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帝陵
作者:玄武季   且隋最新章节     
    第四件,也是最轰动的大事。
    广皇帝在江都郡订做的大龙舟,终于姗姗来迟,抵达洛阳城。
    几乎洛阳城全城的居民,都纷纷相约来到洛水边上,一睹广皇帝最新建造的大龙舟风采。
    这不是一条船,而是一个庞大无匹的舰队。
    帆已落下,桅杆如云,遮天蔽日。
    一艘艘大小不一、但都金碧辉煌的船只,就像长出胡须的大虾,被一条条纤绳拉扯着,缓缓前行。
    纤绳的另一头,连着洛水右岸密密麻麻的纤夫。
    他们,正裸露着黝黑的脊梁,在低沉的号子声中,倾身向前迈步。
    舰队中,既有华丽大气的旗舰,也有威风八面护卫舰,也有小巧灵活的保障船。
    居于整个舰队中央的,便是那艘人们似曾相识的、也更为豪华气派的大龙舟。
    曾经的那艘,据说已经被杨玄感在黎阳给烧了。
    这条,就是广皇帝给自己重新建造的最新的一个大玩具。
    远远望去,这就是一条飞伏在运河上的巨龙。
    一面日月星团龙大旗,高挂舰首桅杆,迎风招展。
    龙头,高高昂起,怒视前方;龙须,灵动;龙尾,倒卷。
    整条龙舟,高四十尺(约 15 米),长两百尺(约 60 米),甲板上盖四层。
    最上层,是广皇帝的住所和办公之地,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
    三层,嫔妃用房;二层,官员用房,也是官员日常办公所在。
    这中间两层,共建有各类舱房一百二十间。
    下层,为宦官、宫女、近卫居住和使用。
    龙舟四周,全部以丹粉涂装,显得金碧辉煌。
    龙舟上下,装饰以金碧珠翠和雕镂奇物,点缀以流苏、羽葆、朱丝、璎珞等。
    龙舟双侧,各有素色纤绳三根,合六根。
    龙舟纤夫,名曰殿脚,共一千零八十名,分三班,每班三百六十名。
    接着,后面是萧皇后的凤舟。
    此船,名曰翔螭(chi),稍微小于龙舟。
    但其豪华与功能,几与广皇帝的龙舟相似。
    只是,上面配备的殿脚只有九百名,也分三班。
    再后面,是九艘叫做“浮景”的大船。
    船如其名,其高三层,状如浮动于水上的人造景观。
    这些船只,算是整条船队的辎重保障船,其上装载仪仗、日用、器械等物资。
    每艘,配备殿脚两百名,分二班。
    浮景之后,便是造型各异的大朱船。
    二层的漾水彩舟,三十六艘。
    再后面,是密密麻麻的战船,五楼战、三楼船、二楼船、朱鸟航、苍龙航、白虎航、玄武船、飞羽舫、青凫舸……
    庞大的船队,首尾相连,浩浩荡荡,绵延不绝,一时间挤满了整条洛水河面。
    等所有船只进入洛阳城内的各处大码头,这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忙完樊子盖的丧事,阿布还得继续忙着剿匪和女兵编练的事情。
    也就在这时候,韦津算是正式接人樊子盖民部尚书的差事,做为留守大员走马上任。
    恰在此时,一件既敏感又在计划中的事情告一段落。
    啥事?
    广皇帝的帝陵,预修完工。
    转眼之间,从当初修帝陵的事正式公之于众,已经近三年的时光。
    当初,裴矩和樊子盖,担任的是帝陵修建的正副大使。
    自从樊子盖在山西剿匪不力被调入京师之后,他就拖着年老体衰的身体,一心扑在了为广皇帝修建皇陵的事情上面。
    说老樊是病死的,倒不如是为了此事活活累死的。
    这三年之中,明诏挂掉的宇文恺、工部尚书何稠、将作少监阎毗,率三百多万人工,夜以继日的劳作。
    原计划五年的工程,终于在三年零六十天的时间里,将帝陵预修部分提前完工。
    既然陵寝修建完成,广皇帝自然是要去看看的。
    不像普通人,很忌讳死亡、坟墓、丧葬,广皇帝似乎有对此很是无感。
    想想也是,历史上哪个皇帝,不会自认是九五之尊、昊天之子?
    再说了,皇帝陵寝之地,都是当世顶级风水大师们群体智慧的最终结晶。
    风水宝地,乃是万年祥瑞之地,久居其中还能延年益寿呢!
