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陈师道
作者:喜欢血叶兰的钱公公   群英荟萃合集最新章节     
    一、陈师道的生平轨迹
    陈师道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坚守。他出生于官宦家庭,却在其生活的时代遭遇家境衰落。16 岁的他凭借出众的文章得到曾巩的赏识,拜入曾巩门下,从此开启了他独特的人生旅程。然而,面对王安石变法以经义之学取士,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毅然放弃科举之路。尽管有曾巩、章惇、苏轼等多人举荐,但命运似乎总是与他开玩笑。
    曾巩修本朝史时推荐他为属员,却因他的布衣身份未能成功。章惇权势熏天,想举荐他,他却拒不谒见。苏轼的推荐让他担任徐州教授等职,但他又因擅离职守被弹劾。在苏轼欲收他为徒时,他以对曾巩的敬重为由婉言拒绝,展现出他的忠诚与坚定。
    陈师道不攀权贵的品质在他对待赵挺之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因厌恶赵挺之的人品,即便在寒冷的天气中无衣御寒,也坚决不穿赵挺之的皮衣,最终染病致死。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困苦与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向权贵低头,以诗文传于后世,成为了北宋文学史上一位独特而令人敬佩的人物。
    二、陈师道的文学成就
    (一)诗歌创作风格独特
    陈师道在诗歌创作上受黄庭坚影响颇深,一度追求 “无一字无来历”,但随后发现黄庭坚 “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于是致力于学杜。他的五七言律诗较为成功,如《除夜对酒赠少章》中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此诗尽显诗人在困境中的感慨与无奈,追步杜诗句法,功力深厚。《春怀示邻里》也近似杜诗中的遣兴体格,如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至今容有未开花。”
    陈师道也有感情朴挚的诗作,如 “极喜不得语,泪尽方一哂。”(《示三子》),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句简语拙而味永,真醇无华,有一种朴拙之美。还有恬淡而有味的诗,如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展现出一种悠然的心境。也有风流华美的诗,如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放歌行》),可惜此类诗作不多见。
    然而,陈师道的诗整体存在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他做诗用力极勤,常 “闭门觅句”,虽态度严肃值得肯定,但有时显得思想深度不够且时见拗涩。
    (二)散文成就获赞誉
    纪昀评价陈师道的散文 “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这表明陈师道的散文简洁严谨、质朴有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的散文或许不如诗歌那般广为人知,但在文学史上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后山诗话》主张鲜明
    陈师道所着的《后山诗话》提出 “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这一主张与黄庭坚的诗歌理念一脉相通,强调诗歌应摒弃华词丽藻,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这种主张在当时的诗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取向。
    三、陈师道的作品呈现
    陈师道的《后山集》20 卷,集中展现了他丰富的文学创作成果。其中,《春怀示邻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连绵下的萧瑟景象与所居之处的破败冷落。“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破败的断墙被春雨淋湿,蜗牛爬行留下痕迹,老屋无人居住,燕子在此做巢,生动地勾勒出萧条破败、凄凉冷清的居住环境。诗人在诗中既有对生活清苦的感慨,又有苦中作乐的闲适心境,同时还表达了对人生坎坷、世路崎岖的慨叹以及伤春伤时的遗憾之情。
    《示三子》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久别儿女重逢时的复杂心情,从开始的期盼到相见时的陌生,再到喜极而泣,最后又因不确定是否是梦而心感不安,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厚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师道的词也别具特色。《木兰花?汝阴湖上同东坡用六一韵》中 “湖平木落摇空阔。叶底流泉呜复咽。酒边清漏往时同,花里朱弦纤手抹。风光过手春冰滑。十事违人常七八。不将白发并黄花,拟下清流揽明月。” 上片描绘了宴会的场景,湖平木落,流泉呜咽,清漏声声,朱弦纤手,既有秋日的萧瑟,又有宴会的热闹,却也透露出诗人的寥落孤寂。下片则感慨时光易逝,事与愿违,最后诗人以不将白发并黄花,拟下清流揽明月表达了自己旷达洒脱的心境。
    此外,他的《西江月》《卜算子》等词也各具风采。《西江月》中 “点点轻黄减白,垂垂重露生鲜。肌香骨秀月中仙,雪满瑶台曳练。” 用优美的词句描绘出细腻的景象。《卜算子》中 “纤软小腰身,明秀天真面。淡画修眉小作春,中有相思怨。” 则以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人物的形象与情感。
    陈师道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四、陈师道的后世影响
    陈师道作为 “苏门六君子” 之一和江西诗派 “三宗” 之一,在后世诗歌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对江西诗派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其学杜的诗歌风格以及对 “生新瘦硬” 和 “平淡雅奥” 的追求,为江西诗派树立了标杆。后世许多诗人受其影响,在诗歌创作中注重文字的锤炼和意境的营造。例如,南宋时期的一些诗人在创作中继承了陈师道诗歌的内敛自省和苦吟锻炼的创作态度,追求诗歌的深度和韵味。
