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华农历史
作者:萧小啸哈哈   直播之从香菇开始的科普最新章节     
    对于康强想说华农的请求,直播间的网友们表示自无不可,毕竟大家也挺好奇这一所名校能讲出些什么。
    “1897年,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的1888届毕业生布里尔,接受了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所提出的包含往返差旅费、住宿以及3年年薪3000美元的合同,前往了大清帝国鄂省担任农业教习。
    随后在1898年,经光绪皇帝的批准,张之洞便在美国教习布里尔的协助下,于武昌城内的四川会馆中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所农业学校——湖北农务学堂。
    这一举动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也揭开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历史序幕。
    在1904年,学校迁至武昌城北宝积庵,并且定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先后延聘十余位日本教习,开始高等阶段办学。
    遗憾的是在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学堂房屋被焚,仪器设备尽付一炬,高等农业学堂从此结束。”
    说到这康强脸上露出一丝凝重,仿佛也回到了那个血与火交织,编写着血脉乐章的年代。
    “好在于1912年,学校以鄂省立甲种农业学校之名重建,后经过湖北省立第一高级农业学校、湖北省立第二高级农业学校的演变,至1928年停办。
    在1930年,鄂省筹设了鄂省立乡村师范学院,并于1931年在宝积庵原址正式成立鄂省立教育学院,并且开办了本科教育。
    然后在1933年,国立武汉大学设立农学院筹备处,并于1935年秋天在徐家棚棉场举办一期“农业简易班”。
    1936年,国立武汉大学正式成立农学院,同年夏季,鄂省政府停办鄂省立教育学院,随后于1937年在原址举办鄂省立农业专科学校。”
    紧接着康强眼中闪过一丝怒火,压抑着声音,缓缓道。
    “1938年,日军进犯武汉,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其农学院奉教育部令并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
    鄂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则奉鄂省政府命令西迁恩施,并入了鄂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并且更名为鄂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五峰农专分校。
    1940年11月,鄂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改建为鄂省立农学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鄂省立农学院于当年12月由恩施迁回武昌宝积庵原址。
    1946年5月,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亦奉教育部令准予恢复。”
    说的后面抗战胜利之后,康强的语气才逐渐放松下来。
    毕竟那段历史对每个华夏子民来说都是无法忘怀的,这是刻在了血脉当中的国仇家恨!
    “1949年,武汉解放,翌年,两校各自去掉校名中的“国立”与“省立”。
    并且从1952年起,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鄂省农学院与武汉大学农学院整体合并,同时将南昌大学、豫省大学、桂省大学、中山大学、湘省农学院、赣省农学院的部分系科并入,然后组建成了立华中农学院,校址设在鄂省农学院原址宝积庵。
    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
    然后1954年,长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当时,华中农学院的校地在武昌宝积庵,整个校园都被洪水围困,像教学楼、试验田、农业科研等区域都受到了灭顶之灾。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院长童世光提出选择新校址,理由是宝积庵地势低洼,洪水威胁,而且,这里的校舍及农田面积只有400亩,并不适于农业大学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选择新校址尽快迁校。
    而在选择校址初期,曾有不同的意见,鄂省政府有同志主张把校址定在沙洋附近的五三农场,而院内还有个别行政领导人则希望选在磨山。
    不过童世光院长认为五三农场交通不便,水电供应困难,不利于科技文化交流,所以不适合作为我校校址。
    同时,他又认为磨山地区狭小,没有平地,较难建立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实习农场,而且也不适于综合性农学院的发展。
    另外还说明了对新校址的要求:要有广阔的农田,以利于办教学实习农场,学生才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和科研基地。
    要有一片山丘和空旷地,以免建校舍要侵占良田。
    学校所在地还要交通方便,好有利于教职工的生活及学校与外界的交流联系,而童院长的这些要求实际上就成为当时选校址的指导思想。”
    [u盾好的不:那个时期牛人的远见啊!]
    “然后童院长经过几度寻找,多次勘察,慎重分析、对比研究,最后校址选定了南湖狮子山。
    因为当时的狮子山尚不属武汉市管辖,其建制为武昌县洪福乡,距离武昌市中心约10公里,但是无公路,不通公车。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的狮子山是荒芜秃岭,荆茅丛生,坟冢遍布,乱石杂草,没有树木。
    于是童院长请绿化工作很有经验的老工人郭大会上山观察这里的土质能否种树,而老郭师傅刨开石土,仔细察看土质,便肯定地说,可以种树。
    而童世光院长的远见卓识可以是在后世得到了肯定,因为那时候他便看到了狮子山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因为这里有山有水,山水相连,田畴广阔,三面环水,环境幽静,现在看来正是进行高等农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风水宝地。
    1955年,经高教部和鄂省委批准,将武昌南湖狮子山辟为华中农学院的新校址,并且由武汉市划拨该处土地面积包括山林荒地共七千余亩,而其中有四千余亩为建设教学实验农场的基地。
    同年,在童世光院长的领导下,大家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进行了开荒山,平坟地,填水塘,修道路,建楼房,造操场,植树造林,兴建农场等项目,并且开展了艰辛而又繁重的建院和搬迁工作。
    1957年暑假,华中农学院从宝积庵迁至南湖畔,正式开启了她的狮子山新时代。
    华中农业大学在初创阶段,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为办学样本,为鄂省乃至全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农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