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东北至宝百草王
作者:江边小船   重生在东北松花江上最新章节     
    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流域,神秘的参帮的传说,是最有特色的话题。
    凡放山人中,必须有三个主要人物:一是把头,俗称头棍;一是押队的,俗称边棍;一是端锅的。
    把头是一把手,边棍是二把手,端锅的就是做饭看家的“后勤部长”。
    老规矩定:上山拉帮组织必须是奇数,而下山和参就是偶数。参把头由一位年纪大而富有经验的老挖参人担任,他是组织者,也是挖参的技术指导。把头必须心地公正,为大家所拥护。他熟悉山区地理环境,哪块山场好,出过什么大货,什么地方适合压“戗子”,把头心中都有数。
    一帮放山人就是一个行动系统,一切必须听从把头指挥,无论去得什么地点和怎么进行工作,或者遇到危险时的对付方法,都由他来决定。
    把头遇事也要和大家商量。把头和大家共同劳动,挖到人参后参帮所有人都会平均分配,对同行的人只有好处,并无剥削,和其他行业的把头不同。所以,把头也是对放山人的一种普通称呼。
    参帮把头在串联人一起去放山时,规矩是不能挑人,不论男女老少,放过山或是没放过山的,只要他主动提出要求同去,就得允许他去,不得拒绝。
    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都是在火炕上度过苦寒的日子,造成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传奇,在不断流传、变化,再更加神秘、迅速地流传下去。
    参帮人发现人参就会喊山,“棒槌”,发现人首先要把自己的索拨棍插在人参附近,然后立即用棒槌锁锁住棒槌。
    棒槌锁的红线绳缠在人参的芦头上,用秸杆搭成房架子,意为给人参换个新家。放山人称挖参为“抬棒槌”。
    发现人参的人“喊山”后,参帮的其他人就要“接山”,喊问道:“几品叶?”,发现人参的人回答道“四品叶”,周围的人都会祝贺一声“快当”。
    这时候把头肯定大步流星走过去,拿出快当绳把人参拴起来。这是一种很神圣的仪式。用两枚铜钱分别搭在插在地上的索宝棍或树枝上,防止棒槌“跑掉”。
    然后选上风头打火堆熏蚊子,防止动物靠近。随即开始挖参。
    挖棒槌是很复杂的细活儿,一般由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把头来干。用手扒去人参周围的乱草树叶,开出“盘子”,用快当签子仔细拔除人参周围的泥土,从人参秸杆下面的芦头开始捋着挖,直到人参全部根须露出,任何细小的根须都不能挖断。
    清理出来的每根人参须子,都要随时用原来的土掩埋,防止刚挖出的人参水分流失。这个流程看人参的大小和难易程度,经验丰富的人一般抬出一棵人参,也需要两三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
    人参挖出后,要“打参包子”。揭一大块新鲜苔藓铺好,放上一些原来的土,用苔藓把人参裹住,外面包上桦树皮,用树皮当绳捆好。这是放山人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保存人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保存的人参日久不腐。
    东北地区所有的放山人,都会自觉遵守一条重要的行规:“抬大留小”。而且在红榔头市的时候,抬棒槌时要把成熟的参籽儿散播到土里,长出参来留给后人。
    挖参之后,要把挖出参的土坑,用原来的土填平,并在上面插上树枝,铺好植被草皮。以利于恢复地貌,以后等待着有新的小苗拱出来。
    抬出棒槌后,要砍“兆头”。在抬参附近的红松树上削去一块树皮,左侧按帮伙人数刻横杠,右侧按抬出人参的大小刻横杠。用火烧去兆头四周的松油,保证兆头几十年后都能看清。并且象征着今后的其他事宜都有好兆头!
