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杨玄感终于反了
作者:玄武季   且隋最新章节     
    鉴于国内突然猛增的叛乱势头,西京留守杨侑发诏,勘严关隘,加紧城防,敦促朝廷派出的赈灾特使,加紧放粮,抚慰灾民。
    但齐鲁、河南、河北之地,旱灾异常严峻,而南方江淮之地,水患横行,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整个山东有糜烂之势,流民大潮再次蜂拥天下。
    阿布在值班之余,彻夜在家中处理从全国各地传回来的讯息。
    粟末地的春耕在即,繁重的工作让一帮官员再次分散到各郡,进行实地指导农业生产。
    今年的粮食产量,阿布是寄予厚望的。
    因为大隋内陆的情势,如果再进一步恶化,粟末地就要做好再次接受大量流民的准备。
    而现在储备的粮食,如果要应对未来超级巨大的移民潮,还是压力不少。
    夷州岛,除了扩建大量的农场,贾农已经根据阿布的要求,在夷州东西南北、以及琉求国故地,修建大量的永久性民屋屯村,以备将来之需。
    崖州的事情,在麦梦才全面接手后,冯家和冼夫人家族的力量,快速进入到崖州内陆古黎族人的地盘。
    陆仟的拓植军、冯家和冼夫人的武装,开始恩威并施。
    他们加强了对黎族俚僚贵族的控制和劝服。
    通过帮助其提高生活、修建屋舍、通婚、共同经营、引入汉族文化教育等手段,快速地将势力推进到黎族蛮荒祖地。
    生活在崖州岛上的黎族,开始渐渐向世人展开其神秘、封闭的面纱。
    黎族,其实就是古代越族中的一个支系,也是古代羌族的后裔。
    在世事变迁、朝代更替的战争、天灾、人祸的驱使下,古代羌族被迫四散流离。
    而黎族,就是其在漫长的迁移路上,形成在崖州岛的一个远古种族。
    他们,是崖州岛上最早一批居民。
    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黎族先民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尽管如此,不大的崖州岛上,不同地区的黎族人,都说着不同的语言。
    这也严重影响了彼此各支系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自秦汉始,中原和汉文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传统的黎族文化。
    就像现在,汉语、黎族语、岭南百越方言——越语,构成了整个崖州岛的三大语言体系。
    陆仟的拓植军,并没有急于开辟农场。
    最先是通过贸易、办学、行医的方式,流动于五指山脉、黎母山脉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地形、地貌、资源、人口等数据,源源不断地先被整理了出来。
    这时候,崖州岛上的经济作物还比较稀少,原生的只有椰子、槟榔。
    但是,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如铁、铜、锡、水晶、石灰石等。
    特色经济产品,有闻名大隋的珍珠、珊瑚、玳瑁、五色藤、盘斑布等。
    陆仟在密报中已经告知,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尚未开发的沉香、益智、牛大力、赤白藤、花梨木等珍贵药品和木材。
    在群山林莽中的许多黎族人,还近乎生活在刀耕火种、“砍倒烧光”的原始农业状态,其社会生态上还有好多母系氏族社会的踪影。
    倒是来自西域的报告,现在显得异常平静。
    广皇帝大军西征的效果,得以凸显。
    这一仗,竟然打出了一个相对长久的西域安宁。
    伏俟城、赤水、鄯善、且末、伊吾五郡,异常稳定。
    阿布给灰五发出密令,严密监视西域各族活跃的贵族首领。
    如果有人趁大隋乱起,而想做小动作,立即采取非常手段灭之。
    阿布不想在将来平息战乱的时候,又要分出精力,去照顾西域的那些头头脑脑。
    他自己现在的实力,也只能是潜伏发育。
    还不足以在大隋这么大的地盘上想东想西,去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
    毕竟这老杨家,对自己和家人,都不错!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那些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就可以放手不理。
    比如西域、铁勒大草原,等。
    阿布已经将他自己的触手,伸向了西部高原上吐蕃的传统领地,直到羌塘边远高地。
    如果记得不差,就是这个雄踞青藏高原的神秘国度,给唐、宋及后世的各朝,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比邻的茂县会州总管府、益州总管府、信州总管府煮府等,一旦糜烂,会直接危机到丝绸之路南线、中线的安全。
    这个是阿布的红线!
