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淮南及江南官仓中的粮食。”王臣道,“而且淮南及江南的存粮也不够”。
“为何?”张延赏自动忽略了后半句,蹙眉问道,“如今淮西镇已经被讨平,大运河漕运已经重新打通,淮南及江南官仓中的粮食可以直达洛阳乃至河北。”
王臣道:“问题不在途中,而是在淮南及江南这两个源头。”
“问题在源头?”张延赏恍然道,“明白了,我倒是忘了,朝廷早就已经将未来十五年淮南及江南诸道官仓的田租抵押发债,这批粮食已经归京畿及都畿的士族集团所有,户部虽然仍然可以调运这些粮食,却需要付钱。”
“他们敢不卖?”马燧表情冷下来。
“他们当然敢。”王臣道,“朝廷难不成还敢跟京畿及都畿的整个士族集团作对?”
跟事实上掌握国家机器的京畿以及都畿士族集团作对是绝无可能的,无论圣人,还是太子,又或者是王臣,都做不到。
王臣要是敢得罪京畿都畿的整个山东士族集团,安西军分分钟造反。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马璘、郭曦甚至于段秀实、孟睥、姚令言几个,还有安西军各个军团的将校,多是两畿士族集团的一分子。
王臣敢得罪两京士族集团,分分钟变孤家寡人。
杜岳、崔河、郑甲、郑乙、裴不败他们也都是两畿士族集团的旁支又或者远支,跟控制朝政的山东士族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一旦两畿的山东士族集团形成普遍共识,皇帝都只能靠边站。
唯二能做到这点的,恐怕也只有黄巢以及朱温,因为他们两人的部下跟山东士族集团没有太多牵连,甚至可以说充满血海深仇。
“那怎么办?”身为龟兹军团步营副将之一也是马璘的侄子马朗说道,“没粮食,河北之战就会寸步难行,可是两畿的士族又不肯捐献粮食,淮南以及江南官仓里的粮食也归于两畿士族所有,同样没有办法调用,这岂不是就成了死局?”
“不,办法其实还是有的。”王臣微微一笑又道,“你们为何非要想着让两畿的山东士族集团捐献钱粮呢?为何就不能够让他们主动供输钱粮呢?”
“主动供输钱粮?”马燧皱眉说道,“两畿的山东士族集团并非傻子,又怎么可能做出这等蠢事?不可能的。”
王臣笑了笑说道:“如果有利可图呢?”
“有利可图?”张延赏闻言来了兴致,“有何利益?”
王臣反问道:“张留守,你也知道河北士族集团与之前的关陇集团以及现在的山东士族集团争斗了足足五百多年,但你是否知道,两大利益集团争夺的是什么呢?”
“争夺的是江山社稷。”张延赏心说道,争夺的是长安城内的那把龙椅。
“非也,这只是表象。“王臣摆摆手道,“归根结底争夺的是河北的田亩!”
“田亩?”张延赏一脸茫然,马燧、朱滔他们也是不明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有些难理解。
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河北士族想要在朝堂之上培植代理人替他们发声,初心其实只是想要保住肥沃的燕赵平原。
而最开始的关陇集团以及后来的山东士族集团之所以打压河北士族集团,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抢夺燕赵平原的田亩。
因为这片土地太肥沃,人口又密集。
只要控制了燕赵平原,就有了问鼎天下的资本。
到了这,王臣平定河北又或者说削除河朔三镇的大计就已经呼之欲出了,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腾笼换鸟!
……
“太子,这是驸马都尉刚刚遣飞骑送来长安的。”董休将一封密奏递上来。
“肯定是筹粮的方略。”李适闻言兴冲冲的拆开,看完之后却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腾笼换鸟?对河北的士族来一个整体搬迁?再把燕赵平原空出的耕地拿出来,按照两畿士族供输粮食的多少,给予相应数量的田亩回馈。
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供输多少粮食给多少面积的耕地,先到先得,卖完即止!
好一个腾笼换鸟,好大的手笔!李适也被震惊到,但是静下心仔细想想,王臣的这个方略似乎真的有可能办成,虽说中间还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都是一些细枝末节,至少大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也的确可以让两畿的士族集团形成合力。
当下李适击节道:“快,派人去请张宴还有第五琦。”
刘宴和第五琦刚刚下直回到家,接到太子的诏令便赶紧又匆匆赶到东宫。
看完王臣的密奏,刘宴和第五琦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好大的手笔!
好半晌,第五琦才幽幽的说道:“太子,驸马都尉这是要把河北士族宗族连根拔起,不,是连根移植到安西六镇,永绝后患哪!”
正在来回踱步的李适顿步问道:“你们只说此方略是否可行?”
刘宴道:“论起来,河北道的田亩其实并非全是河北士族或者宗族的产业,两畿士族在河北其实也有不少产业,比如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以及范阳卢氏等士族原本就是河北士族出身,在河北的产业其实并不少。”
“然而,跟留在河北的士族又或者说宗族相比,两畿士族在河北道的产业却又不值一提。”第五琦接着说道,“鉴于此,驸马都尉的这一方略至少可以让两畿士族中的多数人有利可图,从而形成一种合力,而一旦形成合力,其余的也就不再重要。”
到底是政治人物,一眼就看出王臣这个策略的毒辣之处。
那就是,只要支持的力量超过反对的力量,无事不可为。
“正是。”刘宴也道,“驸马都尉的这一方略,可行!诚然可行!”
“善!”李适击节道,“那么,河北士族的田亩有多少?是否足够?”
第五琦如数家珍般道:“按照天宝年间的计册,河北田亩约三千万亩有奇,其中至少有十之七八分属河北之各个士族,也即至少有两千万亩。”
李适道:“足够让两畿士族供输三千万石粮食否?”
“太子,河北道之耕地冠绝天下,一亩可收一石五斗甚至两石谷(粟),因而一亩地可卖八石甚至十石谷,卖出三百万亩耕地即得粮三千万石!”
“如此,此事当无问题!”李适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