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顺利回到哈尔市
作者:江边小船   重生在东北松花江上最新章节     
    第二天早上,从吉林市北郊大路上,四架马车朝着正北方向,飞速前进。
    晚上到达的目的地是舒兰市,舒兰市是吉林省辖县级市,由吉林市代管。舒兰市位于吉林省的中北部,南接吉林市,北联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隔松花江与吉林省长春市相望,周边分别与吉林省蛟河市、九台区、榆树市以及黑龙江省五常市接壤。
    在舒兰市北关大路边,一家大车店休息一晚,马车停放在大车店内,八匹马委托大车店晚上要精心照料,好草好料细心喂养。
    晚饭在大车店里的饭馆吃的,是舒兰特色菜烧灯碗、白肉血肠、悠悠火烧、清蒸白鱼、砂锅老豆腐、舒兰烤鱼、蘑菇炖小鸡、铁锅炖河鱼八个特色菜,要了一筐贴饼子做主食。
    烧灯碗又称宫廷烧灯碗,是以新鲜猪血和猪肠为原料制作而成。制作时将猪肠清洗干净,一头扎紧,把新鲜的猪血稍加工后,灌入猪肠中,灌好后,将口扎结实,开水下锅,煮至血肠浮起,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即可。
    白肉血肠中白肉薄如纸帛,色白有光,味美异香,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松软鲜嫩,血肠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佐料五味俱全,冬用不冷,夏用不热,脍炙人口。
    筱筱火勺又称“叉子火勺”,选细嫩牛肉、大葱、鲜姜、香油和馅,用稍有颗粒的沙子面做皮,出锅的火勺外焦里嫩,香酥可口,闻则香味扑鼻,食之肥而不腻,是吉林传统的地方风味。
    清蒸白鱼是吉林的名菜之一,清朝时曾被列为贡品。
    清蒸白鱼有二种做法,高级盛宴以食汤取其鲜汁为主,鱼肉细腻无咸淡味。
    另一种是以食鱼肉为主,清蒸时使汤汁入鱼体内,属于蒸之法。两种做法,均需鲜活鱼。
    砂锅老豆腐先将豆腐经旺火沸气蒸出蜂窝状,然后凉透挤出水分,改刀成块与熟鸡肉丝、海参、火腿、蘑菇、冬笋丁等放入砂锅鸡汤中烧开后改用慢火炖,用精盐、味精调口,待豆腐入味后,放入熟豌豆,淋香油出锅即可。
    舒兰烤鱼属于烧烤类食品,调料都是常有的食材,只是需要舒兰本地的一种细鳞特色河鱼烤制,所以风味更是独特。
    蘑菇炖小鸡和铁锅炖大鹅做法和东北地区的炖煮方法一样,相比较而言就是选用本地优质食材,常用加工方法和原料,只是主要食材出自本地,方显的更加新鲜和独特!
    次日清晨,四架马车离开舒兰,继续向北方沿着大路一路疾驰。舒兰到五常不到一百公里,几个小时就赶到五常休息了!
    “五常”原名“欢喜岭”,清咸丰四年(1854年)设“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所以取其“三纲五常”之意,得名“五常”。
    到了五常市必须吃一顿五常米饭,绝对是正宗的五常大米,不会有假冒伪劣的食材出现。五常大米是中国着名的优质大米之一,也是五常市的标志性农产品。
    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米粒饱满、色泽晶莹、口感柔软,营养丰富,被誉为“米中之王”。
    要了八道五常特色菜肴,第一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狗肉火锅,狗肉火锅是东北地区的传统美食之一,五常市的狗肉火锅也颇有名气。狗肉鲜嫩多汁,口感醇厚,搭配蔬菜、豆腐等食材,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第二个是涮羊肉,涮羊肉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也是五常市的一大特色。羊肉片鲜嫩可口,搭配各种调料和蔬菜,口感鲜美,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第三个菜是炒栗子,炒栗子是五常市的传统小吃之一,历史悠久。选用当地优质的栗子,炒至外皮酥脆,内里绵软,口感香甜,是秋季常见的零食之一。
    第四个菜是红肠,也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下酒菜。选用猪肉、牛肉等优质食材,加入多种调料制作而成,口感鲜美,风味独特。
    第五个菜是素菜豆腐脑,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佳肴。选用黄豆磨制成豆浆,经过凝固、蒸制等工艺,制成细腻柔软的豆腐脑,再加入各种调料食用。
    第六个铁锅炖大鹅,选用五常当地饲养的大鹅,搭配多种调料和香料,用铁锅慢炖至熟烂入味,口感鲜美,是一道冬季的暖身菜品。
    第七道菜炸鸡架,选用猪肉、鸡肉等食材,加入多种调料腌制后炸至金黄色,口感香脆可口,是夜市常见的零食之一。
    第八道五常传统民间小吃酸菜白肉,是五常市人们常吃的一道特色菜品。
    选用酸菜、猪肉等食材,加入姜、蒜、辣椒等调料煮制而成,口感酸爽开胃,是冬季的一道暖身菜品。
    当天晚上住在五常北关大车店,第二天早晨,四架马车八匹骏马,黎明时分就离开了五常,朝着西北方向,走二百六十里左右就回到哈尔市了!