    兆头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挖参人给自己下一次来这里故地重游,下次来寻找人参时做的标记,也是自豪地告诉后来偶然幸运来到这里的人,以前,这里可是出个多大年龄的人参,已经被我们抬走了,不过,可能附近会有很多参子落地,你在附近仔细找找,看能不能找到人参,你太幸运了,快点在附近多找找吧。
    参帮人在挖到人参、下山的整个过程中,所有人只许评论人参的形体和参龄,不准估计挖到人参的价值。也不能讲价。讲价视为心不诚,会影响今后的财路。
    为了表示诚实守信,挖到棒槌下山后,要到老把头庙还愿答谢,说话算数,绝不含糊,如意立德。通过这种仪式不断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下山回家后,还要杀猪到村头的老爷府祭祀山神老把头,再次表示感恩戴德。
    有的参帮人会在庙前杀猪,蒸白面馍,拿着猪头、猪尾巴代表整猪去上供。这对开山时对山神老把头的叩谢,也是一个回应.猪肉下水就在庙前开席无偿的给邻居亲友们吃。
    有一段民谣,把抬人参的事说的淋漓尽致
    东北老林棒槌多,
    放山寻宝听我说:
    拉帮结伙须单数,
    齐心协力福禄多!
    快当包袱编花篓,
    薄斧手锯小吊锅;
    进山诚心拜山神,
    猪头牛羊摆供桌;
    御封把头名孙良,
    端坐树墩不上桌。
    帮规行规须牢记,
    坏了规矩杀身祸;
    赶山观景寻紫气,
    观林观土阴阳坡。
    有参必有棒槌鸟,
    索拨棍下有分说。
    红绳绑好防逃脱,
    鹿角骨签把土拨;
    抬到人参砍兆头,
    参籽一半把土落。
    不抬灯台二夹子,
    明年来人不会饿。
    天赐宝地出仙草,
    养育世人过生活。
    七两为参八两宝,
    能消百病强体魄。
    其实人参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可是到哪里去寻找人参呢?俗话说:上有紫气,下有地气,地气缭绕,人参最多。
    在排水通畅的岗地,有高大的落叶针叶混交林为上层,荆榛类小灌木林为中层,草藤脚下荒草茂盛为下层的棕色森林土或灰化棕色森林土壤中,才是生长人参最适宜的地方。
    山参在燥热的地方不容易长,故正南山坡也就是阳坡会没有或者很少;而东南的山坡朝有晨光,夕迎月光,比较多;北坡也就是阴坡光线稀少,不利于植物生长,次之,西坡阴暗潮湿,再次之。一坡之中,岗顶旱涩,最少;坡中土地潮湿,较多,坡下积洼水多,次之。按海拔来说:在1000米以上的地方几乎没有,800米以下有但数量不多,400米到600米比较多。
    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土壤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人参也能正常生长繁殖。
    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是5~6月,果期是6~9月,这个时间的参籽就成熟了。
    人参一般都长在黄沙土上,黄沙土即蚂蚁蛋土,颗粒状的,土头较硬。这样的土相,人参较好。黑土地都比较渲,长不住人参,不等长大人参多数都烂掉了。
    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还有一个传说,在人参生长的地方,周围的荒草,白天草的叶子都朝向离开人参的方向,自觉不能遮挡阳光直射影响人参的生长,晚上,所有周围的荒草的叶子,都会朝着人参的方向歪着,这是在保护人参不能收到任何意外伤害。因此,有人称人参是“百草之王”。
    人参的神秘,在于他的贵重和难得,更在于它神奇的功效和价值!
    人参在我国医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我国第一部药学典籍《神农本草》就明确地记载了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址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人工在参园里种植栽培者称为“园参”;生存在森林深处荒草丛生中的野生者为“山参”;人工播种在仿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六年以上人参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把野生的人参移栽到仿野生的环境中生长的人参叫“趴货”。
    人参多于秋季采挖为最佳,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干,称“糖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功效:温补。白参: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高丽参,用沸水烫煮片刻,然后晒干。功效:性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