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贤侄不必多礼
作者:仲弘   南宋北中最新章节     
    于是尚书决定先忍耐一段时间,他使眼色给那个朝奉大夫,让他不要再招惹王有志。朝奉大夫虽然看不惯王有志,但也不傻,于是也就不吭声了。
    宋朝由于炒菜的兴起和宴席在民间普及,分餐制逐渐消失,大家已经流行聚在大桌一起吃。尚书府这次家宴,也是如此。照例还是先上果碟和点心,与翠楼的没有多大区别。
    不过王有志很高兴地发现,盘子碟子都是玻璃的,显然是阜康玻璃公司的产品。尚书也向大家介绍,今天用的餐具都是水晶琉璃的,王提点家出的。
    大概像这样全套的玻璃餐具不常见,朝奉大夫又不禁感叹:“这水晶琉璃,据称一个碟子就要一两银子。当真是世风日渐奢侈。”他这话连尚书也说了。
    不过尚书不以为意,看来这朝奉大夫就是个毒舌,逮谁都喷。尚书不以为忤,反而得意地说:“这水晶琉璃,晶莹剔透,巧夺天工,虽美玉不及。德义真是奇才,自你家出了这水晶琉璃后,大食等地的玻璃就相形见绌,再也卖不动了。”
    王有志忙谦虚两句:“我也是看了番邦用廉价玻璃来骗我大宋的钱,甚是不忿。如果番邦玻璃大量流入,则我大宋白银大量流出,时间长了对财政不利。
    于是我便改良玻璃配方,自己做出来,又有能工巧匠做了这水晶琉璃,也给士大夫添些雅趣。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尚书点点头,说:“德义为国留财,也是大功一件。这些胡人全不知尊卑有分,长幼有序,总要有人来教他才是。”
    王有志心想,尚书这就跟自己以长辈自居,还话里藏话敲打自己,不是个好相处的人。不过他也懒得理,假装没听见。
    一会又上了热菜,却是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舌、烙润鸠子、煎烩石首鱼、土步辣羹、海盐蛇鮓、煎三色鮓、煎卧鸟、熓湖鱼糊、炒田鸡、鸡人字焙腰子糊、燠鲶鱼、蝤蛑签、麂膊及浮助酒蟹、江瑶、青虾、辣羹、燕鱼干、煎烩鲻鱼、酒醋蹄酥片,生豆腐、百宜羹、臊子、炸白腰子、酒煎羊、二牲粗脑子、清汁杂、熰胡鱼、肚儿辣羹、酒炊淮白鱼之类。
    大家见了连声称赞。小胖子户部郎中说:“府上是按《玉食批》上的菜谱做的吧?以前只吃过一部分,从来没见这么全的。”
    尚书心中得意,嘴上却说:“宫里的菜谱肯定是好的,我这里只能尽量模仿,肯定是做不出那个贵气来。
    不过贵客临门,用料一点不敢省,酒醋白腰子用的是吴家的烈酒关山风月,腰子是刚出生小羊的腰子。三鲜笋炒鹌舌,笋子只用笋心前三寸,用了一百只鹌鹑的舌头做成.......”
    王有志心想,怪不得蓝珪说赵构节俭,原来这帮士族大官如此奢侈。他正想着,就听尚书问他:“德义号为财神,住在快乐仙宫,想来吃的要比老夫这宴席豪华百倍。不如说来听听,也让我等长长见识?”
    王有志只好说:“其实我这些年在军营和工坊时间长了,已经习惯吃得简单。平时都是拙荆下厨做三菜一汤一起吃,都是家常便饭。休沐之日,我二人便一同下厨做饭,也别有乐趣。”
    这话说出来,有点冷场。有人不信,有人叹息。朝奉大夫刚说完尚书奢侈,又嘟囔“君子远庖厨”,王有志懒得理他。
    尚书赶紧招呼大家吃饭。儒家讲“食不闻寝不语”,于是都在闷头吃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才开始说话。
    小胖子户部郎中便问王有志最近还有没有股票要上市?王有志趁机大讲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为将来的南海公司做宣传。后来就他一个人讲,其他人都竖着耳朵听。这可以发大财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
    朝奉大夫又要开喷,尚书赶紧一把按住他,这时候可不能喷,尚书自己也想听听呢。他老人家起居讲究,喜美食美人美酒,好珍宝珍玩珍奇,花销很大。
    今天这顿饭,原来安排的那些“项目”,都被王有志的金钱攻势给提前化解了,没有起到给王有志立规矩的效果。不过尚书觉得毕竟跟王有志确立了同宗的意向,而且王有志也表露出想带他们发财的意思,这就是他想联宗嘛,所以他觉得还是成功的。
    于是临走时,他叫过自己当秘书少监大儿子送王有志出门,并让大儿子叫王有志兄长,并负责对接王有志认祖归宗事宜。王有志装傻充愣,还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这位王衙内比王有志小两岁,兄弟相称,倒也没有辱没他。
    王有志第二天自然向蓝珪汇报了头晚礼部尚书府家宴的情况,这位管着皇城司的大太监微微一笑。那么多人参加的晚宴,自然瞒不过他。他应该早就知道大体内容了。
    其实这种事情都好打听,收买下人就能搞定。皇城司看起来无所不知,但如果人家两三个人关起门来密谈,他们也没办法。当时已经有隔绝声音的门窗技术了。
    赵构动作很快,当天就下旨,说王有志系琅琊王氏海外分支,唐治礼郎中王新民之后,与长支王氏乃是同宗。经翰林院查证,王有志系礼部尚书叔辈,此事已经得到这一支辈分最高的几人确认。
    王氏乃天下望族,王有志乃国家重臣,官家特赏银千两在王氏祠堂举办王有志认祖归宗庆典,并手书“天下第一孝悌之家”牌匾,赐予王氏祠堂。由大太监蓝珪代替官家前往庆贺。
    王有志与几个八十老头端坐在一起,接受礼部尚书等人的跪拜。他哈哈大笑,走上前去,将尚书大人扶起:“贤侄不必多礼,大家同朝为官,以后还要多多互相帮衬。”
    尚书大人浑身筛糠,脸色由红变紫,呼哧呼哧地喘着气,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接着走向那个朝奉大夫,但却不去扶:“贤侄,咱们琅琊王氏最讲孝悌,最知道长幼有序,尊卑有分。哈哈哈哈.........”
    朝奉大夫勉强抬起手指着王有志,想说什么,却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王有志看着几个人围着他救护,摇摇头说道:“这孩子上不来台面,遇到宗亲庆典,居然欢喜地晕过去了。难怪这么多年都是闲职,天子真是有知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