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火道式火炕设计构造,可确保燃料充分燃烧散发热量,炕身高度低、炕面接触面大,在保留燃料取材方便优点的基础上,较传统土炕更加节能,保证热量的蓄积。
而且采用木板作炕面,免去了夏季烧炕去潮气环节,省了人力和原料。
纪永灵把这种火道式火炕的设计和纪川几人一说,大家一听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盘第二个炕的时候,就用了纪永灵的方法,盘起了火道式的火炕。
火炕盘好后,要试着烧一下,看看四处的炕墙会不会跑烟。
这个火道式火炕一烧上火,大家就发现了它的好处。炕面确实热得快,蓄热更持久,关键是真的能省不少柴火。
村里的几个汉子围着这个火炕纷纷议论起来,都说这新式火炕比老祖宗传下来的土炕要好,如今可以学了去,以后村里人家再盘炕,就可以盘这种火炕。
纪老爷子听着大家对火炕的认同,心里也十分高兴。
如今纸坊开始用麦草造纸,纪永灵早早就和家里人说,今年收完麦子,要让村里人把麦草都收拾干净,保存好,后续纸坊会大量收购。
所以烧炕能省柴火,反过来就是挣钱啊。
纪永灵曾经对纪老爷子说过,希望以后村里家家都能富有起来,顿顿能吃上白面,家家都有新房住,都可以搬到袅里去住砖瓦房。
纪老爷子有时候也想着,自己老了,也不知道能有几年活头。要是有生之年,能为村里做点事,那他去了地底下,先人脸上也有光。
炕盘好了,灶房的锅头也盘好了,但是这些暂时还不能用。得过些时日,让炕和锅灶彻底晾干,尤其是睡人的炕,得完全干了才行,不然可能没睡几天,炕就塌了。
日子已经入夏,油菜籽也已经收入仓,马上又是一年麦收时间。
今年不仅牛家庄,只要是用上堆肥的村子里,家家的油菜籽一亩地都要比往年多打上一两斗。
最为高兴的是,从油菜籽的收成来看,今年的小麦收成估计也比往年都要好上一些。
纪老爷子如今走出去,脸上特有光。大家都夸,说这是堆肥的功劳。
家里的两个院子已经基本完工,就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活计,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打井。
如今房子盖在袅里,不像老庄子那边的窑洞群,离河沟近,去沟里担水、抬水方便。
屋子修在袅里,为的是路途平坦、出行方便、耕种方便。要是再去河里取水,这一路就有些太远了,也太花费时间。
所以打井是盖房之前就有的计划。
但是黄土深厚,打井费力,光是找井眼、定方位就得花不少钱,更何况要是请打井队过来,得包吃包住,开销太大。
纪老爷子和纪满川两兄弟建议,说请井匠看好水文,定好位,然后自己家人慢慢挖。
纪满川和纪满庆二人自然同意。只请井匠,不请打井队,可以省下好多钱。打井就跟挖窑洞一样,他们都是做惯了的活。
为了确保这口井能出水,纪老爷子从县里请来了口碑可靠的井匠。
井匠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他们要有一定的“相地脉”的本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懂水文懂地质。他们知道在哪里打井容易出水,出好水,也知道在什么土质里打井容易塌方,得避开。
要想在黄土高原这么厚的黄土层打口能出水的井,这方位选择可太重要了。
纪老爷子请来的井匠师徒,在牛家庄周围环视一圈地形,最后选出了几处地方,其中一处就位于纪永灵家新院落的东南角。其他几处稍微远一些。
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位置好,井挖在自家院里,取水用水方便。于是打井的具体位置就这样选定了。
匠人师徒反复测量,最后画了一个圈,圈定这就是打井的位置,然后祭天、祭井,才开始动工。
因为之前说好的,井匠只选方位,所以他们师徒挖了几镢头,起个头,然后交代好挖井过程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塌方、缺氧之类的事故,就先回城了。等到这口井出水,他们再过来砌井砖、井筒。
村里人听说老纪家要打井,纷纷都过来询问,看看是否要人帮忙。
纪老爷子也不推拒,说谁家青壮有空就过来挖几镢头,铲几铁锨,不管出没出过力,以后老纪家这口井,村里人都可以来打水。
虽然纪老爷子话是那样说,但是村里有村里不成文的规定。
你不出力,却还想以后上人家井里打水,一回两回不打紧,次数多了,村里其他人都会站出来指责你。
因为在村里,只占便宜不出力的事,是被人不屑和唾弃的。
有了纪老爷子这句话,村里青壮挖井的热情也很高昂,大家伙一有空就过来替换纪满川兄弟下井挖土。
打井是个危险的活,最开始井的深度不深,纪永灵倒不太担心,但是越往后,井底越深,这里的一口井起码要打十几二十多丈,那下面真的是黑漆漆的一片。
缺氧、塌方、渗水......如今又没有任何机械和劳动保护,纪永灵每次看那些汉子腰里绑着麻绳下井,都觉得担心。
不过,小满一过,眨眼就到了炎夏六月。接下来的时日就是麦收,才起了头的打井工作也要暂停下来。
纪永灵也要赶去县里纸坊,因为纪永桦回来接她,说第一批麦草做成的纸要出来了,大家都很激动,等着她一起见证。
当她急匆匆赶到纸坊时,霍正廉、霍志远都已经过来了。
他们是纸坊掌柜特意请来,见证这纸坊第一批纸的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