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自流盆地
作者:大明也是罗   17世纪风起澳宋最新章节     
    西历1636年,10月。
    澳宋对于澳宋大陆的新一轮开拓又要开始了,东海岸的沿海宜居区都被开发出来了,所以此次开拓的主要目标就是占领整个“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
    大自流盆地是整个澳宋大陆仅次于大分水岭以东沿海地区最精华的地区了,它是整个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面积达175万平方公里。
    虽然由于大分水岭的阻挡太平洋的水汽导致大自流盆地的气候较为干旱,但是大自流盆地地下水系发达,各条河流在此汇聚,地面也有大量天然的泉眼和湖泊。
    所以这里压根不缺水,在不缺水的前提下,其实干旱气候反而更适合农业生产,更多的热量和更大的昼夜温差。
    后世这里就是澳洲的重要农业中心,整个盆地的农业产值占整个澳洲的20%,这还是澳洲人口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没有足够人口开发的情况下。
    所以执委会估计要是把大自流盆地完全开发出来养活过亿的人口不成问题,而且大自流盆地除了产粮,还是非常优良的牧区。
    民众除了吃饭还要吃肉,有了充足的肉蛋奶摄入,身体才能更好更健康,免疫力也更高,身体好了干活才有劲。
    在智商、生产工具等影响生产效率的其他因素差不多的情况下,一堆瘦弱的病秧子一天干10个小时,也比不上人家健康强壮的人干8个小时,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大明移民来到澳宋本土后生产效率和身体健康水平直线上升,除了澳宋有更加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医疗水平以外,剩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饮食结构的改变。
    来到澳宋本土不仅主食可以吃饱,只要肯卖力气不当懒汉天天都能吃上肉,毕竟人均资源在那里摆着呢,什么渔业资源啦,人均耕地面积啦,人均牧场面积等农业资源都是实实在在的遥遥领先。
    现在在澳宋出生长大的未成年人一个个都长的又高又壮,远超父辈,相信等他们大批量进入工作岗位后,澳宋的生产效率还能提升。
    不过大自流盆地不是给目前的国民准备的,澳宋年年粮食结余,还往外大量出口,目前这些国民都用不上大自流盆地。
    所以大自流盆地是给之后的移民准备的,特别是1637年崇祯大旱开始后的大明移民,可以预见的是北方省份会因为大旱陆续出现海量的流民。
    这些流民大部分会被澳宋用各种方式吸引到澳占区,然后其中相当一部分会被移民澳宋。
    况且目前逃荒到山东根据地的大明人也在年年上涨,这也意味着在之前的天灾和人祸下大明北方已经慢慢不能活人了,大规模的旱灾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所以大自流盆地是给他们准备的,而且这些移民中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来了以后开发大自流盆地正好,有了这些勤劳的农民澳宋的开发进程会更加的快。
    只有有了足够的粮食一个国家才能健康的发展,工业化也能更快更好的进行,吃饱喝足才是人类贯穿一生都必须满足的根本欲望。
    大自流盆地除了农业资源丰厚,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分布有煤、铁、石油、铅锌矿等矿产资源。
    其实煤铁资源在澳宋再常见不过了,不值得拿出来单独说,但是大自流盆地的煤铁矿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两种矿产离的近。
    要知道钢铁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也就意味着工厂离矿产越近越好,在交通还不是非常发达的时代,最好是直接就建在矿产边上,然后就地炼钢输出成品。
    但是钢铁工业需要的大宗原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煤炭,一种是铁矿石,但是现实中不会有太理想的情况,往往铁矿和煤矿都是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导致你把厂建在煤矿附近离铁矿就远,建在铁矿附近离煤矿就远,而由于炼钢的主材是铁矿,所以你会发现近现代很多大型炼钢厂都是建设在铁矿区,这样可以减少原料的运输成本。
    由此诞生了不少“钢铁城”,这些城市往往以前并不是人口聚集地,因为当地产铁矿和煤矿吸引钢铁企业才形成的城市,比如攀枝花等城市。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一个地方既有大型铁矿也有大型煤矿,比如唐山能成为“钢都”的原因除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理位置好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这里煤铁资源都非常丰富。
    而澳宋虽然煤铁资源丰富,但是分布极其不均,煤矿主要分布在东海岸,铁矿主要分布在西海岸,要不是离海岸线近别说大规模炼钢,连出口矿石都不好搞。
    但目前澳宋领土在东海岸,煤资源丰富,而铁资源有限,只有一些中小型铁矿。
    前期这些中小矿还可以支撑澳宋的钢铁产业发展,而现在随着澳宋体量增加需要的钢铁产量也水涨船高,东海岸的铁矿产量已经快成为澳宋钢产量进一步增长的限制因素。
    所以执委会打算把大自流盆地的煤铁产区建设成澳宋的“钢铁城”,不炼钢都对不起这里充足的水资源和刷在一起的煤铁资源。
    只要把厂建在铁矿区,然后再往煤矿区修条矿用铁路,一个巨大的钢铁产业中心就建成了。
    后世的土澳也在此地大规模建设过钢铁厂,不过二战后只保留了一些小型钢厂,只满足本地需求就完事了,当然土澳的钢铁厂只是相对于现代的钢铁厂小,比澳宋目前的钢铁厂产量还是要高的。
    是土澳人太笨了不会开发利用资源吗?非也,只是没有相应的继续开发的条件罢了,不是自然条件,而是人文条件不足。
    土澳本身就只有3000万人口,又是农业大国,不是军事大国,孤悬海外附近也没有多少军事威胁,而且也没啥像样的制造业,国内对于钢铁消费自然就低。
    由于人工成本太高,炼出来的钢在世界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而且靠着出口农产品和矿石已经可以让3000万人过上富裕的日子了,还进什么厂,瞎折腾什么有的没的。
    真打起仗来再建呗,普通炼钢在现代社会又不是什么高精尖,只要保留一定规模,想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把规模拉起来。
    粮食几天长不起来,厂房几天还建不成?舍得下成本就行了,不过打起仗来也不讲什么成本了。
    但澳宋不一样,穿越众们想要把澳宋建设成世界第一强国,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上,在全球四处出击和工业发展都需要巨量的钢铁,所以不能像后世土澳一样“佛系”。
    地图和矿产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