    陈师道高介有节的品格也为后人称道。他不攀权贵、安贫乐道的精神,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文人在面对困境和诱惑时,常常以陈师道为榜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他的这种品格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使得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在文学批评方面,陈师道的《后山诗话》提出的 “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 的主张,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后世的文学评论家在评价诗歌作品时,常常会参考这一主张,强调诗歌的质朴自然和真实情感。
    总之,陈师道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高尚的品格和深刻的文学主张,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五、陈师道的姓氏渊源
    (一)陈姓起源与发展
    陈姓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且人口众多的主要姓氏。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为巩固政权并彰显仁德,找到舜帝的后代妫满,封他于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妫满成为陈国第一任君主,其子孙后代便以国为姓,形成了陈姓族群。
    陈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周朝时期,周武王封舜帝后代妫满为陈侯,建立陈国,陈国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历经兴衰变迁,公元前 479 年被楚惠王所灭,陈姓子弟散居各地,进一步促进了陈姓在全国范围内的播迁。
    秦汉时期,陈姓逐渐壮大,部分陈姓开始南迁,扩展至湖南、江苏、山西和山东等地。两汉时期,颍川郡成为陈氏发展的重要基地,历史上陈氏的发展大部分从颍川出发,汉朝出现了不少显赫人物,如东汉时期的多位宰相等,陈姓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影响力显着增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民族交融频繁,陈姓家族中融入了鲜卑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成为陈姓主要迁回迁移的地区。到南朝时,陈姓已成为江南大姓之一,陈霸先在南京建立陈朝,使得陈姓在长江与珠江之间广泛传播,陈姓在福建也非常普遍,成为四大姓之一。唐朝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 58 姓经江西攻入福建,其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洋诸岛陈姓主要派系,陈姓成为东南地区第一大姓。
    宋朝时期,陈姓在政治上极为活跃,有多位陈姓人士担任宰相或其他高级官员,家族势力强大,陈姓由福建向广东的潮州和梅州地区发生大规模迁移。北宋末年,许多河南的陈姓南逃至广东南雄,随后向广东各地散移。在这个长时期内,陈姓在南方稳定发展,尤其在赣、浙、闽、粤、湘五省繁衍最为旺盛,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大姓。宋朝时期,陈姓约有 300 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3.9%,为宋朝第六大姓。
    元明清至近现代,陈姓继续繁衍生息,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的福建、广东等地发展壮大。元末明初,陈友谅起义并在江南地区建立了政权,虽然最终失败,但陈姓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仍然很大。明朝时期,陈姓约有 420 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4.5%,为明朝第四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 55.4%,其次分布于广东、安徽、山东、湖南四省,又集中了 24.6%。全国形成了浙苏皖鲁、赣闽粤湘两大块陈姓人口聚集地区,陈姓聚集重心开始裂解,向东、向南分离。在清代,陈姓家族在政治、商业和文化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商业和文化领域,他们的贡献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以来,随着海外移民潮,陈姓华人移居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和北美等地,形成了庞大的海外陈姓群体。
    (二)陈姓的多源流特点
    陈姓不仅起源于妫姓,还有其他多种来源。陈姓还有一支源自伏羲氏,伏羲氏在陈(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建立了古老的风姓部族,其后人以族为姓称为陈氏。其次,鲜卑族改姓也是陈姓的一个来源。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下令改变鲜卑族的姓氏,其中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此外,陈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例如古代安南(今越南)国王有姓陈。陈姓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有些少数民族如满族、蒙古族、白族等也有改姓陈的。
    (三)陈姓的现状
    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人口排行中位居前列。据 2019 年 1 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陈姓在 2018 年排名第 5 位,户籍人口数量达 0.633 亿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4.53%,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该省人口 10% 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陈师道作为陈姓家族的一员,其文学成就和高尚品格不仅为陈姓家族增添了光彩,也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