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躺平的朱由校
作者:种菊南山下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最新章节     
    朱由校携懿安皇太后移去了西苑居住,张蔷也不能真的让他百事不管,就是朱由校愿意,朝中百官也不愿意,张蔷在不止一本折子中,看到“请太上皇裁决”的字样。
    每隔五日,张蔷会带着平安,去西苑与朱由校共度周末,聊一聊朝中大事,让朱由校心里有数。
    这一天,是重阳节,朱由校携懿安皇太后和后宫诸太妃,登万岁山赏菊,张蔷带着平安,一大早就来到西苑,陪太上皇过节。
    万岁山上古树参天,林木森森,上山的道路蜿蜒曲折,取曲径通幽的意境,路面辅砖石,路两侧围有一尺来高的石壁,石壁上雕刻着形象各异的龙形花纹,石壁的上方,用太湖石堆叠成各种峰峦的形状,据说这些太湖石,是从开封城的艮岳上搬过来的。
    此时,为了应景,上山的道路两侧,摆满了盛开的各色菊花,美人红、贵妃醉、绣芙蓉、胭脂香……寻常人家得一株,都要摆上厅堂,请三五好友吟诗作画,细心赏玩,这里却跟不要钱似的,随意摆放在路边。
    平安从未见过这么多的菊花,将山道辅展得好似彩虹,他摸摸这朵,闻闻那朵,欢喜得跟撒欢的马驹子一样。
    宋妈妈担心得不行,追着他急声喊:“万岁爷……万岁爷……您慢点跑,地上都是石头,小心磕着……”
    平安冲他挥挥手:“妈妈放心,朕要摘一朵最漂亮的花,送给娘娘,娘娘说,今儿重阳,可戴花应景。”
    走着走着,发现了路边一块石头上的花盆里,开着一朵硕大的绣芙蓉,忙伸手去摘,却是人小手短,够不着,急得他手脚并用地往石头上爬。
    方正化站在他身后,伸手拦住要上前帮手的宋妈妈:“让万岁爷自己来。”
    张蔷也停下来,看他动作。
    平安踩着石壁,一手攀着一块太湖石,伸出另一只手去摘花,好容易把花摘到手,却脚下一滑,咚地掉到地上,摔了个屁股蹲。
    吓得宋妈妈啊地叫起来,和怀恩一起上前,就要伸手扶他。
    平安甩开他们的手,自己爬了起来,用手摸摸屁股,对着方正化,羞愧地眨了眨大眼睛,就举起手中的花,朝张蔷跑过来。
    “娘娘,这花给您,快戴上,好漂亮!”他仰起红扑扑的小脸,邀功似地说。
    张蔷接过那朵硕大的菊花,在头上比了比,笑道:“这朵花要戴上啊,阿娘这肩上,得多出一颗头来。”
    说着笑话,她还是把花别在了衣襟上,儿子的心意,不可辜负。
    平安很开心,嚷嚷着还要为爹爹和母后摘两朵漂亮的花,沿着山路,兴奋地跑了上去。
    朱由校是被人用软轿抬上来的,他今日的心情,与天气一样晴好,靠坐在万春亭内的一张软榻上,这张软榻,也是临时抬上来的。
    为了应景,今日的太监和宫女们,都在胸前缝了一块菊花补子,后宫嫔妃们,更是梳菊花头,画菊花妆,头上插满了各色菊花,每人都像顶着一座移动的花园。
    就很美。
    良妃王氏、慧妃范氏、成妃李氏、纯妃段氏,年纪轻轻就升级为太妃,三天两头地参加朱由校举办的家宴,比起往日在紫禁城里,三两个月也见不到万岁爷一面,不知道好了多少。
    山坡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平安左手举着一朵粉色的绣球,右手举着一朵黄色的绣球,飞跑进万春亭,一边跑一边喊:“父皇、母后,儿臣给你们摘的花,最大最漂亮的……”
    朱由校见到平安,高兴地坐起来,懿安太后在他身后垫了一块靠垫,对平安笑道:“平安来啦,快来,你父皇正念叨你呢。”
    平安上前,规规矩矩地行叩拜大礼:“今儿重阳,儿臣祝父皇母后,重阳吉祥,福寿安康!”
    这是昨日孙师傅讲解重阳节的礼节时,教给他的,他记得十分清楚,虽然上山来一路玩得十分开心,也没忘了要行的大礼。
    行罢礼,送上自己摘的花,朱由校一朵、懿安太后一朵,把二人高兴得,连连喊人拿花瓶来,他们要养起来。
    张蔷紧跟着走进万春亭,向二人行完礼,懿安太后道:“太上皇,裕安太后也到了,咱们移到外面去?”
    万春亭的四面,围着木板樯,不像别的亭子,只有四根柱子,坐在亭子里就可以看风景,这万春亭,要看风景,只能出外面。
    在亭前的山坡上,用菊花布置得花团锦簇,桌椅茶几安放在花丛中,桌子上摆放着各种花色和味道的重阳糕、菊花酒。
    张蔷看了看,几张桌子上的糕点和酒水都一样,朱由校今日,主打一个全家乐啊。
    众位贵人见天子和两位太后陪着朱由校就座,纷纷上前见礼,朱由校手一挥:“今儿过节,你们自去玩去,不必陪着朕。”
    懿安太后见了平安,就把朱由校丢给了张蔷,她牵着平安的手,赏花去了。
    “听说你给朝臣们放了假?”朱由校靠在软榻上,身下垫着一张黑熊皮,身上披着厚厚的棉披风,腿上盖着一条毯子,休养了两个多月,他的身子也没好,只是能坐起来而已。
    “是啊,”张蔷拿起一个南边来的橘子,举到鼻子下闻橘皮的香味,“今儿过节,好多人请假,本宫想着,强留他们在值房,也无心处理公务,还不如放一天假,让他们安心玩去,回头别误了公事就成。”
    朱由校点点头,提醒道:“那帮朝臣,惯会得寸进尺,小心他们连浴佛节、腊八节、上祀节等其他节日,也要求放假。”
    张蔷决定给他讲讲假日经济:“那也要分时候,其实吧,对这个节日,本宫有不同的看法。”
    她指着车水马龙的西长安街道:“上皇请看,那些举家出城的马车,都是去西山登高过节的,一个重阳节,京城里卖菊花的、卖茱萸的、卖重阳糕的、卖菊花酒的,甚至卖香烛纸钱的,都能趁机赚到一笔钱。
    衙门放假,官员们出门宴游,京城的大小酒楼,生意也要比平日好,看看那些去西山登山的游客,他们要买吃食吧?他们的骡马要喂草料吧,沿途的乡民,售卖土产和草料,也能增加一点收入。
    上皇看看,今日虽然放了一日假,却给京城的商人和京郊的农民,带来不少的收入,所以,一个节日,不止是与民同乐,还能与民生利。”
    朱由校听她这样说,摇头笑道:“一套歪理,偏被你讲得头头是道,罢了,你初秉国政,正该收拾人心,放就放了。朕只望国泰民安,我儿平安能快快长大。”
    张蔷苦笑,如今的大明,怎么可能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