    哈尔市地名最早出现于清政府地方管理的档案中,1644年清军入关后,哈尔市地区属吉林将军所辖的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
    关于其名称的语言族属和释义,自清末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普遍认定为满语“晒网场”。
    1980年,哈尔市为女真语“阿勒锦”,汉译“荣誉”“光荣”说问世后,又出现了其他说法。
    一说哈尔市为满语“塔尔浑托浑”,汉译的意思是“黑水江湾”,又可以翻译成“哈喇江湾”;
    二说哈尔市为满语“扁岛”;
    三说哈尔市为蒙古语,汉译是“平地”;
    四说哈尔市是满语,汉译“官渡口”;
    五说哈尔市为女真语“哈尔温”,汉译“天鹅”等;莫衷一是、诸说并存、百人百口。
    晚上天刚黑的时间,四架马车就赶到哈尔市北关,李一帆来采购原材料时常驻的大车店,进入大车店,马上办理手续入住。
    长途跋涉非常辛苦,明天休息一天,不走了!
    后天早上再走。
    连续五天高速赶路,人困马乏,崎岖不平的道路,颠簸的马车,风吹日晒,好在不是冬季,也还在没有下雨,一路顺风,离开吉省,回到哈尔市。
    李一帆已经多次来哈尔市购买原材料,相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一点,就每人给二十块钱,自己出门寻找个人喜欢的食物,自由活动。
    李一帆和玛奴延一起,找到一家制作哈尔市美食锅包肉的餐馆,两人一起站在在 厨房里,跟着大厨学习制作东北美食锅包。
    只见大厨先准备上好的猪里脊,一斤左右就可以,给它切成筷子厚度的大片,因为切薄了的话,后期一炸就会缩在一起了,用清水给它冲洗干净,把猪肉的血水给它泡出来,起到去腥的目的,涮干水分,方便入味儿。
    接着就开始腌制,放入一勺盐,来一勺料酒去腥,然后放入跟肉等量的土豆淀粉,肉一斤就放一斤的淀粉,而且大厨还特别提出淀粉尽量选择土豆淀粉,因为土豆淀粉它的粘性比较大,炸出来的肉块外面有一层硬壳,吃起来口感更好。
    准备一杯清水,不停的抓拌这个里脊肉,分次少量的倒入肉中,然后倒入一勺的食用油,豆油最好。
    这样做的目的,第一可以锁住肉的水分,炸出来的肉更嫩,第二可以让土豆粉更好的挂在肉上,炸出来的颜色也比较金黄,这是炸锅包肉成不成功关键的一点,然后抓拌均匀。
    切点葱姜丝儿,胡萝卜丝,香菜段、蒜片备用。
    锅里放油,五成油温,一片一片的下入肉片,下的的数量不要太多,分两次炸,有肉片表面全部凝固的时候,再翻动两下,给它捞出来,等油温再高一些再下入肉片复炸一遍,全程大火,这样炸出外酥里嫩,口感特别好吃。
    不断的用勺子翻拌观察颜色变化,防止炸糊,炸至金黄和红色捞出控油。
    锅内少留点油,放入葱姜蒜煸炒出香味,倒入一勺白醋,再倒入一大勺白糖,老抽调一下颜色,熬制起大泡,放入炸好的里脊肉,胡萝卜丝,香菜段,翻炒出锅。
    东北名吃锅包肉制作完成,李一帆和玛奴延一边吃着,一边商量着这次回家了也学着做做试试。
    眼看千遍不如自己动手制作一遍,不能一看就会,回家自己一做就废!
    玛奴延已经和李一帆一起生活一年多了,刚到李一帆的地窨子的当天晚上,妈妈安布伦就鼓动玛奴延到李一帆的炕上睡觉,十六岁花季少女要和近二十岁的下乡知青晚上睡在一个炕上,让李一帆口干舌燥地解释了大半夜,才让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孩子的安布伦明白,太早结婚了对少女的身心健康都有影响,最佳结婚年龄最少要在二十岁以后。
    一年时间来,在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打猎,玛奴延也在努力学习认字算数,目前已经拥有独立完成收购山野菜换购苞米的的计算和完成交易。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要知道鄂伦春民族是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游猎民族,千百年来,只有独特的鄂伦春语言,却没有形成文字!今天,终于走出了深山老林,那就要快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知识就是走入人类文明的阶梯!
    靠山屯小学开学的时候,李一帆还动员玛奴延去系统、专业的学习几年时间,玛奴延死活都不愿意最后只好做吧!
    要是按照安布伦和莫日根兄妹和乌恰儿、果钦他们的心愿,春节期间两人就已经结婚住在一起了,要是顺利的话搞不好现在,就已经是抱着两个人的孩子的爸爸妈妈了。
    这些习俗本来就是人口稀少,生活在大森林里鄂伦春民族的习惯,比这更小结婚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李一帆是重生人士,已经接受过后世丰富地科学知识和生活习惯,只有坚持娇妻养成计划,慢慢地等三四年以后再说吧!
    十五六岁时就结婚生孩子的事,想一想就已经有一点违和了!
    何况李一帆的脑海里可是有着七十岁的灵魂!
    难道咱们也来一首“十七新娘七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前朝幽默吗?
    李一帆真的下不去手呀!
    李一帆利用这一次的机会,领着莫日根到所有以前进货的地方,熟悉了进货的商家、价格、品种,为以后进货和卖货都由莫日根负责做好准备!
    李帆和莫日根两人一起,又来到哈尔市的黑市市场上,找到了外号马脸的马常有,为以后,俄伦村民族特色小队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哈尔市黑市上销售找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