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本世纪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来广州寻找货源的一个非洲小国的女商人,她想找一批装修材料以及家电,而我当时进了外贸这一行有个几年时间了,跑了很多珠三角的厂家,所以对她的需求了解的比较清楚,而且我也有门路能拿到这些货,这件事最后帮她搞定了。”
“那个年代,和非洲做生意还是有一些风险的吧?”季绍军充满好奇地问道。
“的确,那个时候非洲的一些小国家政变很多。领导层经常换。不过,我当时是在国内帮迪娜找货源。而后来,哦,也就是那个女商人,叫迪娜的,邀请我到非洲考察,说政府有几笔很大的生意可以考虑我来做代理人。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迪娜,原来是当时南部非洲那个小国家现任总统的小女儿。”
“田总,您还真的去了那个非洲小国家?”刁镇祥也开始忍不住询问田茂荣了。
“当然啦,当时我还正是年富力强,能认识到这样一位有实力的人物,怎么的也想去碰碰运气的。不过,那个迪娜当时要求在国内采购一批建筑材料,然后让我帮忙搞定海运,而我在国内通过业界的朋友,很快就搞定了这件事。又过了两个月,我决定亲自去南部非洲一探究竟,寻找更大的商机。”
“正所谓人不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看来田总非常有冒险精神,值得我辈学习。”季绍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插了一句。
“来,来,两位喝茶。”田茂荣继续说,“经过辗转反复,我终于飞到了这个南部非洲小国的首都,见到了迪娜,她还给我引见了当时的政府各重要部门的官员以及军方的高官。”
“看来,有贵人相助,田总当时在那里是如鱼得水啊。”刁镇祥及时奉承了一句。
“的确是,我有迪娜帮助,很快就了解到当地政府的实际需求,然后和她做好货品供应计划,由于我之前就在国内准备充分,各路厂家都已经联系好了,非洲这边需要什么货品,我都可以在国内找到对应的厂家,所以我当时就没有马上回国,而是在那边驻点,这来回一趟,的确是太奔波劳累了。”
“田总,后来你们做成生意了吗?”
“当然做成了,那个非洲小国由于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所以海运要通过第三个国家,有一次,国内有一大批货到了邻国的港口,因为要亲自去办理通关手续,所以我经得迪娜同意,带了六七个兵护送我过去。”
“你的兵肯定都是荷枪实弹的,那个时候我也曾经留意过世界各地的新闻,非洲那边还是不安全的。”
“不安全?是非常非常的不安全,我们和邻国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那次运货回来,只带了五六个兵,原本只是防范一些小毛贼的,谁想到,后来差点出了大事。”
“是货物被劫了吗?”
“幸好没有被劫成。那天我们从港口装好了货之后,然后沿着第三国的老路返回,就在差不多到国境线的时候,仅仅还有五公里,前面突然一帮全副武装的人马拦住了我们,大概数了数,有两百人之多。”
田茂荣在绘声绘色地讲着,看来故事很精彩,所以季绍军和刁镇祥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原来是这个第三国的一个叛军武装在半道上准备劫持我们的货,本来我们都是跟该国的政府军沟通好了的,没想到半路杀出了这个“程咬金”。当时的情况异常凶险,有几个对方的士兵拿着ak47,用枪管顶着我们的脑袋,并且告诉我们的随从,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小命难保。那个时候,就算他们不说,我们也不敢动啊。”
看到两个成年人像孩子一样在认真聆听他讲故事,田茂荣愈发得意了,接着他又绘声绘色地继续说:
“一把ak47定在你的脑门上,而且那个士兵还现场拉枪栓,咔嚓一声,那种体验恐怕你一辈子都不想试第二次,我当时就想,货你们通通拿走吧,千万别杀人呐,反正货也不是我的。”
田茂荣的最后一句,引得季绍军和刁镇祥哈哈大笑。
“田总的经历的确很凶险,佩服。”
“老季过奖了。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那个非洲小国的方向开来了很多军车,上面也是全副武装的军官和士兵,还有装甲车,上面的高射机枪对准了这些想劫道的叛军。我们再仔细一看,只见迪娜也在这些军人中间,原来是她带军队过来了。迪娜带来的人更多,而且武器先进,大概那些叛军看到没有什么便宜可占,打又估计打不过,所以和迪娜她们简单交涉了一下之后,就全部撤走了。”
听到这里,季绍军忍不住问田茂荣,“那个迪娜没有结婚吧?”
