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洪承畴临危受命
作者:种菊南山下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最新章节     
    几人豁然站起,都望向杨鹤,这可是运往宁夏边镇的军粮,边军缺粮草,一旦哗变,杨鹤这个三边总督,可就做到头了。
    杨鹤身体肥胖,此时额头上流下的,不知是冷汗还是热汗,他问:“送信之人呢?带进来。”
    亲兵出去,很快就带进来一个满脸血污,只看得见两只眼珠转动的男子,男子一进来,就跪下哭诉道:“大……大人,小人是府城左卫的千户代明远,咱们押送的粮食,在离平凉府还有三日路程时,遇上一伙乱民……”
    洪承畴见杨鹤一副要仔细盘问的样子,那千户去根本说不清楚乱民的情况,他急了,要是宁夏的粮食,在他负责的区域里丢失,他再去哪里挪出粮食来填亏空?
    他忍不住催促道:“大人,依下官看,还是先发兵平乱,追回粮食吧,再耽搁,粮食都被乱民吃掉了,到那时,咱们拿什么赔给朝廷?”
    陈奇瑜也赞同洪承畴的意见,他说:“要了解情况,抓一个乱民当场审问,也比这代千户了解的多。”
    杨鹤见这逃回来报信的千户,确实一问三不知,要不是妻儿老小都在西安,估计他也早跑了。
    想到此,杨鹤对洪承畴说:“亨九,卫所军不可用,本督身边,有一支护卫营,本督拨五百人给你,你带人去平息民乱,追回粮食吧。”
    洪承畴:……
    看他出头了,这是要把这个烂摊子丢给他的节奏么?
    他正要答话,就听吴牲发言道:“各府县都在施粥,这些乱民来得蹊跷,得好好查查,洪参政,本官随你去!”
    洪承畴:……本官答应去了么?
    耿如杞想了想,大手一挥道:“亨九,本官的巡抚标营,再拨给你两百人……”
    洪承畴想了想,在座的,三位高官,一位巡按御史,除了自己,也无人可派了,他一咬牙,拱手道:“下官愿往,一个时辰后,下官在安远门外点兵出发!”
    军情紧急,会议被迫中断,洪承畴立即回衙,给身边的两位师爷分了工,一位往布政使司衙门,预支钱粮,一位跟着他,往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亲自挑选士兵。
    为了让他去干活,杨鹤和耿如杞二话不说,任他挑走了营中青壮士兵。
    总督标营挑了五百人,领队的是一位游击将军,叫曹文诏,年初随袁崇焕驰援京师,张蔷在功劳簿上看到他的名字后,趁他现在还不太出名,不动声色地将他调到了陕西。
    甘肃、宁夏、榆林三边,是边镇,朝廷对总督身边的护卫军,是默许的。曹文诏初到陕西,就得到杨鹤的赏识,被留在身边,统领一千二百多人的护卫营。
    耿如杞的巡抚标营两百人,由一位叫沈祥的副千户率领。
    因为是总督和巡抚身边的人,这两队士兵看上去,都衣甲鲜明,身强体壮,洪承畴很满意。
    最让他吃惊的,是御史吴牲,也带了一队一百多人的士兵过来汇合。
    洪承畴低声问他:“允明,哪里来的士兵?”
    吴牲也低声回答道:“这些是军事学院的学员,带的是京营兵,被兵部派到陕西来实习的,怎么,总督没跟大人你说过?”
    洪承畴摇头:“本官只管督粮,本来是监督朝廷的税粮收贮的,倒管起粮食转运来了,现在,还得管剿匪……”
    “地方官员守土有责,”吴牲翻身上马道,“洪大人,走吧。”
    却见京营兵的把总周遇吉,走到曹文诏身边,仔细地看了看他,又围着他身边转了一圈。
    曹文诏好奇地问:“兄弟,看本官做甚?”
