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有银子就能打胜仗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次日一早,吏部衙门口处。
    周应秋这个吏部尚书,端着个饭碗,就坐在吏部衙门的大门内,吃着早饭。
    “见过周尚书。”
    “吸溜~”
    “陛下亲手做的这粉条子,就是好吃。”
    经过一个人,周应秋就拿筷子捞起一根粉条,吃下去。
    “早。”
    榆林-宣府西军一系的蓟州总兵王保、延绥营游击王邦佐、宣府营游击孙继盛。
    额,不是乞讨,是种地。
    双方在争斗的过程中,明显是兵部尚书石星占优,上面的皇帝还没拍板呢,兵部已经开始“议撤沿海水陆官兵,檄蓟镇将永平防海南兵照天津议撤”了。
    和对方点点头,算作打招呼,周应秋又喝了一口汤。
    皇帝和皇后亲手做的,这对于臣子来说,那可真的是无上的荣誉了。
    ps:孙矿算是张居正门生,早年被张居正压制,但却没有怨言,称张居正为“宰相中射雕手”。
    这大明最能打的几支军队头子聚在一起碰头后,都看向了主事人钱世桢,你就说,咋办吧。
    咋个,朝鲜没打够,还能在国内捞点儿军功?
    为此,参与第一轮万历援朝,还没撤回驻地的各方军队基本都来凑了个热闹。
    然后,就被轻轻松松弹压了下去。
    得到了皇帝御赐亲手做的粉条子的人,有七个人。
    如果说洪武年间,大明的军队能吃饱,所以天下无敌。
    蓟州兵变最为严重的影响,不是说杀了戚家军什么的。
    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日校场领赏,别带兵甲”了。
    “那就好。”
    在兵部尚书位上坐了一年半载,黄克瓒已经发现,大明的军队,烂光了。
    最早是主战派的石星在打完第一场援朝战争后一算账,这成本特么的大了,国库都让掏空了,一转态度,想要与倭国议和。
    屠杀是不可能的,当时南军三营将吴惟忠、王必迪、骆尚志中的两位都在,不可能发生。
    但一切都在万历二十三年的那个冬天变了。
    蓟州兵变。
    这么想着,那吏部文书的脚步不由的又加快了三分。
    还真的稀罕。
    当年朱元璋就曾指着皇宫里的菜地,对当时的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人说:此非不可起亭馆台榭为游观之所,今但令内使种蔬,诚不忍伤民之财,劳民之力耳。
    万历二十二年应募到了蓟镇,上战场打一场,犒赏还没发下来呢,你万历二十三年就要遣散归家,搞人心态呢?
    那吏部文书与周应秋打了照面,刚从周应秋的身侧走过去,心里就忍不住骂了一句。
    而且,这里面的部分兵员,可是有编制的戚家军啊,给朝廷打了一辈子,你这么一搞,我编制没了啊。
    “。。。小人得志便猖狂。”
    有些酸溜溜的回头看了一眼周应秋,紧接着就是一声痛呼。
    此时,有叛军的消息可谓是将周边军队的注意力都给吸引了过来。
    点了点头,黄克瓒松了一口气。
    粉条子,又不是没吃过,谁希罕啊。。。
    反正就是钱不够。
    此时的戚金,还只是个小将领,在朝鲜时候为统领嘉湖苏松调兵游击将军。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为了填补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损失,当时的参将钱世祯又招募了三千五百九十人,统称为海防兵,其中南军占了不到三分之一。
    那么万历早到中期,大明的军队就是吃个半饱,但犒赏能发的下去,就还能打胜仗。
    “回尚书,当日清点完毕后,就已经随同兵科给事中和东厂的公公一同出发了,走的是海路,由锦衣卫押送的。”
    皇帝糟蹋的都是西苑自己种出来的,和外臣没关系。
    “给杨镐的犒赏银,发出了吗?”
    第一次万历援朝军队撤回来后,一部分还乡,一部分被安置在了山海关和蓟州石门寨。
    第二日校场之上,参与平叛的众将处理责任人,该杀的杀掉,该被炒鱿鱼的炒鱿鱼,该遣返的遣返。
    而孙矿则是颇为强硬,要求倭众尽数退还本岛,不得因封求贡,又不得侵掠朝鲜。
    海防兵叛乱,占据石门寨后,钱世桢也是无奈,亲自和高如松、管一方三人去谈。
    石星觉得,与朝鲜接着打下去,太消耗国力了,就按照现在这个情形,大明退一步,以封贡议和换取倭国不进犯犯朝鲜的承诺。
    兵部尚书石星(主合派)与蓟辽总督孙矿两人起了争执。
    但只有周应秋吃的这么畅快。
    却是这人撞在了墙壁上。
    钱世桢能咋办,他去谈不拢,那就只能让王保动手给平了,当日就收回了石门寨。
    而是给外界放出了一个不好的信号——朝廷给不出军卒的赏额了。
    而且,京中的官员们,对于皇帝带着皇后做粉条子这件事的看法,更多的是羡慕。
    南军一系的参将钱世祯、副将骆尚志、中军高如松、游击王必迪。
    看着晾晒在兵部衙门大院里的粉条,黄克瓒今天感觉天上的太阳都比以前晒在身上要暖和。
    蓟辽一系的东协守陈霞、台头参将詹鞠养、燕河参将刘继本、遵化左营参将方时辉、三屯右营都司丁世用、德州营游击张栋、西协守李如樟、蓟州道项德祯、保定营都司胡泽。
    而且,这也算老朱家的祖业了。
    看了一会儿粉条后,黄克瓒转头看向兵部文书问道。
    当时第一次援朝战争刚刚打完,朝廷内部正因为还要不要接着干挺丫的在吵。
    只要乾清宫还挂着那块敬天法祖的牌子,外臣敢说这件事,就能拉出去砍头了。
    其他众人,包括毕自严,将粉条子纷纷晾晒了起来,等到晾干后供起来,吃是舍不得吃的。
    站在黄克瓒身侧的兵部文书闻言,连忙将一份公文递给黄克瓒道。
    为此,胡怀德、陈文通等人借此机会,遍粘叛帖,掀起了蓟州兵变。
    “哎呦!”
    这消息传出去后,对于驻扎在石门寨的海防兵来说,那可真的是老头儿纱布擦屁股,给爷露一手啊。
    紧接着,没谈拢。
    兵变发生之时,原因不是“挟增月饷(要索东征功赏及安家银,人各四五十两)”,就是“王赏不给(李如松攻平壤时,先登者给银万两,南兵果先登)”。
    也是从这天起,大明军队打胜仗越来越艰难了。
    看着手中公文中夹着的一堆堪合,黄克瓒放心的点了点头。
    在他的理解里,只要犒赏能发的下去,大明的军队,天下无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