“早就知道你会这样问,你那个心思我还不知道,别看迪娜样子年轻,那个小妞已经是仨孩子的妈了。”
“非洲那边的女孩普遍结婚生娃的比较早。”刁镇祥一边笑着,一边向季绍军解释。
“所以啊,经历过这次之后,我也就什么都看开了,人生在世,不就图个开心,刺激吗?”田茂荣望着天花板,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房间内的两个人说的。
“估计田总后来跟那个非洲小国做生意就很顺利了吧。”
“是的,有了当年那段冒险的日子,我才能有资本开下这家贸易公司,同时也积攒下了这些家业。”
“既然田总有如此胆识,我刁镇祥非常佩服,请田总放心,我明天再来一趟,我们签好相关的法律文件之后,钱三天会到账。”
“那感谢老刁的支持了。今后如果股市赚了钱,忘不了你老弟。”
“田总您客气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田总是否答应?”刁镇祥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
“什么问题?”。。。。
“我们有个条件,就是要在我们联系好的券商那里开户,然后我们再将钱打入到您在那个券商开设的交易账户中,不知道您觉得是否可以?要知道,生意不好做啊,我们也有风控的要求。”
“嗯,可以,或者对于我田茂荣来说,换一个券商开户,可能风水会改变一下,会更加旺,以前在那个券商开户,炒股都套住了。”
“既然田总没有意见,那我明天再来,现在我有点事先离开一下,就不打搅两位了,再见。”
到了第二天,刁镇祥再次来到了田茂荣的办公室,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融资文件之后,当天,田茂荣又和刁镇祥去到指定的券商开设了证券交易账户,再过了三天,钱全部到了田茂荣的交易账户上,金额总共有五千万元人民币。
看着自己账户上的这些钱,田茂荣像一名重新获得弹药粮食补给的战士,浑身又充满了斗志,随时去迎接新的战斗。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的下旬,眼见所有的券商股都在大涨,西凉证券到这个时候已经上涨了超过三倍了,田茂荣看着西凉证券的走势,心里在想:“梁经理虽然推荐了西凉证券,但是现在涨到这个份上,是不能再跟进的,而且券商板块整体都已经上涨了一段时间了,此时介入成本很高,风险较大。那么,下一步有哪些好股票呢?”
田茂荣一边搜索着股市行情,一边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回忆起早两周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篇新闻报道,说的是分析中国高铁市场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两家相关上市公司: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竞争态势,其主要内容就是在当前中国高铁处于大发展期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却面临着这种内部重复竞争的尴尬局面,特别是在走出国门竞争其他国家的高铁建设的时候,这两家上市公司却在互相压价,结果损害了国有资产的利益。一想到这里,他连忙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那篇新闻的关键词,果然搜到了那篇新闻报道文章。
那篇新闻报道是这样说的,高铁是中国的优势产业,是中国的名片,承载了中国的战略。有专业机构预测,未来全球的高铁规划里程可达4.2万公里,这意味着海外高铁修建规划投资将打2.3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规模。
重温了这则新闻之后,田茂荣隐约感到这南北车接下来估计有戏。因为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曾经双双停牌半年,现在复牌后股价并没有大涨,而早前停牌的时候就有传闻说这两家上市公司有合并的需求。
“股市中有句老话,要在传闻期间买进,传闻真的证实之后卖出。现在可以搏一把了,中国北车的股价还很低,目前大概在6元左右,嗯,明天开市后要坚决果断买进,不能再犹豫了。”
田茂荣做出的这个决定,应该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他要动用所有高比例融资来的钱,全仓打入中国北车这只股票,当晚整晚,他都是在犹豫、惶恐、坚定和摇摆的状态中度过的。
如果在平时,股市开市也就那样,但是今天不同,因为从这一个交易日开始,田茂荣要陆续将这五千万资金全数打进中国北车股票中。中国北车作为央企上市公司,本身的流通盘子就比较大,所以田茂荣的这五千万元资金进去,就像是在河面上打了一个水漂,略微蹦跶了几下,就沉入水里,没影儿了,仅仅只是泛起了一丝涟漪。
田茂荣全仓买入了中国北车,成本大概在6元附近,总共用了四个交易日的时间才完成买入。
“6元左右的价位也不高,假如不能上涨的话,损失也不会很大。”尽管是这样想的,但是田茂荣的心里也是一直在发虚,因为按照他这种大比例的融资,假如一个跌停板,就会把他的融资本金五百万亏个底朝天。当然,如果是一个涨停板,就会赚一倍回来。
有位名人说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过,对于田茂荣来说,这次可不单单是梦想,而是在梦想的驱使下的现实行动。
这几天,田茂荣一门心思就在股市上,外贸生意似乎已经暂时不能再引起他的兴趣了。
过了几个交易日,奇迹果然发生。
随着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要合并的传闻越演越烈,而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也开始有了相应的反应。这天开市后,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开市极速拉升,很快股价就封在了涨停板的位置。
连续六个交易日,两只股票都是以涨停板收市。随后,股价一度被打开涨停板,但是由于多方积蓄的向上势能很充足,股价还很强势。不过,田茂荣是在北车上涨到了11元就开始抛货了,一直抛到13元才全部出完货,而巨大的上涨惯性让中国北车的股价上升到了15元附近才出现调整。
田茂荣的这次操作,让他的保证金增加到了将近一个亿,比原来的初始金额翻了一倍多。这实在是太让人兴奋了。与此同时,上证指数也在各板块轮涨的带动下,上升到了2800多点。
而负责配资的刁镇祥,则是对市场反应非常敏感,田茂荣的操作以及持仓情况对于刁真祥来说很清楚。接下来,让田茂荣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刁的一个动作,让他未来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田总好,恭喜发财!”早上,刁镇祥给田茂荣打来了电话问候。
“老刁,这一大早的就来问候我了,我看你的真实目的是拿回融资吧。放心,我这次赚了很多,足够还你钱的。”
“田总真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是这样的,我们老板说了,田总赚了这么多钱,能否还一些配资,因为我们最近周转有点不灵,需要一些钱,您看。。。。?”
田茂荣心想,难怪一大早就来个电话,原来是催债来了。也好,反正我赚了一笔,先还了吧,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