    所以,自古帝王,活着的时候都愿意亲眼去看看自己的陵寝,同时也算是监工和验收。
    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是广皇帝还是重点挑了一些亲近之人,陪同前去参观自己的陵寝。
    有“五贵”,有皇子,有皇孙,有萧瑀、杨子灿等,也就不过十五人之数。
    阿布本是不想去的,因为这事情既敏感又危险。
    帝陵,哪里是能够随便去窥视其中奥秘的?
    风险,也太tm大了!
    可是,皇帝已经点名,你能不去?
    这,明说了可是正儿八经的一项高级政治待遇。
    没看见,朝中成百上千的大臣,都眼巴巴地等着皇帝招呼,可最后只能是失望和落寞!
    杨子灿,既是年轻一代的翘楚,又是宗室的代表。
    说不定,这广皇帝身后事的重担,就会落在他和萧瑀的肩上。
    这事,可真有可能啊。
    那,就去吧!
    广皇帝的陵寝,位于洛阳偃师景山(缑山)白云峰之巅。
    这里,山头柔顺,草木苍翠,气候温润,景色清秀神奇。
    北靠,是云蒸雾罩的白云岭;南依,是绵延拱卫的伏牛山。
    山脚下,则是是宛如飘带一般,缓缓流过的伊水和洛水。
    阿布站在半山腰上环望四周,便觉此地颇有江南山水之态。
    怪不得,当年有无数风水家言,此乃天庭紫府的上上龙穴!
    其实,其他的不重要,广皇帝也未必相信。
    阿布可知道在广皇帝心里,他有着挥之不去的江南梦!
    至死不渝!
    这,或许与他人生的经历有关。
    在江南,广皇帝最得意、最美好、最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就在那里!
    视死如生,大概此想。
    葬于此处,也算求仁得仁了。
    这里,十里之外的戒备,已经撤销。
    那些巨大的工棚、建筑,早就拆除干净。
    就是传闻中几百万的建筑大军,都已经分批秘密转移。
    阿布这时也知道,原来修建皇陵并没有像传说中那么恐怖,根本不是传说中对工匠民夫的整体坑杀或毁灭。
    修陵,在每一个朝代,都是相对稀松平常的事情。
    什么皇帝陵、皇后陵、太子陵等等,总不能建一个就杀一批?
    那以后的类似大工程怎么办?
    搞笑!
    那样的话,有再多的工匠和民夫,也不够杀的!
    再说了,这修建陵墓,是一个当代最高建筑水准的浩大工程,需要极其专业的人士参与其中。
    有搞土方工程的,有搞地下防水的,有搞凿石开穴的,有搞封土封木的,还有专搞地上建筑的……
    有些人失踪和死亡,往往是因为这修陵的时间过长,属于累死、病死、错罪死之流。
    此外,帝陵修建的安防保密,也自都有一套相当完善的传统制度存在。
    比如分时、分批、分段进入,出入前后都会不可视,分类集中隔断,完工即撤分散……
    宇文恺,飘飘若飞,瘦得像仙人。
    他带领何稠、阎毗等人,恭迎在景山脚下。
    广皇帝勉励一番,便跟随宇文恺登上景山石道。
    缓缓拾阶而上,宇文恺也当了一回陵墓导游。
    “陛下,据人考证,当年曹子健做《洛神赋》,便是在这景山脚下的伊水、洛水交汇之处。”
    “哦?真如此凑巧?”
    广皇帝自诩为一代词雄,自是大感兴趣。
    因为他是一个感情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人,所以对曹子健的《洛神赋》也颇为喜欢。
    “辞赋华美绮丽,情思绻缱细腻,想象丰富别致。”
    “然,过于哀伤、消沉,缺乏大气!”
    “消遣可也,不可沉浸毁志,无益社稷!”
    皇帝这么说了,大家自然是连连点头。
    说实话,辞赋上的功夫,广皇帝可以轻松甩周围的臣子们,好几条街。
    广皇帝的诗赋词风,算是开一代之先河。
    他一改魏晋南北朝时的繁复艳丽颓废之气,给大隋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工整、豪迈的边塞清风。
    其诗宏阔激昂、雄视南士,启发后世边塞诗的先声。
    曹子建写《洛神赋》,正是人生蹉跎的低谷时期。
    接二连三的沉重政治打击,让他只能借着与洛神人神殊途的遗憾,抒发其内心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和悲伤。
    “陛下,此山还有两个传说呢!”
