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露天电影(求订阅)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最新章节     
    一九五九年十月下旬,京城翠花胡同,陈家门口。
    “有人在家吗?”
    骑着自行车的邮局工作人员,身上背着斜挎包,后面的车架上还绑着两个包裹,露出里面的报纸、信件等。
    “来了来了,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儿吗?”
    陈小月看着眼前的工作人员,眼里带着好奇的目光,轻声询问道。
    门口附近,有好几个小屁孩停下动作,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还有几个路过的大妈们也都投来了诧异的表情,这是什么情况呢?
    只听邮局工作人员道:
    “请问您是陈国华吗?这里有一份需要陈国华本人签收的信件,麻烦您让他出来一下.”
    陈小月只好冲门内喊了一声,然后就把她大哥给呼唤了出来。
    “同志您好,我是陈国华,在这上面签字是吧?好嘞,谢谢您!”
    签字之后,陈国华就拿到了信件,当场就拆开了。
    邮局工作人员还笑呵呵地问道:
    “你这同志那么年轻,没想到还是一个作家啊”
    以前,陈国华确实是想当作家来着,可直到现在,潜伏这本还在手上,并没有拿出去发表。
    “我不算作家,我就是只是一个文字搬运工罢了”
    陈国华呵呵一笑,看到稿费支票之后,便递给了他妹妹。
    “喏,你看看,我没骗你吧?”
    之前,陈国华说过了,他交了一篇六万字的论文给期刊那边发表。
    后来聊着聊着,家里人都不太相信。
    毕竟六万字的论文,绝对不是那么好通过审核的。
    可是现在呢?
    看着稿费支票上面的数字,还有繁体的大写壹佰捌拾元整,顿时让陈小月尖叫了起来:
    “大哥,真是的是一百八十元的稿费啊,太好了!”
    她这一声尖叫,顿时让邻居的几个大妈们,全都惊呼了起来。
    然后脚步情不自禁地来到陈国华两兄妹面前,导致邮局工作人员暂时也不好离开了。
    不过,邮局工作人员也挺好奇的问了一句:到底是写了些什么?他想回去看看!
    该说不说,对于当作家这件事,很多人还是很向往的。
    便是几位邻居大妈,不也是满脸期盼的眼神吗?
    “我大哥写的可不是,而是论文,数学期刊您知道吗?您可以去找一找,大哥,伱的论文在那一期呀?”
    还没等陈国华开口呢,陈小月就已经显摆了起来。
    前者闻言,顿时好笑不已。
    “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期都有,现在这张稿费支票的论文应该是在十一月或者十二月”
    两兄妹的对话,直接把工作人员和邻居大妈都给整懵圈了。
    期刊?论文?
    这些都是什么玩意儿啊?
    不懂不懂,太高深了!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关于陈国华写论文赚稿费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附近的几个街道。
    也就是邮局工作人员来送稿费支票这件事,通过邻居大妈们的口,很快就传出去了。
    范太平听闻此事,还去书店找了一圈,结果却没有找到。
    直到这天傍晚,他刚巧碰到陈梨花下班归来,问了一下这件事,才知道学术期刊这些,都是专门订购的。
    一般来说,类似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二部等单位,就会有这样的期刊了。
    否则的话,就只能去大学里面询问了。
    因为这些都是很高深的论文,一般人根本不会感兴趣。
    听闻此事之后,范太平都蒙圈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事儿啊,难怪他无法理解陈国华哪里来的钱买书了。
    大家都是邻居,也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却是比人和猪的差距,还要大。
    物理研究所二部,办公室内的王树迎,看着眼前的专家高仁烈,拿着一本期刊杂志爱不释手的样子,不由纳闷不已。
    “高教授,这本杂志就真的有这么好看吗?”
    “这不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它这篇论文,对我来说挺重要的,它解答了我很多的数学问题.”
    见高仁烈头也不抬一下,王树迎更加无奈了。
    当即便要挥手让对方先回去搞研究了,可话到嘴边,便变成了好奇:
    “高教授,这篇论文是谁写的呀?居然能解答您的数学问题?”