    商路,一旦断绝,如果想再续起来,那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好几代人!
    李二郎,跟随他爹李渊,前往怀远镇督运粮草去了。
    他最大的担心——阿布,也已经举家前往了大兴城。
    所以,他走的时候很愉快。
    终于暂时将心中的不舍、忐忑和忧虑,放下!
    这时,阿布还不断收到关于杨玄感这帮人的讯息。
    他们的脚步,已然开始加快。
    贵族为首的大叛乱,迫在眉睫!
    有很多迹象表明,杨玄感的信使,不断穿行于黎阳附近的大郡和城池之间。
    就是在东都的好多故交好友,也收到了这位上柱国、礼部尚书的密信。
    虽然内容并不为灰影所知,但这情报传到阿布手中,只是看看其频率和网络,就已经知道这个大哥,已经彻底坐不住了。
    这天,阿布正在文华殿值班。
    忽然看见殿上的杨侑和卫玄等人,议论纷纷,神情大急。
    疑惑之间,忽见杨侑拍案而起,脸色铁青,将手中的一个明黄卷轴,扔在地上。
    他大声说道:
    “好个杨玄感,杨尚书!”
    “不念我朝对其世代恩宠,反而在此关键之时,迟阻大军粮秣,聚众造反,真是狼子野心,其行可诛!”
    杨玄感,终于造反了!
    “卫卿,如此叛贼,如何当之?”
    杨侑对案几之侧的卫玄问道。
    “启禀殿下,杨玄感之祸,实乃肘腋之患,该当机立断,发兵剿灭。”
    “臣提议,当立即飞书禀报主上告知详情。”
    “另,着东都樊子盖等,加紧城防,出一军拦截杨贼于河外。臣自当另领一军,前往驰援!”
    卫文升躬身提议道。
    坐下的兵部侍郎斛斯政却道:
    “殿下,如今盗贼四起,关内也有不靖,卫帅轻离西京,恐有不妥。”
    “哦,斛斯爱卿可有妙计?”
    杨侑看向他,问道。
    斛斯政,司州洛阳人,明悟有器干,初为广皇帝的亲卫侍从。
    后来,因为作战勇敢,谋虑过人,慢慢积累军功,授予仪同。
    现在,果断干练的斛斯政,正是留守西京,辅佐杨侑的兵部侍郎。
    “臣的意思,却是卫帅坐镇西京,另配一大将,遣大军前往洛阳,汇合樊子盖,共同抵挡杨玄感诸贼。”
    “另外,可调集征剿近处叛乱府军,暂时停止剿匪,聚集于黎阳近左,以围困叛军逃散。”
    斛斯政的提议,也不是全无道理。
    但是,却遭到卫玄的反对。
    “不可。”
    “剿匪大军,不可轻动,否则乱匪南北呼应合流,形成前后不顾之危局。届时,将需要数倍之力克敌,徒增变数。”
    “为今之计,兵部可详细筹划用兵之策,先以樊大人、我等为主力迎敌!”
    “其他要事,皆需仔细筹划,方可等到主上之令到达。”
    “另,需派飞骑传驿,速速知会来护儿将军。”
    “按时间计,其所率水路大军还驻于东莱。其领军回援,应该来得及!”
    卫玄向杨侑建言道。
    杨侑沉吟片刻,似乎是下了决心,说道:
    “准!”
    “就以卫大人的意思执行。兵部快速制定方略,民部、工部、礼部等,全力协助平叛大军,早日成行!”
    既然杨侑拿定了主意,大家就不再争吵,开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各自工作。
    阿布仔细地观察着厅堂上的两个人。
    谁?
    就是正在变幻着脸色的光禄大夫赵元淑,以及兵部侍郎斛斯政。
    按照灰影的情报,这两个家伙最近和杨玄感们眉来眼去,多了不少联系。
    让这些家伙主导制定大军进击方略,有好吗?
    可阿布又能怎么办?
    难道上前揪住二人,说你们两个是叛徒、是内奸?
    呵呵,谁会信呢?!
    况且,这两人都是三品高官,家里的背景可不是一般的厚实。
    搞不好,自己这条小命和官帽子,都难保住。
    这是大兴,是关陇势力的大本营,可不是东都、不是粟末地!
