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新东亚
作者:不道德星   同穿99世界从我开始最新章节     
    看着对面那些黑烟滚滚,用钢铁打造的舰队不断靠近,郑和只能选择出港迎战。
    毕竟对面敢主动对自己发动进攻,那他们就一定做好了能够对付自己的办法。
    更何况自己现在是在朝鲜,这边的守军可没有什么大炮这种东西。
    然而,就在郑和这边准备再靠近一些的时候,李肯那边就已经发动攻击了。
    虽然明军这边有着传奇指挥官郑和的领导,但科技差距终归还是太大了,无论怎么努力,结果终究是徒劳的。
    明军甚至连甲板登陆都做不到,在李肯钢铁洪流下,直接被全部击沉。
    看着目前这些还在海上漂浮着的幸存者,李肯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将他们都捞上来。
    毕竟都是优秀的海军,等以后说不定还能留着有用。
    当然李肯也吩咐了,捞救上来的人,如果还有敢向自己等人发动攻击的,一律击毙,毕竟李肯也不希望看到,自己好心救助上来的人还要害自己这种事情。
    救助很顺利,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毕竟看到自己的敌人在击败自己后还愿意救自己这些人,他们都是非常感激的。
    不过,令李肯意外的是,这些被救的人里面,有一个光是一看就知道身份不低的人。
    你问李肯是怎么知道的?这不废话吗,穿着这么好,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上面还绣着一些禽兽,这么衣冠禽兽的人,一看身份就不简单。
    当然,李肯并不急着处理这些人,毕竟现在既然都已经来到这里了,那就顺便把这里给打下来吧。
    毕竟李肯为了这次行动,足足准备的两千万近现代化士兵。
    一共6000千多万人,就有整整三分之一是士兵,这股势力放在现在的1400年时间点,别说是拿下中原,就是拿下整个世界都是轻轻松松。
    在拿下朝鲜首都汉城后,李肯派了一部分陆军上岸攻城掠地,自己则是带领海军一路沿海向上,拿下沿海地区的城市。
    当然了,2000千多万大军不可能一路冲过来,李肯现在带领的只是小部分部队。
    大部分部队被李肯一分为三,从海上的华北、华中、华南3个地方同时对明朝发起了进攻。
    在有超时代军队加上聊天群朱棣提供的资料帮助下,派出去的3路大军很轻松击败了所有企图拦路的存在。
    至于那些像样的阻拦更是一个都没有碰到过。
    这是当然,毕竟都这样子了,要是还能发生激烈的对战那才叫说不过去呢。
    对李肯一方来说,耗费时间最久的,依旧还是处理地方上剩下的那些士绅。
    不过在李肯手上他们可没有什么权利,李肯自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官员体系了,根本用不到他们。
    缺少政治权利,武力上又和李肯这边有着不可跨越的差距,结果自然是被李肯这边的人给挨个清算了。
    虽然这些士绅在最后一刻确实爆发出了不小的力量,放在正常古代足以令任何一个王朝崩溃,但在李肯手上一点浪花都没飘起来。
    收复完中原后,李肯看着自己手底下的士兵,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干。
    于是顺带将周围一圈原本就属于东亚文化圈的国家,也都纳入了直辖领土范围。
    特别是草原上了那些游牧民族们,在李肯机枪大炮的友好访问下,直接变得载歌载舞起来。
    在统一了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范围后,李肯停下了继续的脚步。
    这并不是李肯就已经满足了这些地盘,而是李肯发现,出了东亚文化圈之后,自己即使在武力上占领了其他地盘也没有什么用。
    东亚文化圈虽然也有佛教和道教这两种宗教,但都是偏世俗的,毕竟这边的主流还是宣传‘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文化。
    对于李肯实行的无神论和宗教自由政策,除了东亚文化圈还可以接受,在中亚和接近天兰地区都继续。
    这两个地方宗教势力早就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方方面面中,深刻的注入了他们的文化和血脉中了。
    别说是这两个地方,就算是在勉强算在东亚文化圈的东南亚地区都很难继续,除非把传承全部替换掉。
    目前李肯这边算上全东亚文化圈的人口数量,那也不过才3亿多,接近4亿而已。
    而且这时候因为李肯征服后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制度(更现代化,不像古代那样重农抑商的制度)以及义务教学。
    整个东亚文化圈迎来了一波新的浪潮。
    农业上,李肯废除了自封建君主专制以来的所有土地上的苛捐杂税,同时宣布将土地在名义上收为国有,不得擅自买卖,由官方统一分发给农民。
    作为代价,只收取象征性的1成赋税,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收取项目了。
    而且为了方便农民,李肯还是老样子,依旧用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
    在工业上,李肯大办国营工厂,重工轻工同时开干,至于产量李肯完全不在乎,只要质量好就可以了。
    熟悉点历史的人可能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扩张。
    我们这里拿布匹举例,例如英国改良了蒸汽机,实现了蒸汽纺织技术,大大增加了布匹产量。
    但也因为蒸汽纺织技术,造成了大量英国工人失业。
    就算是还在工位上的英国工人,他们的薪资也被调低了。
    这就导致英国虽然布匹产量虽然增加了,但国内买得起布匹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于是仓库内堆满了成堆的布匹,但资本家们却卖不出去,于是他们只能向其他地方倾销,比如印度。
    但如果两个国家生产的资源都多了,比如法国和德国,且两边都想往对方那边倾销商品,那这个时候又要怎么办?
    没错,这个时候战争就爆发了,打赢的那一方自然就可以获得对失败一方倾销商品的权利。
    而失败的一方不仅会被对方倾销,还会背上巨额的赔款(例如一战后的德国)。
    虽然李肯不在乎数量,只追求同等情况下的质量。
    但由于各地新建的工厂实在太多,李肯依旧遇到了生产过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