    周遇吉犹犹豫豫地问道:“大人,今年三月,你是否在北京城下砍过东虏?”
    曹文诏点点头:“你如何得知……莫非,你就是将本官从死人堆里扒出来的恩人?”
    周遇吉说:“是死马下……”
    曹文诏啊呀一声,拜倒在地:“救命恩人!请受曹某一拜……某曹文诏……”
    “某周遇吉……京营任职,曹大人忠勇……萃蓭佩服……”
    周遇吉,字萃蓭……
    曹文诏当即就要与周遇吉结拜为异姓兄弟,洪承畴听说了二人的缘分,哈哈一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哈哈哈,就着祭旗的羊酒,你二人在此结拜吧,我们都是见证人。”
    两人大喜,插香烛,焚纸钱,结为兄弟,传为战场上的一段佳话。
    车辚辚,马啸啸,洪吴二人在安远门外,杀了一只羊祭旗,与曹文诏、沈祥等领兵将士一起,喝完血酒,砸碎陶碗,挥军向北,平乱去了。
    路上,洪承畴凑近吴牲,好奇地问:“那个……军事学院来了多少人?”
    吴牲道:“不多,也就二十来人,带一千六百京营士兵,其他人都被派去押送粮车了,只有这一百二十人,一直跟在本官身边,说是防备灾民作乱,这不,听说本官随大人去平乱,就主动请缨,跟上来了。”
    洪承畴扭头望望身后这一队京营兵,又问:“那个……军事学院,是做什么用的?”
    吴牲道:“裕安太后秉政以来,开办了商学院培养会计人才,又补考了一届明算科,取了两百人进入商学院学习,这个军事学院,本官想来,是培养领兵将领的吧?
    听说这次后金入侵,京营很拉垮,要不是天子和太后亲自上城督战,后金就要攻破城墙了……
    战后,太后决心要整顿京营,把天津巡抚李帮华调回去,专门负责整顿京营呢。”
    洪承畴叹道:“何止京营?各地的卫所,除了边军还象样一点,其他地方,哪里还有卫所的样子?
    看看今次押粮的,还是西安府城的卫所,唉!”
    “听说五军都督府已经下令,也要整顿卫所,不知陕西都指挥使司,有没有动静?”吴牲负责监察百官,武官也在他的监察范围以内,但御史们平日里,关注文官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难!”洪承畴又叹一口气道,“积重难返啊。”
    两人都很无语,默默地走了半天,洪承畴将回来报信的代明远,叫来问话。
    代明远已经梳洗一番,包扎了伤口,换了一身干净的鸳鸯战袄,看起来没那么狼狈了,因为受了伤,洪承畴拨给他一匹马,否则他跟不上大军的步伐。
    “你们六百多人,押送三百车粮食,还被乱民打得丢盔弃甲,粮食被抢,乱民有多少啊?”
    代明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心有余悸:“回大人,当时运粮队正经过泾州的一段山路,右边是大山,左边是泾水……
    乱民们埋伏在山上,运粮的队伍路过时,他们突然从山上冲下来……”
    “乱民有多少?”洪承畴追着不放。
    “很……很多……下官当里在队伍后面押阵,前面带队是,是李千户……
    车夫和民夫们,被赶下河,有的淹死了,有的顺着河谷,逃走了……
    官兵猝不及防,来不及组织防御,就被打乱了……”
    敢情这位指挥官,连敌人多少都没看清楚,就逃了。
    洪承畴见问不出更多的情报,也不管他了,闷着头往泾州赶。
    本来这批粮食,运到平凉府就可以交差了,宁夏镇的边军,自会派人,翻过六盘山,来接收粮食,偏偏在泾州出了事,令洪承畴十分气闷。
    紧赶慢赶,终于在半个月后,赶到了泾川县,洪吴二人傻眼了,这里除了泾水河谷有一溜平坦的地方外,四周都是荒凉的大山,乱民是从哪里来的?又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