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家的设想中,关于柳姻的流言一旦流传开,那么势必会造成她的新书卖不出去的局面。
可惜,事实没有如他们所愿,书局比他们想象中的热闹多了。
“我先来的!快给我拿三本!”
“哎哎哎!别挤,我的鞋子!”
“我要!我要五本!”
……
人头簇拥接踵而至,每个人都在挥舞着手中的银子,张口喊着买书。
张束鸣来此微微蹙眉,不禁抬手捂了捂鼻子,才不满的看了眼身边的下人,轻叱道:“你!去前面看看,都在抢什么书?”
旁边伺候的小厮一脸苦笑,但见大公子一副绝不能再上前的模样,只得叹了口气走向人群。
人群挤得实在厉害,小厮挤了数次,几乎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到底还是被人群挤了出来。
实在没辙,他只能环顾四周,找了个看起来还算面善的书生走过去。
戳了戳书生的臂膀,见人转头不悦的看向自己,小厮忙拱手浅笑,才说道:“有劳这位公子,打听下,咱们这是买什么?”
那公子上下打量了下他一下,才压下心中的不满说道:“当然是抢隐者的书,你且旁去,不要挡着我。”
说罢,那公子将小厮推到一旁,举着银子又挤进汹涌的人群中。
小厮见状,只得倒退几步,才擦了擦汗,回到张束鸣身前。
张束鸣还不等他到跟前就不悦的说道:“别过来,直接那边说。”
小厮见状,只得停下脚步,站在原地。
见他果真不再过来,张束鸣才松了口气,抬了抬下巴,示意小厮回话。
小厮忙拱手回到:“回大公子,那些人都是为了买隐者新书的。”
张束鸣脸色一变,丝毫不顾形象的指着拥挤的人群,满脸不可置信问道:“他们都是?”
小厮点了点头:“是,都是的。”
张束鸣看着远处拥挤的人群,脸色难看极了,他咬着牙,对着小厮说道:“走!”
说罢也不等小厮的回应,转身快步离开,只是从他的步伐中可以看到,他是极为生气的,毕竟那青石板路都要被他踩出坑来了。
小厮还能做什么,只得快步跟上去,心中不由暗叹,难怪众人不愿意跟着大公子出来,原是如此,只可惜自己这个新来的倒霉蛋,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跟着过来。
张束鸣走了没多久,张束语就带着亲信来到书局前。
倒也不怪兄弟二人都来到这个书局,只因为这个书局离他们张府最近而已。
而面对汹涌的人群,张束语也很惊讶,他想了想到底没做出像兄长那样明目张胆的嫌弃,他想了想交代了亲信几句。
亲信点头应命离开,而他则上了旁边的茶楼,品茗等待。
张家主在家里等的时间并不长,就等来了长子。
“怎么样?”看长子面色难看,他心底一沉,已经满心都是不好的预感了。
张束鸣抿了抿唇,想了想才说道:“父亲,隐者的书卖的并不如何,每个书局都如之前一样,人烟清冷。”
张家主微蹙眉头,一时间并没有说什么,只盯着长子,许久不曾说话。
张束鸣被父亲盯得浑身不自在,微微低下眼眸,搓了搓手上的扳指,才带着一丝心虚说道:“父亲为何这样看着儿子?”
张家主没说什么,略微垂了垂眼眸,才状似什么都没发生一般说道:“没什么,你且回去吧。”
张束鸣松了口气,才拱手说道:“那儿子退下了。”
说罢,又等了等,见张家主确实没再说什么,他才恭敬退下。
他离开不久,张束语就带着买到的书,走了进来。
“父亲。”张束语恭敬将书递送到张家主面前。
张家主手顿了顿,才接过这书,可是他并没有翻看,反倒是将书压在手中,看着张束语问道:“书局情况如何?”
张束语愣了下,才低头回道:“书局很是热闹,卖书的人早已挤作一团,如今还未散去多少。”
张家主面色如常的点了点头,才说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张束语没说什么,点头离开。
目送儿子离开后,张家主才深深地叹了口气,将书页翻开。
首篇不过短短数百字,介绍了慕清的来历及现在当地的习俗等等。
他点了点头,此篇并无异处。
继续看下去,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主要讲的也是一个慕清女子的故事。
女子没有姓氏,只被人称作五娘。
她自幼体弱,却深得家人的宠爱,得名师教育,是当地有名的贵门淑女。
只可惜自打会吃饭便会吃药,既是当地有名的才女,亦是当地有名的药罐子。
这样的女子即便已近及笄之年,上门求娶的人也并多少。
当然没多少,也不是没有,她家乃是当地有名的世家,且本身经营有术,底蕴十足,自有想要攀附的上去求娶。
五娘的家人不忍她嫁娶这等势力之家,但也不忍她去侍奉公婆,一时间竟难为起来。
可不曾想,一日五娘手帕交上门玩乐,讲起慕清之说。
五娘心中便起了主意。
没多久,五娘便和同城另一个世家嫡次子定亲,一时间满城皆是赞叹二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张家主翻看着书,眉头紧蹙,直到看到如今,他都没看到隐者在书中有写些曾最爱写的不拘于世俗的观点。
他心中越发不安起来,毕竟以他对隐者的了解,对方绝不是这样一个拘于世俗压力之人。
指尖摩挲着书页,剩下不过三分之一的厚度,他想了想翻开书页继续读了下去。
不过片刻的功夫,他脸色骤变,一把将桌上的茶盏掀翻,空着的茶盏从桌子上滚下去,在地方发出清脆的破碎声。
洒出的茶水在桌上蔓延开,直至书册下方。
眼瞅着茶水即将将书浸透,他忙拎起书抖了抖,才唤来下人打理。
眼见手中的书,字迹已经被水沾染,晕染成一个个黑团,他不耐的将书扔到一侧。
看着另外一处完好无损的书,他心里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还是二儿子贴心,买了三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