    “你是问作者吗?我看看啊,是一个叫陈国华的作者,咦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高仁烈顿时有些奇怪,但想了想,又把这个问题抛到脑后面去了。
    王树迎却是心中一动,道:“能不能麻烦看一下作者简介?”
    不多时,王树迎便知道了这位陈国华是谁了。
    还真是他认识的陈国华,而不是同名同姓的人。
    连北大的教研室里都有一个跟陈国华同姓名的人,全国上下就更多了。
    毕竟陈是大姓,国华这两个字又挺普通的,所以出现同姓名的人,挺正常的事儿。
    然而王树迎是没有想到,陈国华这小子不搞科研了,居然摆弄起了论文?
    数学论文?
    看高仁烈那副专注的模样,便知道这篇论文的价值不低。
    因此,王树迎十分吃惊,陈国华这家伙的脑瓜子,就这么好使吗?
    中科院,华罗庚也看到了那篇数学论文,感慨万千。
    错过了一个好学生啊!
    当初,陈国华缠着他请教数学问题,可不仅仅只是请教数学问题,当然也隐晦地表达过,想要当他博士研究生的想法。
    但当时的陈国华,还只是本科在读或者硕士在读。
    除此之外,那个时候的陈国华,在数学层面表现出来的天赋,很一般。
    跟他在机械制造领域、计算机领域的天赋,差远了。
    也因此,当时的华罗庚,并没有考虑过要收陈国华作为自己博士研究生的想法。
    再后来,陈国华直接跟中科院这边闹得很僵。
    作为计算机研究所的所长,华罗庚不好说什么。
    可也知道,陈国华这样的年轻人,简直就是鲶鱼效应里的那条鱼,肯定是不能够让他进来把中科院的水给搅浑的。
    同时华罗庚也知道,陈国华并没有进入中科院的想法,否则的话,后者也不会一直避免跟中科院接触了。
    到了现在,陈国华都被上面暂停搞科研咯,只能够当一名教书匠了。
    虽说华罗庚也不知道有关部门那边,到底收集了多少关于陈国华的证据、举报信等等资料。
    但华罗庚也清楚,以陈国华现在的情况,当一个教书匠,无疑是最合适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陈国华居然写起了论文,而且一直在发表论文,十分高产。
    就好像这些数学理论研究,对他来说,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另一边的办公室内,蔡尚思他们几人也都注意到了这一期的数学期刊。
    “老孙,你说陈国华他这小子的脑袋是怎么构成的呀?为什么他在数学上还有这么好的天赋?”
    看着上面的论文,鲁小石顿时忍不住酸道。
    孙宗鹏闻言,翻了个白眼:
    “我要是知道的话,我还用得着在这里吗?”
    人体大脑绝对是最复杂的器官,没有之一。
    他们这一群研究员,搞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等元器件的设计工作,都勉勉强强。
    如果是让他们把设计出来的运算器、控制器等变成真正的元器件,那绝对够呛能研制出来。
    连计算机的部分元器件都难研制出来,更别说什么大脑构造了。
    估计神仙都够呛吧?
    “算了,别跟人家陈国华比,咱们还真比不了。”
    商崇新自嘲了一下,接着道:
    “要我说,还是跟陈国华多学习吧,人家那么聪明都比我们还要努力,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更加努力才行呢?”
    “切,努力顶个屁用啊?”
    对此,蔡尚思有不同意见:
    “陈国华不是很牛逼吗?现在还不是说暂停就暂停?他能怎么办?”
