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发行单本可以——得加钱!
作者:五文弄墨   你好1978最新章节     
    《花城》前不久接连转载了《活着》和《高山》两部作品。虽然是以连载的方式,但热度依旧不减。
    即使是一些已经看过两部作品的读者,在看到新一期《花城》之后仍然选择的二次购买。
    这种对于作品和作者的喜爱,也转嫁到了转载刊物上,使得《花城》因此获利颇丰。
    苏编辑和范主编正是看到了这一现象,才决定要和蒋明春商量发行单本的事情。
    今年恢复了印数稿酬之后,市面上发行的单本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多。有过去的经典书籍被再次发行,也有一些作家的新作开始尝试出版。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的文学风气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潮流时期。
    就连一些严谨类的文学作品也被卖出了惊人的销量。
    “好读书,读好书”的观念,在广大知识分子的心中树立。
    蒋明春对此并没有表现出意外。截止到现在,想要发行《活着》单本的出版社已经有十几家了。
    就连香江、和岛国那边都有。
    只是考虑到现阶段,国内对于书籍和文化传播的态度尚未完全开放。一些摸不准的事情,自己也就不想去开这个头。
    而《雪国列车》就不同了。
    最初就是上面先通过的,翻译成了英文版本。直到决定发行美国之后,蒋明春才同意在香江发行的。
    所以对于,陈骁和曾锦寿多次表达,想要发行《活着》单本的事情,蒋明春都拒绝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利益因素。
    只有《活着》在大陆这边销售火爆,自己才方便和香江的出版社谈更高的条件。
    其实这次苏编辑也没有太大的把握,能让蒋明春答应发行单本的事情。
    在此之前他们也打听过,想要发行《活着》的出版社不止一家。
    尤其是《收获》和《十月》已经不止一次提出出版的意愿。
    见蒋明春没有表态,苏编辑又给自己倒了一碗茶,一边喝,一边等。
    “你们能给多少?”
    蒋明春没有绕弯子,直接开口。
    苏编辑一听,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有门儿!
    苏编辑直接伸出三根手指:
    “3%!”
    “今年新规定的印数稿酬,是原着稿酬的1~2%。我们花城愿意出到3%。”
    见蒋明春不为所动,苏编辑开始卖惨:
    “春明作家应该也知道,现在大家都是按照出版局的规定走的,敢豁出半条命的恐怕也只有我们这里了。”
    蒋明春听闻,嘴角微微上扬:
    “你们豁出半条命不假,可最终的收获堪比如获新生。花城现在立足未稳,纵使有不错的成绩在前,可谁能保证以后会一直如此。
    你们和《当代》不同。《当代》有人文社背书,就算是把发行周期定为季刊,也依旧有人买账。
    就拿这次出版《父母爱情》来说。《当代》印刷用纸超标,人文社一句话,就帮忙解决了。
    我听说,明年《当代》也要变成双月刊了,到时候其地位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说到这里,蒋明春突然放慢语速,用极具诱导的语气反问道:
    “眼下《花城》的目标不正是《当代》即将拥有的吗?”
    老狐狸!
    呸!
    小狐狸!
    苏编辑以为自己把对方给拿捏了,结果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和老范的那点心思,早就被眼前这只小狐狸给琢磨的一清二楚。
    双方合作,起点在于友好,可过程和结局,比的就是谁占据了主动地位,最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蒋明春此刻无疑是掐到了对方的痒处。
    苏编辑一时间有些把握不住,小心翼翼道:
    “那,春明作家的意思是?”
    主动权到了自己的手里,蒋明春也就直言不讳道:
    “出版作品走的就是数量,不是我自吹,《活着》如果发行单本,市场一定很大。而且对于花城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完全等于是一箭双雕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下,您说我要个百分之四出来,也合乎情理吧?”
    “百分之...”
    苏编辑呛了一下,止不住的咳嗽。
    这个价格,都等同于别人出两本书了。
    而且这还是表面的算法。
    实际落实下来,只会更多。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卖出去的数量永远是整数。中间结算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零头。
    不足一万的数量,要是按照千册计数,那就更多了......
    这么大的事情,苏编辑也不好一个人做主。带来的皮球最终又踢到了老范的头上。
    不过好在,出版的事情也算是谈出了一些门道。
    “春明作家,不知道《一代枭雄》完成的怎么样了?”
    上次看完开头的四万字之后,苏编辑心里就跟猫爪似的,总想着看看后面的剧情。
    这次一方面是谈出版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看看稿子的进度。
    这下轮到蒋明春尴尬了,之前合作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两个月就能交稿。
    奈何后续因为演讲、研究‘新时期文学’耽搁了时间。这个月更是忙着弄房子,张罗结婚的事情。写稿的进度一拖再拖。
    到现在为止才写到八万字,距离答应的二十万字以上,足足差了一大截。
    “哈哈!苏编辑呀!一会儿就别走了,在我家吃顿饭。顺便把刘大哥也喊过来,一起聚聚。”
    苏编辑摆摆手:
    “昨天我就和欣武碰头了,今天我呀是特意前来看稿子的。”
    嘿!这人还挺犟!
    蒋明春也无奈,只好把新写的五万字拿给对方。
    苏编辑摸了摸稿子的厚度,就差不多估计到了具体的字数。
    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反倒是乐呵呵的找了个地方,看起了稿子。
    蒋明春给对方又倒了一壶茶,自己也回到书房,做起了手头上的工作。
    关于《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已经走了一半,有些关键的地方还得去韩教授那里取取经。
    搞研究,就像是缝一个口袋。表面看着没什么空档,还不行!
    就算是缝好了,也得反复去试一试有没有窟窿,有没有针头线脑卡在里面。
    缝的密缝的紧也不一定是对,总得留一个口子让外面的东西进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