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母亲不满意
作者:黄鹂66   雨氲初歇最新章节     
    然而,当卫念晓将这部以“文化星桥”项目为背景的小说初稿拿给母亲卫雨氲看时,却得到了卫雨氲并不满意的反馈。
    卫雨氲坐在书店的角落里,那里安静而温馨,四周是散发着淡淡木香的书架。她皱着眉头认真地翻看着女儿递过来的书稿,表情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晓儿,”看完书稿后,卫雨氲抬起头看着女儿,“我知道你想要通过这部小说继续推广你的文化交流理念,但是我总觉得这部作品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妈妈?”卫念晓坐在对面,有点疑惑地问道。
    “你看,你在这些作品中过度地关注宏大的文化交流概念,虽然这是很有意义的主题,但你却忽略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壤。你的作品缺乏那种源自本土生活的细腻情感和独特韵味。”卫雨氲语重心长地说。
    卫念晓思考着母亲的话,她有点不服气:“妈妈,我想要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全球文化交流的美好,这难道不对吗?”
    “当然对,但是你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你是从我们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你的作品如果脱离了本土的文化底蕴、人们的生活习俗、本土的哲学思想等这些土生土长的元素,就会像没有根基的浮萍,虽然看起来绚丽,却难以真正触动人心。”卫雨氲耐心地解释着。
    卫念晓陷入了沉思,她开始回顾自己近年来的创作历程。她意识到自己确实在追求文化的宏大叙事过程中,渐渐疏远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所给予的丰富素材。
    回到家中,卫念晓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她重新审视这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房间。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关于世界各地文化的书籍,这些书籍曾经是她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但现在她开始寻找那些关于本土文化的书籍,有讲述家乡古老传说的、有描写本地民俗风情的、还有关于这片土地上独特哲学思想的研究着作。
    她决定重新修改这部小说。林澜这个角色开始更多地融入本土文化的元素。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田野间奔跑的场景,那金黄的麦浪、清澈的小溪、古老的石桥以及桥上刻着的模糊不清的传说故事。她把这些记忆融入到林澜的故事中。
    林澜回到家乡,与祖母一起做传统的手工艺品,像是用麦秸编织小动物,在这个过程中,林澜感受到了本土手工艺文化的精致与智慧。祖母一边编织,一边讲述着古老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里有着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和对世界的理解。
    “丫头啊,这麦秸编织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每一个小物件都有它的讲究呢。就像这只小老鼠,在以前的民间传说里,它可是代表着机灵和多子多福。”祖母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慈爱。
    林澜还参加了家乡的传统节日庆典,那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场景让她深深感动。舞龙舞狮的队伍在街道上穿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林澜站在人群中,她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在国外,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文化,但是回到家乡,我才真正体会到这片土地的文化是如此的鲜活和独特。”林澜在小说中对伙伴们说道。
    卫念晓在修改作品时,还引入了本土哲学思想对文化交流的启示。她挖掘家乡哲学思想中关于和谐、包容的理念,并与全球文化交流相结合。
    林澜对伙伴们说:“在我们家乡的哲学思想里,和谐共生是一种重要的理念。这与我们在全球文化交流中所追求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是相通的。我们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同时,也要寻找它们之间和谐共生的方式。”
    随着对本土文化元素的不断深入挖掘,小说的情节变得更加丰富饱满,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生动。
    当卫念晓再次将修改后的书稿拿给卫雨氲看时,卫雨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晓儿,这才对嘛。现在这部作品既有宏大的全球视野,又有扎根本土的细腻情感。这才是一部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卫雨氲满意地说。
    修改后的小说出版后,果然引起了读者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国内,许多读者对书中本土文化元素的描写感同身受。一位读者评论道:“卫念晓的这部小说让我重新认识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我们总是向往远方的文化,却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本土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
    文学评论家也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卫念晓的这部作品是一次成功的创作转型。她将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交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展示了文化交流的广阔视野。这种融合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在国际上,这部小说也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吸引了众多读者。外国读者通过这部小说不仅了解到中国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对全球文化交流有了新的理解。
    林澜这个角色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新形象代表。许多国际文化交流组织邀请卫念晓去分享林澜这个角色背后的创作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促进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交流。
    卫念晓站在国际文化交流论坛的讲台上,她充满自信地演讲着:“在创作过程中,我曾经迷茫过,想要追求宏大的文化交流叙事,但却差点丢失了自己的根基。但在母亲的提醒下,我重新回到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寻找灵感。林澜这个角色的演变就代表着我对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交流的新理解。我们不能忘记本土文化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基石,只有扎根于此,我们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随着小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卫念晓决定将书中的理念进一步推广到实际的文化交流项目中。
    她与母亲卫雨氲一起对“文化星桥”项目进行优化。在项目内容中增加了更多本土文化体验与交流的环节。
    例如,在国际文化交流志愿者活动中,来自国外的志愿者们除了体验中国的书法、剪纸、太极拳等传统文化项目外,还要深入到中国的乡村、小镇,去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乡村民俗等。
    同时,在本土文化创意比赛中,鼓励参与者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国际流行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在一次文化创意比赛中,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以家乡的古镇建筑为灵感,结合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设计了一款名为“古韵新筑”的虚拟建筑模型。这个建筑模型保留了古镇建筑的飞檐斗拱、白墙黑瓦等传统元素,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建筑中的环保节能、多功能空间等设计理念。
    “这个作品很好地诠释了本土文化与现代国际文化的融合。古镇建筑是我们本土文化的瑰宝,而现代建筑理念则是全球建筑文化发展的趋势。两者的结合既能传承本土文化,又能使我们的建筑文化走向世界。”评委在点评这个作品时说道。
    卫念晓还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城市里打造了一些本土文化交流街区。这些街区以本土文化为主题,展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等。同时,街区里也设有国际文化交流区域,展示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习俗。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体验。在本土文化交流街区里,一位游客兴奋地说:“这真是一个太棒的地方了。我在这里既能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浓厚氛围,又能了解到国外的文化。这种文化交流就在我们身边,真的很有趣。”
    随着本土文化在“文化星桥”项目中的深入融合,项目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积极参与到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交流中。
    卫念晓和卫雨氲看到这一切感到非常欣慰。她们深知,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只要扎根本土,放眼世界,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卫念晓又开始了新的创作构思。她想要以本土文化传承人的视角,讲述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他们如何坚守本土文化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她深入到各个地方,寻找那些坚守本土文化的手艺人、民俗文化传承者、古老技艺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