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令人头皮发麻的经筵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天微微亮,万寿宫大殿的门前,朱由校看着天上还没落下的月亮在思索。
    “六月夏税,九月秋粮,十月恩科。”
    两手捅在袖子里,朱由校思索着接下来应该干的事情。
    皇帝很忙。
    很多的国家大事都要他来决定。
    但皇帝也很闲。
    大事儿敲定个方向,剩下的都是下面的诸部主官的事儿了。
    思索了好一会儿,朱由校都没想到最近还有什么事情是需要自己决定的。
    “上一次辽东的军报,是什么时候的?”
    朱由校突然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回皇爷,是三日前,六月初七的。”
    闻言,刘时敏当即说道。
    “熊廷弼带领大军到了鸦鹘关后,发现建奴两黄旗的精锐就散布在关外,选择了以守代攻。”
    “嗯。”
    点了点头,朱由校没有再说什么。
    此时,大明在辽东的军队还不具备和建奴打战略决战的条件,熊廷弼如此谨慎是对的。
    “皇爷,马车已经准备好了。”
    就在朱由校还在发呆时,有小太监来到刘时敏身边说了几句后,刘时敏出声道。
    “朝臣们已经在承天门外候着了。”
    “都到了啊。”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
    他让毕自严给他讲课,虽然开了口,但他却一直在拖,拖了半个多月了。
    今天是第一次。
    “走吧,看看毕师会给朕讲什么。”
    收回自己的目光,朱由校抬步走下了台阶,上了马车,回紫禁城,去文华殿。
    明朝的经筵制度,最早的时候是没有制度的,因为当时的皇帝登基前,就已经受到了良好教育,不需要大臣再给解惑了。
    直到辣个切开了大明史书的男人出现——叫门天子朱祁镇。
    朱祁镇八岁登基,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柄政,自觉身负幼主教育的重大责任,上疏请开经筵。
    初制,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进讲,帝御文华殿,遇寒暑则暂免。
    开经筵为朝廷盛典,由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
    除每月三次的经筵外,还有日讲,只用讲读官内阁学士侍班,不用侍仪等官。
    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
    讲课的流程基本上是伴读十余遍后,讲官直说大义,惟在明白易晓。
    皇帝的经筵官有四个,全都是皇帝亲点的。
    孙承宗、毕自严、袁可立、王三善。
    其中,只有孙承宗是翰林院出身,其他三个虽是进士,却都是实官。
    但现在,在京的经筵官只有毕自严,其他三人都不在,故此,讲筵官只有毕自严。
    天还微亮的时候,大明的诸部主官、翰林学士们已经在承天门外等着集合了。
    皇帝终于让文臣给讲课了,可算是激动了外廷的官员们。
    为了今天的经筵,从三日前,翰林院上下就在沐浴斋戒了。
    能不能让皇帝走上正轨,就在今日了。
    而与此相同的,还有勋臣,定国公、英国公、成国公三人依次站在文官们的右侧,在三人的身后,则是新建伯王承勋。
    经历了两百年的偃武兴文,勋臣在朝堂上虽然已经发不什么声音了,但却没人敢将这些人从经筵上给赶出去。
    新建伯王承勋,是王守仁的孙子,就那位大名鼎鼎的阳明先生王阳明。
    王阳明厉仕弘治、正德、嘉靖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
    正德十六年,嘉靖入京后,给王阳明因军功封了新建伯,赐世劵。
    王承勋虽然是王阳明的孙子,就算在心学上有些家传,但在文官们的眼里,就是个大老粗。
    不过,对于武勋们来说,这王承勋还是能用的。
    毕竟,祖宗上留下的心学名声太大了。
    当皇帝乘着马车,过西华门换了步辇,往文华殿移动的时候。
    承天门、午门、端门相继打开,有幸参与经筵的大臣们开始往左顺门集合。
    早有太监在文华殿中将东西准备好,皇帝从后殿出来后,只需要坐下听课就行了。
    在文华殿的御案后坐下,鸿胪寺的官员连忙将毕自严做的讲义放到皇帝的眼前。
    “开始吧。”
    伸手翻了下毕自严的讲义,朱由校就点了点头。
    而后,
    鸣赞官连忙开始通传其他人进殿。
    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鸿胪寺卿、五军都督府要员、锦衣卫指挥同知、翰林大学士、詹士府庶吉士等等,朝廷过半的文武高官都在这里。
    随着鸣赞官高声朗读经筵流程,有资格参与的人都已经在御案前站好。
    听着鸣赞官的高声宣读,再看看眼前站着的朝廷重臣,朱由校只感觉头皮发麻。
    妈的,后悔了!
    经筵这个玩意儿,象征意义大于学习意义。
    有着非常繁琐的礼仪,严肃而庄重的气氛,代表着皇帝还会不会对儒家,对读书人表示尊重。
    这宛若朝圣一般的学习儒家知识,代表了皇权表达对儒家、对华夏上下几千年礼法的敬重。
    如果天子表现轻浮,不注重礼态,讲官就会停下讲经,然后堂上的“讲师们”就会一起严肃地问上一句:为人君者,可不敬哉?
    万历就没少让这么问。
    今天的主讲官是毕自严,没办法,皇帝后面根本就没补,只能让这个非翰林院的官儿上了。
    而在他的身侧,还有两个负责为讲官翻“讲义”的展书官。
    一个是万历三十五年状元黄士俊,现太子洗马。
    另外一个则是万历三十五年的榜眼,现詹士府少詹士施鳯来。
    待赞礼官完通报流程后,经筵正式开始。
    从皇帝落座,到后面朝臣得通报进来,再到宣告流程,全程都很安静。
    所有人都没发出什么奇怪的声音,肠胃什么的,是早就已经清理好了的。
    如此庄重的场合里,谁要是用非本地语言给添加点儿伴奏,那可是会被人连章弹劾,名扬天下的。
    连上书反驳的余地都没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