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大军云集洛阳
作者:我喝黑茶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最新章节     
    时间很快来到大历八年(773)五月(农历),河洛平原开始进入雨季。
    每年的农历五月及六月,是河洛平原雨水最充沛的季节,粮食的收成好坏就看这两个月的雨水是否充沛,是则丰收,否则就歉收。
    今年的雨水还是很足的,刚进入雨季就连着下了三天雨。
    不过雨再大,也没办法浇灭京畿、都畿士族输粮的热情。
    短短一个月,京畿、都畿各州的官仓中就已经囤积了上千万石谷(粟)或菽(豆),且仍有大量的谷菽在源源不断运来官仓。
    如果说之前是担心筹集不到粮食,那么现在担心的就是储备问题。
    兼任户部侍郎兼京畿道、都畿道、淮南道及江南道转运使的杨绾更是直接将行辕设在了含嘉仓,唯恐出现什么纰漏。
    含嘉仓乃是隋唐两朝最大的粮仓。
    天宝年间时,含嘉仓一度储粮高达583万石。
    现在更夸张,现在含嘉仓内储存了800万石!
    此外洛口仓、回洛仓也分别储备了400万石!
    再加上太仓储备的粮食,用李适的话说就是,大唐的官粮从来没这么宽裕过,即便是贞观年间又或者天宝年间,两畿官仓也没这么多粮。
    李适和王臣君臣几乎把两畿士族的私家粮仓掏了个精光。
    这对李适和王臣是政绩,但是对督粮官杨绾却是沉甸甸的责任,差事办好了,不过是本份而已,但若是差事办砸了,粮食出现任何闪失,杀头抄家准没跑。
    所以杨绾是真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每天早晚都要巡查一次仓库。
    进入雨季后,除了防火防鼠防虫及防盗之外,更要防水,绝不能让粮仓进水。
    看着天空中倾落的豪雨,杨绾扭头问杜岳道:“从江南道调运的帆布何时运到?”
    “禀杨尚书,帆布已经运抵洛口。”杜岳忙道,“末将已经派人去洛口码头搬取。”
    “好。”杨绾欣然点头道,“运回含嘉仓之后,立刻将所有廒顶再覆盖一层帆布,确保不会有一滴雨水溅入粮仓之内!”
    “喏!”杜岳叉手应声喏。
    正说话之间,洛阳方向忽然传来咚咚的鼓声。
    “这是战鼓?”杨绾一愣,淄青军打过来了?
    杜岳却摇头:“这是迎送鼓,应该是李帅到了。”
    ……
    是李晟到了,除了李晟之外,还有山南东道及荆南镇的六万“叛军”。
    其实山南东道和荆南镇的叛军远远不止六万,只山南东道就有十万,加上荆南镇的五万便是足足十五万。
    只不过这十五万叛军大多是抓来充数的壮丁。
    所以李晟在接到朝廷诏令后,做了一番甄别,抓来的壮丁全部放还,只留下了梁崇义和王昂麾下的老卒,合共六万叛军。
    这六万叛军将举家迁往河西。
    只不过,家眷会先一步迁往河西。
    之前王臣提出的是整体迁往安西,不过经过政事堂的讨论,宰相们认为不宜将几十万叛军全部迁往安西,应该匀一批到河西。
    这其实就是制衡之道,不能让安西一家独大。
    于是荆南军、山南东道的叛军就划给了河西。
    只不过六万叛军需要先跟李晟前往河北讨贼。
    这其实就是拿叛军的家眷当人质,让叛军不敢作乱又或者畏罪潜逃。
    同样待遇的还有淮西的五万叛军,只是淮西军已经先一步抵达洛阳。
    到现在,聚集在河洛平原的官军、叛军以及战俘已经超过了四十万,洛阳城外的十几座卫星城堡俨然变成了一座座的大兵营。
    李晟也不打算住进洛阳城内,他得以身作则。
    当下李晟扭头询问王臣道:“贤婿你是随军住在千金堡?”
    “对啊。”王臣随口回应道,“在外征战之时,还是不要搞什么特殊。”
    “那我也跟你一起住千金堡。”李晟当即说道,“这样闲下来的时候,你我翁婿之间还可以说一说话。”
    阔别三年多,李晟真的有一肚子话想跟王臣说。
    最为急切的,当然是弄清楚“大炮”这种东西。
    之前在河西、安西连战连捷,大唐君臣包括李晟都认为全靠着王臣,郭子仪这个人精虽然回过一次长安,可是对安西军的火炮却只字未提。
    所以直到王臣带着龟兹军团进京,都没一个人关注过安西军的大炮。
    但是等到白马寺之战打完后,大炮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现在不光是魏博、成德及淄青等各镇叛军已经知道了大炮的秘密,大唐君臣也都已经知道。
    所以李晟迫切的想看看大炮,弄清楚大炮究竟怎么回事。
    李晟心里是怎么想的,王臣当然心知肚明,当即笑着说:“正好,小婿也有好多的话想要跟岳父说,那岳父你就跟着小婿住千金堡吧。”
    “姐夫,我我我,还有我呢。”一边的李愿急道,“还有我也在呢。”
    “别吵,我都看见了。”对李愿这个小舅子,王臣可没有那么客气,当初刚开面时,这小子还拿着棍子打他来着。
    “完了?”李愿的脸垮下来,就没个礼物什么的?都三年多没见了。
    “给你。”王臣还真从革囊中抽出一具单筒望远镜,随手递给了李愿。
    再接着,王臣又从革囊中取出另外两具单筒望远镜,分别递给李晟和郭曦。
    因为镜片需要靠纯手工打磨,而且打磨的精度又高,所以制作望远镜既费时又费工,安西工匠营每个月的产能不足十具。
    所以这份礼物是极其珍贵的。
    对于领兵大将来说尤其珍贵。
    “姐夫,这是望远镜?”李愿大喜。
    四年前,李愿就见过王臣的那具初代望远镜,知道这玩意儿可以看到很远,只要站在足够高的高处,可以看清几十里外的景象。
    李晟和郭曦很快也发现了这玩意的军事价值。
    有了这玩意,他们站在高处就能将敌军的动向尽收眼底,就可以做出更准确更具针对性的兵力阵形调度,打胜仗的概率也将会极大提升。
    郭曦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想进军河北,当即问。
    “驸马都尉,大军何时可进军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