    宇文恺见广皇帝评价完自己引发的第一个话题,于是又抛出来一个。
    唉,这宇文恺,也变得很会很会讨好主子了啊!
    变坏了哦!
    “快讲来!”
    “启禀陛下,传说啊,这缑山与两位神仙有关呢!也因此闻名天下!”
    “啊?真有此闻?”
    这下子,广皇帝来了大兴趣。
    神仙,升仙,历史上就没有哪一个皇帝能抵挡住这个诱惑的。
    “陛下,这是真的。当地都有久远的庙宇和碑刻呢!”
    “哦?”
    “一位是西王母。她曾在此山修道成仙,因她姓缑,故名缑氏山,后简称缑山。”
    “另一位,是周灵王的太子晋。他跟浮丘公学道,后在缑山之巅驾鹤升仙,故被道家尊此地为圣地。”
    哇塞!
    真是个妥妥的仙缘宝境啊!
    杨子灿灵机一动,说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广皇帝听了,老大开心。
    众人也连说精妙。
    与仙同游,去之如何?
    不一会儿,大家就登临景山平缓上升的白云峰顶。
    整个陵园,占地极广,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布局。
    长宽,各约数里。
    四周神墙城廓围护,四角有角楼高耸。
    中部各置神门、阙楼,以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顺着神道,有石像生九对。
    东西北神门外,各有一对坐狮;其余六对,均在南神门的神道两侧。
    自北向南,依次是辟邪、翁仲、天马、望柱等,高大逼真,一派大国气象。
    东侧翁仲之间,矗立着好几座巨大的龙驮无子石碑。
    这是等皇帝千秋之后,再行将文字刻与其上。
    走过石牌楼、陵门,正面远处,是依山而建的巨大祭殿群。
    阿布睁大眼睛,横竖看去,便觉仅是雄伟的献殿,就有九间。
    而雄伟的阙楼,竟然有十八座之多。
    这还不算陵墓外侧的陵署,那简直就是一个新修的中型大镇,光俩面的房间就有两百多间。
    广皇帝兴之所至,在此召见了陵台令、典事等官员三十余人。
    阿布方知,现在的陵户已达一千余户。
    游览皇陵,是个辛苦活。
    特别是当事人,还活着的情况下。
    这一边走,一边还要陪着广皇帝视察、验收,并且得时不时的说上几句应景、吉祥、恰当的话。
    既不能太欢乐,也不能太悲伤,真是要考验死个人。
    走过漫长的神道,穿过巨大的建筑群,最后面的山根处,就是靠着大山的地宫。
    这是典型的墓葬形制,并不是那种秦汉时期的斗穴模式。
    因山为陵,凿石建墓。
    也就是整个地宫,全部建在地下石头地基内,也叫凿石地宫。
    竖着狭窄的地宫神道缓缓而下,好一会儿才到达地宫深处。
    怎么讲?
    除了惊叹,就是惊叹!
    这整座景山石层,应该是被宇文恺等人快要掏空。
    这哪里是一个地宫,这简直是一座地下城。
    城阙,宫殿,墓室……
    只是此时,除了这些明显的建筑和功能区,里面显得空荡荡的。
    什么车马、彩幡、棺椁、财物等明器,一点儿也没有。
    广皇帝,似乎兴致很高,单独一个人在自己的棺椁放置的地方,呆了好久。
    也不知道,当他站在那里,抬首望着黑魆魆的穹顶,会想些什么?
    臣子们看些啥?
    当然是关心这地宫防潮的问题。
    结果走了一圈,发现这地方的确不错。
    宽阔,深邃、干爽,恒温,就是有点憋气。
    ……
    快走出陵园的时候,广皇帝指着左右两片巨大的空地,对着一干臣子说道:
    “这里,是我给你们留下的地方。你们谁要是死了,还愿意陪着我,就来这儿吧!”
    “谢主隆恩!”
    ……
    扑通扑通,皇帝面前,顿时跪下一大片。
    愿意不愿意的,大家都表现得感激零涕。
    就连阿布,也是。
    至于皇太孙杨侑、齐王杨暕、赵王杨杲等,自不例外。
    很自然,有了广皇帝这句话,麦铁杖、樊子盖这二人,算是提前得到了入葬帝陵的入场券!
    做为此时代的臣子,哪个不希望自己能进入皇帝的墓园,陪伴自己的主子?
    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而且是对自己忠节的最高肯定!
    但杨子灿呢?
    嘿嘿!
    那可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