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 调动边军
作者:九年公子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最新章节     
    范骥见状,毫不犹豫地手持三尖两刃刀,大喝一声,冲向了陈飞等人。
    凭借着高强的武艺和勇猛的气势,以一己之力独战陈飞与急先锋索超和小先锋周瑾三人。
    在三人的围攻之下,范骥毫不畏惧,奋力抵抗,竟然与他们缠斗了三十余合。
    但毕竟对方人多势众,渐渐地,他开始体力不支,落入了下风。
    索超见范骥刀法渐乱,瞅准时机,大喝一声,手中金蘸斧高高举起,带着千钧之力朝着范骥劈了下去。
    范骥奋力抵挡,但终究抵挡不住索超这威猛的一斧,被砍中要害,当场身亡。
    虽然范骥拼死抵抗,但他临死前的猛烈反扑也让小先锋周瑾吓出了一身冷汗。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竟然差一点一刀将周瑾的人头斩下。
    周瑾心有余悸地看着范骥倒下,心中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而徐州知府崔恒,眼见范骥战死,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其性情刚直,不愿向梁山军队投降,沦为贼寇之手。
    当即便当着陈飞三人的面,拔出佩剑,自刎而死,以死明志。
    至此,整个藤县,一战而下。
    随着徐州知府崔恒等人身死,数日之间,徐州境内再无一处可与梁山抗衡之军。
    在梁山的兵威之下,数日之内,整个徐州尽皆被梁山所占据。
    与此同时,先前出兵兴仁府、广济军与应天府三地的九头狮子杜壆与儒枭王寅二人也接连传回了捷报。
    半月之后,兴仁府、广济军与应天府相继沦陷,整个京东西路皆被梁山掌控。
    此消息仿若惊雷一般,震动天下。
    河北田虎与江南方腊,这两股与史文恭的梁山一同起兵的势力。
    虽在各自战场有所斩获,但梁山这般风卷残云般的扩张速度,让他们不禁瞠目结舌,心中暗自惊叹梁山实力之恐怖。
    转瞬之间,史文恭的梁山势力已成为天下诸寇中仅次于淮西王庆的强大存在,威名远扬,令各方势力侧目。
    东京城内,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铅。
    赵佶面色阴沉如水,眼神中满是愤怒与忧虑,缓缓扫过殿下群臣。
    其目光仿若实质,所到之处,大臣们皆低头不敢直视,最后这目光落在蔡京身上,久久未曾移开。
    经历了高俅与童贯身死之变故后,赵佶也有了些长进。
    在蔡京之子蔡攸的口中,已经了解到了一些如今天下的动态。
    起初蔡攸也想隐瞒不告,可是在赵佶那仅剩的那点微薄的龙威之下,还是将天下大势简单的与其说了一遍。
    赵佶听闻后,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往昔眼中的太平盛世,如今竟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死死盯着蔡京,眼中怒火几欲喷涌而出,怒声质问道:
    “朕的宰相,难道你就不想说点什么吗?”
    蔡京此时表面上强装镇定,神色沉稳,可心中早已将蔡攸咒骂了千万遍。
    回想起前些时日父子俩难得相聚,还一同商议天下之事,未料如今竟在这关键时刻摆了自己一道,将这天大之事不告而宣于皇帝。
    想到此处,蔡京只觉心凉如水,心中知晓,这逆子是一直觊觎自己的相位,欲将自己拖入泥沼,好取而代之。
    无奈之下,蔡京缓缓的抬起了头,对着赵佶拱手恭敬回道:
    “回陛下,前些时日臣突染风寒,卧病在床,府中诸事皆交由下人打理,因而对天下之事全然不知。
    直至今日身体稍有好转,才从手下口中听闻这般大事。”
    赵佶冷哼一声,满是嘲讽地说道:
    “宰相这病来得可真是时候,恰好赶在这紧要关头。
    事已至此,不知宰相可有良策平定这些贼寇?”
    蔡京听其所言,心中一惊,侧目看向一旁新上任不久的太尉朱勔。
    朱勔察觉到蔡京的目光,如受惊的兔子般,瞬间低下头去,不敢与蔡京对视。
    深知蔡京的手段与心思,生怕他向赵佶请命,让自己领兵去对抗那些如狼似虎的贼寇。
    蔡京见状,心中暗自咒骂其胆小怯懦,却也无可奈何。
    定了定神,蔡京整理衣袖,向赵佶拱手说道:
    “回陛下,臣确有一策,可安天下、定诸寇!”
    此言一出,朝堂上仿若瞬间安静下来,所有文武官员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蔡京,众人皆屏气敛息,想听听这位权倾朝野的宰相究竟有何高见。
    赵佶眼中也闪过一丝期待,急切说道:
    “宰相快快讲来。”
    蔡京挺直腰背,神色庄重,高声说道:
    “边军!”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就连赵佶也是眉头紧锁。
    蔡京见此情形,不急不忙的缓缓说道。
    “陛下,如今各方贼众猖獗,我朝之禁军,历经童贯高俅二人之败后,现如今尽是些新招募的士卒。
    恐难与之匹敌。
    然边军常年戍守边疆,历经百战,个个骁勇善战,战斗力非寻常军队可比。
    若能调遣边军前来平寇,必可大破梁山贼寇,还我大宋江山太平!”
    赵佶听闻此言,眉头紧皱,面露犹豫之色,思忖片刻后说道:
    “边军乃我大宋抵御外敌之精锐,若调其南下平寇,北方边疆防御空虚,若外敌趁虚而入,该当如何是好?”
    蔡京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进言道:
    “陛下圣明,臣亦考虑到了此点。
    可从边军中暗中抽调出大量兵力,只留一些少量人马继续驻守。
    用以迷惑他国之敌。
    待平定各方贼寇之后,即刻将平寇边军调回原驻地,如此便可两全其美。”
    赵佶听后,沉吟不语,心中权衡利弊。
    此时,朝堂上一位大臣挺身而出,高声谏道: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边军身负御边之大任,安可轻动!
    如若他国趁此机会带兵突袭我边境,又该当如何?
    还望陛下三思啊!”
    出言之人,名叫罗戬,为人最是刚直。
    蔡京闻言,脸色一沉,转头怒视罗戬,冷冷说道:
    “罗大人,若依你所言,难道就任由各方贼寇肆意妄为,继续侵占我大宋疆土不成?
    你若有更好的计策,不妨当堂讲来,否则莫要在此危言耸听,扰乱朝堂军心!”
    罗戬被蔡京一顿抢白,顿时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无奈退下。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死寂般的沉默,众人皆将目光投向赵佶,等待着这位大宋皇帝的最终决断。
    赵佶坐在龙椅之上,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久久未语。
    深知调遣边军平寇乃是一步险棋,可如今各地贼寇势力日益壮大,若不尽快铲除,大宋江山危在旦夕。
    思及此处,赵佶咬了咬牙,缓缓站起身来,决然说道:
    “朕意已决,即刻调遣边军南下平寇。
    命种师道为平寇总指挥,朱勔为监军,种师中,吴玠,刘光世为大将,即刻平定诸寇,不得有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