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唱《凯歌》塑魂魄
作者:玄武季   且隋最新章节     
    进入原始森林的十五天。
    天气阴,连绵多日的大雪,终于停了下来。
    树上、地上盖着厚厚的积雪,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
    行进的速度,明显变得越来越缓慢。
    当初,从柳城送阿布契郎的遗体前往陀太峪,就足足走了20多天。
    那,还是开辟好的宽阔走车山道。
    现在,前出探路的图,带着灰影、猎手和联络尖兵。
    他们所开辟出来的路,都是一边询问沿途遇到的猎人,一边用砍刀、脚板一点点蹚出来的。
    地上,本没有路,猎道,兽径,不良于大行。
    而现在开辟的路,将是未来进出陀太峪的主路,不可以险,所以费事!
    在没下雪的情况下,森林里所有的路,都还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
    只要后面带队的人,根据经验和已有的记号,沿着前进就可以了。
    但是,当大雪降下来的时候,不要说对于这一众陌生人,即使是久居此地的老猎人也有可能迷路。
    鬼打墙,往往就是对着所有路途熟悉者而存在的千古谜题。
    徒泰山的老林子,垂直落差非常大。
    往往走了很大的一段地势平坦的沼泽地,可走着走着,就会碰上一段陡峭的山路。
    寒带高海拔地区的山林,是针叶林的天下。
    不像阔叶林带,它主干下没枝条会很空因而视野相对开阔。
    而针叶林可完全不同,从头到脚,几乎全是密密扎扎的针叶。
    这样的环境,视线非常窄,仅仅几步的距离,就可能已经看不到原来熟悉的人、景物。
    所以,在这种地况下行军,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更多是纪律和警觉。
    阿布站在一个小山头,背着自己的背囊,注视着每一个身前陆续经过的将士。
    “加把劲,跟紧别掉队!”
    他伸手拉住一个差点滑倒的小兵,拍掉他身上那些从树上掉落的雪沫。
    “前边,热汤和地龙已经给大家准备好啦!”
    那小兵明显精神一振,兴冲冲的加快速度向前爬去。
    “如果,有首军歌就好了!“
    阿布就想,等哪天休整的时间,看看能不能找首能提振士气的歌出来。
    队伍,继续向密林开进。
    “什么?路线丢了?”
    站在高高的山梁上,阿布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按照回传的前方消息,穿过山脚下这一片谷地,就可到达对面山腰的临时营地。
    可当中军的前哨,一路沿着谷底曲折的小路来到对面山上时,发现营地竟然活生生的消失了。
    阿布,立即叫停了部队的行军。
    吹起金笛,放飞白青。
    一起出发的,还有三路联络尖兵。
    一时之间,用于联络和通讯的铜哨声,此起彼伏。
    为了保密和静默行军,铜哨通常也是禁止使用的。
    所有的联络,都是用一双铁脚板。
    还好,虚惊一场,原来是走错了朝向。
    因为一条以前猎人留下的记号,加上大树上不断的落雪遮盖了前军标记,所以误导了路线,多翻了一座小山。
    看着面前讪讪的胡图鲁和王萧安,阿布沉着脸半天没说话。
    “这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徒步行军,没有敌情,没有威胁!”
    “如果,有了敌情怎么办?”
    “我们,是中军!”
    “我们行军前的演习,还是流于形式!”
    第二天一早,前哨、左队、右队、后队以及中军卫队的将士们,都收到了一道命令。
    行军成线,降低速度,跟紧山脊,占据高点,设置哨点,定点屎尿,缩短行程。
    有了教训和新的命令,迷路和掉队的再没有发生。
    天气越来越冷,接连几天,大雪不停。
    沿路的积雪,也变得越来越厚。
    冻伤、潮湿引起的伤寒、摔伤、坠崖……
    伤亡,开始慢慢多了起来,陆陆续续地死掉三十八人。
    这天中午,在一处避风平缓的半山窝子里,三军集合一处。
    行军休整,开始了。
    雪地行军,其实也是一门很好的军事教育课题!
    喝着热气腾腾的肉汤,将官和各队小头目们,在山脚一处巨大的石坎下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根据阿布提出的议题清单,大家分别就防冻伤、防伤寒、雪地扎营、雪地联络、雪地狩猎、雪地隐藏、雪地战斗和反击、鼓动士气等,一一进行讨论。
    而讨论的最终成果,将整理成册,补充进入重影军规条例。
    于是,就有了“如何充分利用地火龙”的条例。
    于是,就有了“如何充分利用山林冷热泉”的条例。
    于是,就有了“如何充分利用积雪和冰层”的条例。
    于是,就有了“如何充分掩藏雪地扎营和埋伏痕迹”的条例。
    于是,就有了“如何充分判断动物、野果、野菜是否可吃”的条例。
    于是,就有了“如何在风雨雪情况下快速生火“的条例。
    于是,就有了“如何用采集和过滤取得干净水源”的条例。
    ……
    军歌,也有了。
    不是大秦国的《诗经》之《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不是东汉的《马踏燕然》。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不是柔然汗国的《天佑柔然》。
    “茫茫瀚海,亲亲我家。滚滚尘土,悠悠我穴!朗朗乾坤,男儿热血,浩浩苍穹,佑我柔然!”
    那,难道是大唐李二哥的《秦王破阵乐》?
    没有!没有!
    还没出来呢,估计这时候李二正在那儿创作呢!不能干这泄露天机的事情!
    那是宋朝岳鹏举的《满江红》?
    没有!没有!不敢有!
    胡虏肉、匈奴血,那是谁?
    自己算老几?
    也不能自个儿干自个儿!
    是明初红巾军的《红巾军》?
    没有!没有!不能有!
    胡奴、鞑奴、胡儿,你骂谁呢?
    是我大清朝的《颂龙旗》,没有!
    地大物博是对的,可“结与国之欢心”大大的不喜。
    不能有!
    那是明朝戚继光的《凯歌》?
    这个,这个……这个或许可以有!
    戚大爷,千万别穿越找我麻烦哦,小弟就是想借一借用用,用完就还。
    您如果想打死我,我就来明朝找您!!!
    什么?
    你的《风涛歌》?
    那,我也就笑纳了。
    千万别生气,我不用才怪。
    那是我的行军守则歌,不是小学生守则。
    好了,挂了,不联系了!
    《凯歌》整首歌,共五十字,12个短句。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六百五十七人,按照各队顺序,整齐的排列在新搭的点将台前。
    隋大业三年,丁卯,十一月。
    阿布契郎率草创重影军六百五十七人,穿越徒泰山南麓千里森林,中途休整于不名山窝。
    军中无酒,阿布将军手持野猪腿,在点将台上口述《凯歌》一首,教全军将士一起高歌,鼓舞士气。
    ……
    原始森林,鬼哭狼嚎。
    这,是野性的呼唤!
    要成为一支真正团结一致、能战敢战的狼队,走在前面的就必须是狼王!
    重影,从森林行军开始,慢慢走向狼队。
    狼王,影王,从阿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