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财赋重地
作者:我喝黑茶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最新章节     
    王臣原本以为要等十年之后,到唐德宗建中二年(782)才会爆发四镇之乱,然后才能借镇压建中之乱的机会发兵中原,对河朔三镇实施腾笼换鸟的绝户之计,就是将仇恨大唐的河北军民全体迁往安西镇守汉土。
    在这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吐蕃。
    说起来或许有人不信,但事实就是,吐蕃既是大唐此时的头号劲敌,但也是大唐的主要敌对国家中最脆弱的那个。
    如同生铁,硬度极高,但是也极脆!
    只要找准吐蕃的弱点,再针对吐蕃的弱点发起针对性的打击,重创甚至讨灭吐蕃其实远比讨灭回纥或河朔三镇容易得多,甚至连南诏也比吐蕃更难对付。
    吐蕃的弱点是什么呢?就是被吐蕃人倚之为天堑的雪域高原。
    只要破解雪域高原这个天堑,吐蕃其实很脆弱,因为吐蕃三勇部的主力兵团全部驻屯在象雄、青海以及九曲之地,只有四卫戍部留守逻些。
    所以王臣的计划就是,花两到三年的时间经营伊丽及宁远军。
    同时给龟兹、焉耆、疏勒、于阗、伊丽及宁远六军配足火炮。
    然后,郭昕就会率领焉耆军团以及疏勒军团协同李晟陇右军、郭子仪河西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向吐蕃发起攻击,将三勇部的主力吸引到吐蕃的外围防线。
    最后,王臣将亲率于阗军团于四月到六月间横穿羌塘无人区,兵锋直指逻些。
    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于阗军团抵达逻些附近时,最多只有四卫戍部留守逻些,甚至于有可能只有两三个卫戍部,这种情况下,王臣不认为吐蕃还能挡住于阗军团的进攻,更不相信赤松德赞还有机会逃跑。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仅过了一年,到大历七年(772)十二月,大唐东南的财赋重地突然乱了。
    或者更加确切一点说,乱的并不是东南财赋重地,而是中原,就是占据中原的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派兵阻断大运河,扣留了从东南运往长安的丝绸等户调,说是扣留,其实就是公然抢劫,跟造反也没啥区别。
    李忠臣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
    早年间,李忠臣其实真的是忠臣。
    安史之乱刚刚爆发时,还叫董秦的李忠臣断然拒绝了安禄山的威逼利诱,召集同僚杀死了安禄山的心腹,卢龙节度使吕知海。
    紧接着,李忠臣又自任兵马使并且先后斩杀申子贡、荣先钦等燕军叛将。
    再接着,李忠臣又跟平卢军节度使刘正臣攻破渔阳,击败李归仁、李咸等叛将。
    这之后,李忠臣又大败与安禄山勾结的奚军,斩杀奚军首领祭旗,斩获了无数战功,被赐姓名李忠臣。
    永泰元年时,吐蕃大军攻陷长安。
    李忠臣二话不说尽起淮西军勤王。
    直到这时候,李忠臣都还是大唐王朝的忠臣。
    然而两年后,到了大历二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起兵造反时,李忠臣就开始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又或者说野心,在讨灭周智光之后,大掠华州。
    潼关至赤水两百里,被淮西军杀得鸡犬不留。
    而且从那个时候起,李忠臣开始听宣不听调。
    这就印证了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当屠狗辈拿着三千的月薪,当着马喽,对国家对民族往往都是无限的忠诚,可一旦解决了温饱问题,当口袋里边有了几两碎银之后,就转而开始对国家对政府骂骂咧咧。
    一旦身居高位掌握权力,就会把初心忘得一干二净,从屠龙少年蜕变成恶龙。
    李忠臣就是从屠龙少年堕落成了恶龙,早年间他有多痛恨安禄山,现在他就有多羡慕又或者说想学安禄山。
    正是因为这,元载才盯上李忠臣,并且让杨炎派人暗中勾连李忠臣作乱。
    不过李忠臣并不傻,不愿意轻易给人当刀使,所以一直都晾着元载没动,因为在他看来元载根本就斗不过太子。
    但是到了大历七年,也就是今年,李忠臣却渐渐的开始坐不住了。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通过大运河往来于洛阳与东南之间的漕船数量太多,看着一船船的丝绸、瓷器以及布匹源源不断的通过淮西运往洛阳,李忠臣眼睛都快要冒绿光,这么多的户调财赀得值多少钱呐?有了这些钱可以养活多少军队?
    于是,李忠臣就按捺不住下手了,截断漕运。
    连接东南与洛阳之间的交通大动脉一下断了。
    ……
    消息传到时,李适正在政事堂跟其他宰相做今明年的财政预决算。
    因为年底了,又到了做过去一年的财政决算以及明年的财政预算,户部度支司的几十个小吏分坐大堂上,将珠算拔动到飞起。
    分管吏户礼三部的尚书左仆射刘宴红光满面,正向李适汇报工作。
    刘宴去了一趟东南,对东南各道做了次摸排,结果发现东南各道的手工业竟然异乎寻常的繁荣,比起五年前繁忙了十倍不止。
    听完了刘宴的汇报,李适喟然说:“贾谊说的真没错,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东南的土地兼并原本已经对财赋造成重创,只是丝绸户调一项,就从贞观年间的两千多万匹锐减至不足一千万匹,然而随着丝绸之路重新被打通,来自安西乃至泰西的需求出现激增,东南的手工业及桑麻种植便快速繁荣起来,之前因为失地而丧失生计的农民,反而给手工业以及桑麻种植园提供了充足的力役及佣工。”
    这其实就是大唐版的“丝绸吃人”。
    如果丝绸之路中断,国际贸易不畅,东南半壁的土地兼并就是坏事。
    但如果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国际贸易变得更加的兴盛,东南半壁的土地兼并就反而变成了好事,因为土地兼并会导致大量农民失地,这些农民为了谋生就只能进入各类手工作坊或者地主家的各类大种植园做工。
    这样就会形成明确的分工进而提高效率。
    换言之,因为丝绸之路重新贯通,国际贸易日趋兴盛,大唐的东南半壁已经快速发展成手工业之都,而且工业规模远超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