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相互推荐以避嫌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站在万寿宫的二楼,看着离去的一众朝廷高官,朱由校一肚子的吐槽。
    对于孙丕扬和他提出的掣签法,朱由校非常的看不起。
    武周时期,狄仁杰曾向武则天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这些人日后发动了神龙政变,将李显重新推上了皇位。
    在推荐人时,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而狄仁杰的回答是,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吏部尚书的职责,往高了说,是核查天下官员工作,举荐良才贤士,为皇帝在用人上提供理论支持,如狄仁杰。
    往低了说,是皇帝掌控朝堂,打压异己的一把刀,如严嵩。
    人严嵩还发掘出一个平了倭寇的胡宗宪呢。
    而孙丕扬提出的掣签法,堵朝中各派的嘴。
    好家伙,你搁这儿当大明不粘锅呢。
    这特么的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人事任命权,不是特么的选刚出生的活佛。
    只能说让孙丕扬干吏部尚书,是将一个没才干的人提高到了不属于他的高度。
    就在皇帝吐槽时,周应秋也在吐槽。
    不过他吐槽的对象是孙如游。
    对于孙如游想帮自己的话,周应秋心里一百个不相信。
    人老成精,七十多岁的人了,说话前不考虑一下的吗?
    而且,能做到一部尚书,这种大明高官的位置,他能是个蠢货?
    这厮明显就是想要侵夺他吏部的权责!
    揣着一肚子的不满,周应秋写出了一份公文,令行文各部。
    “尚书,这公文真的要发下去?”
    看着周应秋用词严厉的一篇关于废除掣签法的通知,一个吏部文书有些犹豫的看着周应秋。
    “若是废了掣签法,恐怕弹劾尚书僭越神器的奏章又要多上三分。”
    “让你发你就发,哪儿来这么多的废话。”
    抬起头瞪了一眼这文书,周应秋厉声到。
    “老子是陛下亲任的吏部天官,吏部这一亩三分地,用什么人,怎么用人,由老子说了算,老子拿不准的由陛下说了算,什么时候容得他们从旁置喙了。”
    见到周应秋发火,那文书不敢说话。
    “哼!”
    看着对方立着的身子,周应秋一甩衣袖,心里不知怎么滴,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上官不官,怪事儿横行!
    目光转向一侧,周应秋厉声说道。
    “这个文书目无尊上,把他这个月的禄米给他结了,让他滚蛋!”
    “我!”
    听到了周应秋的话,那文书当即就眼睛瞪大。
    他这是为周应秋考虑,怎么周应秋还要开出他。
    不忿的看了眼周应秋,这文书就要向外面走去。
    “目无尊上!屡教不改!”
    看到对方离开,周应秋一拍桌子上的茶杯。
    “拉下去,杖责二十,这个月的禄米也不用给他了。”
    说着,周应秋就让人将这文书拉下去杖责。
    “吏部衙门里的事,若是有丁点儿传出去,立刻将这厮以泄密送去锦衣卫大牢!”
    “!!!”
    听到了周应秋的话,在场的侍郎文书纷纷缩着脖子,不敢说话。
    这周应秋在宫里是受什么刺激了,平日里挺和善的一个人,怎么突然这样?
    吏部发生的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其他各部官员的耳朵里。
    “周应秋开始立威咯。”
    从身边一个文书的手里接过账册,袁世振摇着头感叹道。
    “先生,孙尚书说掣签法,陛下会那么的生气?”
    看着袁世振,他的学生赵昊不由的出声问道。
    赵昊是四十五年淮安省的秀才,被袁世振一直带在身边,进京见个世面。
    “官不官,臣不臣,大乱之始。”
    伸手指了指自己的学生,袁世振说了十个字后。
    “那户部推荐何人为蓟镇转运使呢?”
    看着袁世振,赵昊好奇的问到。
    “。。。”
    抬起头看了一眼对方后,袁世振沉默了一下后道。
    “多看,少说。”
    说着,袁世振低下头专心打起了算盘
    转运司的事儿,袁世振不打算插手。
    自从度支司和户部拆分之后,大明真正的钱袋子,实际上是度支司。
    而户部的职责是捞钱,而不再管钱。
    现在毕自严的这一手,将发往九边的饷银改为粮秣物资供应,实际上是京官在与州官争权。
    到时候,九边必须屯耕,因为度支司的太仓粮根本就不足以支付九边粮草。
    而一旦这个目的达成,朝廷对边方的监督权,就会从巡视边关增加到粮草物资督核。
    这是京官权力的延伸。
    而朝廷对九边的监察权一旦扩大,同时又增加了保证了粮草供应。
    那么边防将领还会和以前一样,与地方上的官员们同气连枝吗?
    他们的世袭官职不要了啊!
    知道朝廷要用实物发放粮饷,下面的士卒们还会对那些个军官们惟命是从吗?
    能吃的更饱,谁愿意啊。
    到时候,九边与州官离心,州官还拿什么和中央朝廷玩。
    为此,对于要给边防运输粮秣物资代替军饷,韩爌是非常不愿意的,但他却又不想要表现的太明白。
    当各衙门休息后,韩爌请了周嘉谟到他家一叙。
    看着喝茶的周嘉谟,韩爌出声问道。
    “韩公可有人,推荐去做蓟镇转运使?”
    “黄尊素。”
    手中握着茶杯,周嘉谟眯着眼睛说出了一个名字。
    “黄尊素?”
    闻言,韩爌点着头,回想了那位一直来找他的东林智囊,出声问道。
    “他能做好?”
    “不一定。”
    仿佛快要睡着一般,周嘉谟的声音中带着一股子瞌睡。
    “。。。”
    思索着周嘉谟的不一定,韩爌心里一阵思索后,顿时了然。
    东林分南派与北派。
    北派是晋党,南派是书院党。
    周嘉谟的这个不一定,是在待价而沽!
    想到最近工部那边还在对漂在运河上的船只进行登记造册,估算运费,韩爌不由得脑海中浮现出一抹恼怒。
    工部那边还没公告说是由那些船行负责漕运粮食的运输,学院党不想和内阁首辅毕自严起冲突!
    毕竟那关系到白花花的银子。
    帮着晋商从南方往北方走私粮食,那可是杀头的买卖。
    那里有给朝廷干漕运来钱快和稳定?
    考虑了好一会儿后,韩爌才缓缓的出声道。
    “前番,我的学生袁崇焕来信,有一腔报国之念,想要在边事上有所作为,劳烦周公代为推荐一二了。”
    “好说。”
    看着想要推自己学生上位的韩爌,周嘉谟眯着老眼,思索了片刻后出声道。
    这就是相互推荐,看谁能把人推上去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