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崇祯大旱4
作者:大明也是罗   17世纪风起澳宋最新章节     
    西历1637年,10月。
    “蔡总督,您终于来了。”
    刘志伟说完和蔡牧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然后刘志伟带着蔡牧离开港口回到司令部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屏退下面的军官和文官后两人开始热络起来了,在谈事前还互相调侃开玩笑,全然没有刚才在港口那副上下尊严的样子。
    远东殖民地就这么几个穿越众在管,在周围大多数都不是穿越众的情况下,穿越众天然就是一起的,相对于其他人他们是可以交付后背的自己人,团结起来起来是必须的,不然内斗的话还怎么开展工作。
    所以远东殖民地的穿越众不管官职大小,在私下的关系都是非常好的,也不以职务高低分高下,而是平等交往。
    但在外面还是必须讲究上下级观念做给其他土着官员看的,比如在公共场合工作时要称“职务”,要用敬语。
    不然当着下面的人一口一个老蔡老刘的喊不容易维护穿越众自己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关系和权威。
    毕竟对于大多数土着官员而言,就算经过澳宋多年的宣传,他们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还是很肤浅。
    对于很多东西都无法深刻理解,毕竟没有亲眼看过亲身体验过,只有穿越众在现代社会待过才会理解这些东西。
    要是不在他们心中树立权威和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对于不懂的指令他可能就会打折扣,而穿越众要的不是折扣,要的是绝对的服从,要的是高行政效率。
    不管我说什么,你能不能理解,你都必须第一时间无条件不折不扣的去执行。
    联络完感情后,刘志伟开始向蔡牧汇报近期的情况,虽然已经用纸质报告汇报了过了,但是这些事还是必须在用语言汇报一遍。
    自从大量灾民流入山东根据地后,山东根据地的行政体系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各级官吏的工作量都拉满了。
    但是由于澳宋并没有应对相关大灾的经验,只有大概的方向,对于具体措施仍有不足,许多官员忙中出错造成了一些物资损失。
    不过对于那些不是主观出错的官员刘志伟并没责罚,事情报到蔡牧这里也只是大手一挥轻轻揭过,不仅没有责罚作为主官的刘志伟也没要求刘志伟惩戒手下。
    穿越众的肩膀硬,只要不是自己本身违法犯罪,工作上出现的失误一向都是扛的起来了的。
    而且穿越众内部对于工作失误是比较宽容的,都是第一次治理一个国家,不失误是无法做到的。
    许多穿越众穿越前天天口嗨在网上指点江山,觉得治理国家不过如此,真到自己上手了才知道其中的难度。
    从其他地方学来的治国理论真到落实到现实不一定管用,也不一定用得来,发现理论和现实差距过大,这就是常说的“一看就会,一干就废”。
    因为现实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你面对的治理对象是人,而人不是数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脑中的想法都不一样,需求也不同,所以说大锅饭考验厨子。
    要不是澳宋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这为穿越众积累了一定的执政经验,要是一上来让他们去执掌一个大帝国,可能这个大帝国直接就分崩离析了。
    所以穿越众包容自己犯错,也包容手下犯错,只要不是主观恶意和能力太差导致的问题,穿越众集体都愿意买单交学费。
    治理国家和科研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都需要大量的试错,不试错就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就无法进步。
    要是大力惩罚失误官员,会极大的打击官吏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后就没人敢去试错了。
    要是一个国家的官员只会墨守成规,只等着上级发号施令,而自己却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那就是一个体制僵化的开始。
    所以蔡牧这次来山东除了视察工作以外,也带来了大量物资,给山东根据地的救灾“交学费”,试出赈济大量灾民行之有效的办法,试出一套属于澳宋的救灾方式。
    不过蔡牧带来的不是粮食,因为山东根据地不缺粮食,这些年为了应对崇祯大旱,澳宋减少了粮食出口,转运了大量的粮食到远东殖民地。
    远东殖民地其他地方的粮食结余也转运了部分到山东,再加上山东本身就是产粮大省。
    所以现在山东不缺粮食,而是缺药品,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而且历史上的崇祯大旱发生后北方多省都爆发疫情。
    所以药品对于救灾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即使在澳宋药品也不是什么大白菜,在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以前,药品一直都稀缺物品。
    穿越众只是有先进的理论技术,又没法虚空造物,高效率合成药物的设备可没法随便造出来,所以澳宋的制药产业目前只有少数实现了半工业化,其他的还在手工业状态。
    而且有些药品的保质期又短,不像粮食等物资保存得当存个几年都能用,所以山东没法提前存储大量药物。
    蔡牧带来的药品解决了刘志伟的燃眉之急,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运力不够。
    经过统计后,刘志伟发现涌入山东殖民地灾民比计划中的多,才几个月涌入山东的灾民已经超过一百万了,将近山东根据地原有人口的三分之一。
    随着后面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入,山东根据地肯定是没法承载那么多灾民的,必须要把灾民转移到远东殖民地其他地方和本土,但是运力却不够了。
    虽然这些年澳宋大力发展造船业,天天下饺子。
    但是澳宋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大号造船厂,要有人去种地放牧,有人要去当兵,有人进厂搞生产,不可能把所有资源和人力投在造船业上,而且船造出来还要大量的水手去开。
    所以遇上海量的移民后会运力不足,而且为了降低移民死亡率,澳宋的移民船对比欧洲同吨位的移民船运输移民的数量要少1\/3—1\/2。
    刘志伟了解这个情况后立马就向蔡牧报告,蔡牧又向本土报告了,但是本土也没有闲置的运力,只有把海军的运输船派远东殖民了。
    虽然跌跌撞撞,但是趁着崇祯大旱从大明往澳宋疯狂移民的计划还是在不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