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承乾案结流放黔州,群臣进言争立太子
作者:赵锦唐   银枪白马战大唐最新章节     
    太极殿朝会。
    长孙无忌出班道,“陛下!太子谋反一案证据确凿,涉罪人等供认不讳,老臣以为可以结案了!”
    李世民问道,“太子一党按罪应当如何处理?”
    “按罪当诛!”群臣道。
    李世民道,“杜荷乃是已故功臣杜如晦之子,能不能留他一条性命?”
    群臣道,“不可!杜如晦又不只这一个儿子,没有连坐诛灭九族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李世民又道,“汉王李元昌是朕的亲弟弟,看在高祖皇帝的份上,能不能留他一条性命?”
    群臣道,“不可!”
    李世民点了点头,“好吧!那太子应该如何处置?”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虽然众人都认为应当处死李承乾,但也都知道李世民是想保他一条命的,这话题太敏感,毕竟太子就算再大逆不道,但人家终究是父子关系。
    现在真建议把太子杀了,李世民以后还不得找他算账?
    还是褚遂良巧妙说道,“只要确保陛下不失慈父,太子能够得享天年,足矣!”
    群臣也有不怕死的,就想站出来反对。
    李世民赶紧说道,“朕答应过皇后保全太子性命,今天!就算朕求你们了可以吗?”
    于是再无人进言杀太子。
    太子谋反一案经过房玄龄、长孙无忌和刑部审理后终于结案。
    李承乾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赐李元昌在家中自尽,杜荷斩首,侯君集因为救驾有功,忠心护主并未问罪。
    此事过后,李世民常常独自一人来到长孙皇后生前的寝宫之中。
    虽已物是人非,但往昔回忆却涌上心头。他对着空荡的宫殿喃喃自语:“朕保住了承乾的性命,朕做到了曾经对你的承诺。可是朕……”
    话未说完,泪已满面。
    西域的战报纷至沓来。
    李世民没有时间沉浸在伤感之中。
    世人总是羡慕大人物,羡慕大人物手中那绝对的权力,随便一句话,随便一个动作,便能决定千万人的命运。
    可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悲哀,所谓高处不胜寒。
    生如蝼蚁,与这浩瀚宇宙相比,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太极殿。
    李世民振作精神对群臣说道,“西域战事吃紧,朕欲御驾亲征,诸位以为如何?”
    其实因为李承乾谋反,李世民心中郁闷,也想出去散散心。
    群臣自然反对。
    长孙无忌道,“陛下!储君未立,天子西征,万一有所闪失,必然天下大乱!”
    褚遂良也说道,“陛下!我大唐立国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食虽强,无端侵袭,道义已失,陛下只需要遣一能征惯战之将,提十万正义之师,须臾可定!”
    侍中刘洎也说,“陛下!还请早立储君,以安民心!”
    李世民点点头,行吧,那就议一议吧。
    “诸位爱卿以为何人可为储君?”
    刘洎道,“魏王乃文德皇后所出,按长幼之序,太子非他莫属!且魏王其人温良孝顺,博学多才,曾编纂括地志,臣以为储君之位,非他不可!”
    褚遂良反对道,“魏王虽然博学,然其安南兵败,表现不佳,恐难堪大任!再说文德皇后又不止这一子!”
    刘洎怼道,“褚大人是说晋王?”
    “是又如何?晋王宽厚仁慈,和睦兄弟!是储君的不二人选!”褚遂良特意把和睦兄弟语气加重!
    刘洎道,“晋王年幼仁弱,如何君临天下?魏王才是最佳人选。”
    褚遂良微微颔首,反怼道,“如今陛下春秋鼎盛,晋王尚有时间历练,何必急在这一时?至于仁弱乃是晋王殿下宅心仁厚,如今这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幸事。然而,要想让这份安宁长久延续下去,正需一位能够守住这份基业、继续推行善政的君主!”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众人,接着说道:“而在诸多皇子之中,依臣之见,只有晋王殿下是最佳人选。”
    二人争论不休,刘洎身后是魏王的少壮派,成员多是功臣子弟,比如房遗爱,当然真正的大佬是房玄龄!而褚遂良背后是长孙无忌,代表的是外戚和世族。
    就在此时,又有一人提出来新的意见,“陛下又不只这两个儿子,何不另选他人,我觉得吴王殿下就不错,吴王文武全才,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何不立吴王为太子?”
    众人视之,乃是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属于宗室,而李昭属于皇亲,二人沾亲带故,平时关系极好,又同属功臣集团,别人很难不认为李道宗的背后是李昭。
    朝堂之上,太子之争愈演愈烈,背后大佬却都是心照不宣默不作声。
    毕竟这是首轮交锋,上来就放大招出底牌那就再无回旋余地,大家日后还要同朝为官,撕破脸皮对谁都没有好处。
    就像当今世界局势,大国博弈却绝不会亲自轻易下场,都是暗地里支持代理人掐架,毕竟经济全球化,同住地球村,大国之间贸易往来不是那么容易就切割掉的,上来就朝着对方扔原子弹那是疯子才会做的事。
    长孙无忌之所以会支持李治原因很简单,李治年方十六岁,容易控制,再一个如果魏王成为太子,日后登基为帝,自己没有拥戴之功,跟定会被边缘化,毕竟一朝天子朝臣,人家李泰有自己的班底,你长孙无忌就是他舅舅,也就仅此而已。
    至于李昭和李道宗,那就纯粹是个人喜好,毕竟吴王李恪文武全才,看着就是顺眼,所谓立贤不立嫡,虽有难度,但不妨一试。
    当然了李昭知道历史真相,他并未开口直言,心说由李道宗试试水也好!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畅所欲言,说啥的都有。
    有人说吴王李恪,虽然是个人才,但毕竟是庶出,哪有嫡子尚在而立庶子的道理?
    当然了,背后还有一层原因众人不好明说,那就是李恪身份太敏感,他的生母那是隋炀帝的女儿,前隋的公主,他真当上皇帝,万一来一波反攻倒算,为他外公隋炀帝报仇,那咋办?毕竟大唐立国不到三十年,朝堂上有很多前隋投降过来的官员。
    有人说魏王天资聪颖,也有人说晋王心胸宽厚,大家伙吵成一锅粥,搞得李世民心烦意乱。
    袖子一挥,“容后再议,退朝!”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