除北周的官僚旧制,在三省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尚书省下辖的六个具体职能部门。
    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
    户部管理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宜,国家的铸钱、漕运、库藏、俸饷等都归户部管。
    礼部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
    兵部掌管全国的军事事务,负责军队的日常后勤补给、军队大后方的军械维修等工作,不过手中并没有直接的兵权,但在军事管理和国防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刑部掌管全国刑法政令及案件审核的部门,集调查、审判、执行于一体,负责法律的制定、执行和司法审判,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
    工部负责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务,所需的资金和劳役人口需要由户部审核与调遣。
    尚书省虽然掌握了大量实权,但却不具备制定政令和干预政令的职权。
    所有政令通过中书省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只有听令执行的职责。
    三省之间相互制衡,六部又分化了其余官员的权力。
    皇帝最重要的职责只剩下三个。
    最终决定国家的重大决策、掌控军权、监督臣子。
    对重要官员进行任免便可防止权臣干政,加强了中央集权。
    更系统化了国家行政的运转,极大增加了行政效率和规范性。
    之后隋朝又颁布了科举制。
    在天下各州开科,以考核学子在经义、政事、时务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儒家经义遴选出奉公守法、忠国忠民的学子。
    政事考核,遴选出对国家政治制度有足够了解的人才。
    时务问略,考核学子对社会事务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此筛选出来品学兼优的官员,才能真正为国所用。
    科举制让出身寒门的子弟有机会进入统治集团,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广泛的人才来源,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回望以往朝代的官员任用,多以官员举荐贤良和世袭为主,即便有类似的考试选拔也未能成为主流被延续下来。
    门第出身也就成为了以往朝代为官的基本条件。
    而科举制的施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迎来根本性的改变。
    科举改变命运,激励着天下人读书明理、追求功名,在社会上形成了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两大制度的出现,深远影响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前者奠定了后续一千多年的政治结构。
    后者创造了后续一千多年的官员选拔体系。
    一直到后世中国更为细化分类的考试取才,依然延续了科举制的核心。
    两大制度的施行,让隋朝吏治清明,百姓安定。
    许多重要的政策,也因为德才兼备官员基础得以全面推行。
    同时隋朝继续延续北周的均田制,使广大农民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极大地调动了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
    又完善全国的户籍登记,清查出被世家隐瞒和躲避山林的百姓,增加国家人口和赋税普及。
    隋朝在短短十几年里迅速繁荣昌盛起来。
    这等盛况此前只在西汉鼎盛时期出现过,西汉用了数代帝王,几十年的时间才达成,而杨坚站在七百多年后的政治文化进步的基础上,只用了短短十几年便实现了如此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