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蝗仙
作者:长长长长头发   农家考科举:我爹竟是最强卷王最新章节     
    等火盆中的蝗虫卵全都被烧掉了,几人才长舒一口气。
    林雄小心把那个小花盆踢开:“难道是哪里有什么冤屈之事,今年才会出现蝗灾?”
    秦僻思考着:“朝政失和,蝗螽孽蔓,残我百谷,不知是哪里又出了贪官污吏,天降灾祸。”
    二狗子张大了嘴巴盯着他们看,一度以为这两个人是在开玩笑。
    可是林雄忧心忡忡,同秦僻商量,要不要尝试上报知府,请求知府在春种之前祭祀蝗仙。
    他们叹息着着问李皓:“不若带几位学中同窗和先生,一起去城郊褚老先生那里看看,若真有蝗灾的可能,我们也可以一起请求山长上报于知府。”
    李皓不置可否,低头问二狗子:“你明日要同我们一起去吗?”
    二狗子有些精神恍惚,但还记得和褚老头的约定,忙点头答应:“要!”
    林雄他们连日赶路,又忧心蝗灾的事儿,神态疲惫,同二狗子说了几句话,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二狗子苦着脸,躺在床上。
    李皓看他一直盯着窗外,也不睡觉,便问:“在想什么?”
    二狗子猛地翻过身:“爹,你也觉得有蝗灾是因为出了什么贪官污吏,或者皇帝昏庸之类的缘故吗?”
    李皓沉思了一会儿:“子曰:惟天之大,惟尧则之。蝗灾是上天降下的灾祸,各地都有祭祀蝗仙的庙宇和传统。”
    他还附和了一下秦僻的观点:“吏冥冥犯法即生螟,这也是在说文解字中有记载的。”
    二狗子整张脸都皱起来来了:“不对,不对。”
    他晃着脑袋:“《四民月令》里面就记载过:湿气升而蠹虫生,汉朝的时候很多人就认识到蝗灾和天气时令的关系了。”
    他在褚老头那里看过好些农书,《齐民要术》中对于治虫的记载更是非常详细。
    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怎么林雄他们这样的读书人还会把蝗灾和德行一类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呢?
    李皓轻轻拍了下他的小脑袋:“《四民月令》,嗯,是有这样的记载。”
    二狗子对他点头:“没错吧,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整理治蝗灾的办法了。”
    “不错,”李皓点头:“我也并不认同蝗灾和上天的警示有关。”
    他看着二狗子骤然瞪大的眼睛:“在汉朝时王充就批驳过这种观点,并且每朝每代都有两种说法的交锋。”
    二狗子突然反应过来,老爹一开始就不认同林雄他们说的,明显是在套他的话。
    他竟然傻乎乎地把自己看过农书的事情,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小心偷觑了老爹一眼,正巧撞上他看过来的眼神,二狗子猛地一回头,整个人都缩进被子里面了。
    李皓看他心虚的样子,也不强行把人拽出来,任由他在被子里胡乱动弹。
    “我虽然知道一些关于蝗灾的东西,却可能还不如你了解的多呢。”
    二狗子听得奇怪,他穿越过来这些时候,除了看了几本蒙书,就是在褚老头那里读了些农书,平日里也史书都没接触过几本,怎么能知道的比老爹这个成日里研究春秋的人多呢?
    李皓看见他疑惑的小眼神,耐心解释:“我和秦兄他们,读的是圣贤书,为得是科举功名,在这条路上,蝗灾和人祸有关的认知才是主流。”
    而二狗子,除却他不为人知的穿越者身份,在李皓看来,他的小儿子读的书都是专心治学问的人所不会涉及的东西,故而他可以先入为主地就认为,这些记载在书上穿成了几百上千年,已经成为常识了。
    实则却不然,有时读书,也是一种受困。
    所以,他才在发现自己儿子的天分时,并不强求他追寻神童之名,早早地便开始熟读四书五经的缘故。
    李皓自信,他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打造出一个更容易向上走的路,不需要他像自己儿时一般苦读。
    能在这时候多读些别人看起来像是“杂书”的东西,于他此生而言,是极其珍贵的。
    显然,他的想法并没有错。
    李皓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内心却很有些骄傲,谁家的小孩子能在三四岁的年纪,便能对蝗灾之事,侃侃而谈,并不受长辈所言的影响呢?
    二狗子要是知道老爹在心里这么想他,肯定会不好意思,其实他能完全不受这种天降灾祸之类的说法影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是穿越者来着。
    随便对一个现代人讲,谁谁谁做了坏事,上天就要降下蝗灾惩罚你们,绝对会被当成神经病的。
    不过二狗子不知道他老爹的内心活动,说完了话,不一会儿,脑袋一歪,就睡着了。
    第二日醒来,天还微微亮,他就看见李皓坐在桌子前翻书。
    “《汜胜之书》里记载用马骨可以防治蝗虫。”李皓看他醒了,一边帮他穿衣裳,一边和他讨论今天早上在书上找到的东西。
    这部分二狗子也曾经读到过,《汜胜之书》的记载比较早,但是他更认同《齐民要术》的说法,马骨、雪汁、粪汁之类的最主要的作用都是增加肥力,可以预防蝗灾的其实是附子。
    “附子是药,可以给人治病,也可以帮助大地庄稼治病啊。”二狗子决定不隐藏自己的想法了,在老爹面前,他的底子都快被扒光了,再隐藏就是掩耳盗铃了。
    李皓思考了一下:“你说的很有道理,或许可以尝试用这个方法浇地。”
    二狗子却觉得这个方法其实不太实用,附子是药材,不是日常用品,用它来煮水浇地,实在不符合民情。
    到时候有钱买附子的人浇了地,没钱的人没有煮附子水,蝗灾依旧不可避免。
    就像书里记载用粪汁、骨汁和雪汁来沤肥一样,想法是好的,但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做起来实在太难了。
    “可以养一些蝗虫,用附子泼它们,或喂食裹着附子煮水的泥土来对比,看它们是不是可以被杀灭。”二狗子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在小范围内尝试,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问题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