    没有温璇、娥渡丽和一双儿女,自己自然不担心任何来犯的人。
    可现在,投鼠忌器啊!
    算了,装怂、装傻就好!
    只要他们不来危及家人、杨侑,那就静观其变,待机而动。
    每一天,都有杨玄感叛乱的不好消息传来。
    什么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投敌!
    什么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投敌!
    ……
    仔细数来,竟然有四十余贵族子弟,纷纷亮明身份,前往杨玄感军中。
    朝堂哗然,天下纷纷。
    这情况,不仅让杨侑等一干留守主事的人心惊肉跳,而且也让旁观的阿布倍感诧异。
    这些人,可全是当朝的贵族子弟啊!
    有名有姓的,都算是京城衙内群众的一流人物。
    最特别的是,有一个算一个,可全是关陇势力的直系子弟啊!
    这些人,不应该是广皇帝铁王座下的坚固基石吗?
    难道他们不明白,这大隋广皇帝的天下,不就是他们的天下吗?
    现在,这些本应是当朝天子最坚固的拥趸们,竟然开始扯旗造反!
    这是要另立新王的节奏?!
    真是,太搞笑了!
    他们给这个世界的大隋搞出了一个天大的冷笑话!
    谁会得益?
    杨玄感口头上提出了“救民”的旗号,声言“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并叫嚣着要拥立秦王杨浩为主。
    呵呵!
    得益的是黎民百姓?
    是秦王杨浩?
    还是以杨玄感为首的关陇子弟、以及他们背后的关陇贵族?
    拭目以待!
    六月乙巳,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
    黎阳仓在经济、军事上的战略地位,让他将此做为自己发家起事的据点。
    杨玄感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谋主李密等人谋议,正式开始实施自己的方略。
    首先,为了让广皇帝的大军断粮挨饿而使得溃散、迟滞,在他的授意之下,黎阳仓开始不再按时发运大军粮草。
    涿郡、怀远、营州、襄平诸城,各运转大仓的粮食日渐不足。
    整个陆路远征部队的步伐,不得不开始缓慢下来。
    广皇帝大怒,遣特使沿路追查。
    一直到黎阳仓,特使严词催逼杨玄感,让其按计划火速发运粮草。
    可杨尚书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特使和广皇帝。
    “云河之上,颇多反贼劫粮,已派水陆河防大军,全面清剿,未果之前,不敢贸然发运。”
    这话,没毛病!
    黎阳到涿郡这一段,粮草的安全运输责任,可全部压在杨玄感的身上。
    粮秣一旦出了问题,首要的麻烦自然要找在杨玄感头上。
    这时候,像翟让的瓦岗匪叛、高土达匪叛、窦建德匪叛、张金称匪叛、杜伏威匪叛等,都在瞄准大运河疯狂地做着各种文章。
    特使即使再厉害,在杨玄感的如此理由之下,也无计可施。
    其次,为了解决领军心腹大将短缺的问题,杨玄感将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偷偷从东征大军中召唤回来。
    还把东都城中另一个弟弟杨玄挺,也秘密招入军中。
    这些可靠的亲人,将和其他一帮投奔而来的权贵子弟,率领诸军。
    第三,建立了自己的军政两套班子。
    杨玄感以李密为军国大相师,谋划军政两路。
    任命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各自部众接近万人。
    此外,他派出使者密信,积极联络周边郡府,共谋大业。
    那些平素对广皇帝有怨、或者这天下大局不满的人,开始纷纷投效,或暗通款曲。
    甚至是现在的朝堂之中,如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人,也开始秘密苟且。
    杨玄感造反的flag正式一竖,风云即变。
    他老爹杨素的门生故吏、以及平素里与之交好的亲朋好友,开始明目张胆地前来投奔。
    这事儿,赶早不赶晚。
    早了,就是从龙之功。
    晚了,那只能算识时务者!
    一时之间,杨玄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到月末的时候,他的这支造反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四万余。
    策划大师、杨玄感的谋主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占涿郡,扼榆关,掐断广皇帝回国归路。
    中策,占西京,回归关陇势力的老巢关中,与广皇帝形成东西对峙之势,两分天下,徐图大计。
    下策,占西京,踞国都,领大义,号天下群雄,共击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