    “要我说,在我们这片土地,还是去机关单位最有用”
    该说不说,蔡尚思此言很有道理,可谓是一针见血。
    从古至今,内地都是一个被冠//本位深深影响着的国家,这玩意儿绝对是刻进基因血脉里面了。
    众人表示赞同,但他们在中科院都是艰难挣扎,如果是机关单位的话,那估计也很难混出头。
    何况,现在可是国家分配工作,可不是他们说换工作就可以换工作的。
    北汽制造厂,材料科研所。
    闵乃大根本没时间看什么期刊论文,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他都在研究陈国华留下来的技术资料。
    他跟陈启宏、祝永年、吴几康等人,分别管理着纤维研究车间、晶圆制造车间和芯片制造车间等。
    偏偏这些车间,都不是一般人能搞的。
    即便是专攻晶体管技术的陈启宏,也同样被陈国华留下来的技术资料,弄得十分狼狈。
    原本很高速前进的研究进展,现如今戛然而止了。
    下面的研究员,如果遇到了问题,那就是先自救了。
    实在是无法自救,那就互相讨论。
    如果都还不行,那就先暂停了。
    没办法啊,闵乃大他们都需要从头开始学这些技术,哪有那么快的时间就学会啊?
    真以为他们是陈国华吗?
    而王宝柱、刘永芬他们这些大学生,可不是全部技术资料都是深入学习。
    比如芯片制造技术资料,这本资料本身就是理论概述。
    更深入的技术资料,是后续他们参加完考试之后,陈国华拿出来的。
    拿出来的新技术资料之后,那就大家开始分工协作了。
    比如光刻机技术来说,大家在完成高级单反照相机的时候,那都是分几个小组,有人负责镜头的部分技术,有人负责高对比补偿技术,还有人负责全开光圈测光技术等等。
    如此才能够团结协作完成研制的。
    可相比技术简单一些的高级单反照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无疑就复杂多了。
    吴几康就被这项技术给弄得狼狈不堪。
    而且,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也仅仅只是芯片光刻的一个步骤,仅此而已。
    众所周知,芯片制造技术资料里面,还涉及到了光刻胶、薄膜沉积、刻蚀、离子注入、抛光、清洗和检测等等。
    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哪里是吴几康一个人能够搞掂的呀?
    忙碌了一天的学习工作,吴几康两眼昏花,把眼镜放下来,好好地给眼睛做了一个眼保操。
    等他离开车间之后,也看到了同样十分疲惫的闵乃大、祝永年和陈启宏等人。
    几人对视一眼,皆是苦笑不已。
    回去的路上,几人互相讨论着各自的情况,祝永年忍不住感慨道:
    “当初的陈国华,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他一个人,是怎么拿出来这么多技术的?”
    这个问题,也是有关部门正在调查的问题。
    童敬之这个副处长,觉得十分匪夷所思:陈国华毕竟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如何懂得这么多技术呢?
    “谁知道啊?”
    陈启宏摇摇头,道:
    “我之前还觉得陈国华这个年轻人心思太浮躁了,一点都不沉稳,做什么事儿都想要快.”
    “现在看来,他的那个大脑,或许真的比我们造出来的晶体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要快很多呀!”
    吴几康在这个时候,突然插嘴道:
    “诸位,你们说我们真的能够在今年年底之前,造出来一台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一千万的集成式计算机吗?”
    现在已经快十一月份了,距离年底,就仅仅剩下两个月罢了。
    就这,还想造出来?
    做梦吧!
    晶圆都还没开始制造,光刻技术也搞不出来,就这?
    国外倒是有很多技术都已经拿出来了,比如离子注入这个技术。
    作为半导体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离子注入技术,在一九五零年的时候,北美的拉塞尔和威廉姆肖克莱两人便已经发明了这项技术。
    并且,在一九五四年的时候,就已经申请了这项发明的专利。
    吴几康他们现在根本看不到陈国华关于离子注入技术的资料。
    只因为材料科研所根本还没涉及到这部分的研制工作,所以拿出来也没用。
    至于说之前更早拿出来的芯片制造技术资料,这就是总的技术概论,类似论文一样。
    如果真的写得十分详尽,一本资料根本不可能放得下这么多文字。
    何况,薛晋权他们这些大学生,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就学完了。
    换句话说,吴几康他们现在要完成任务,难度系数是非常高的。
    即便是陈国华真的把非常详尽的技术拿出来,那也没用啊。
    要知道,吴几康、陈启宏、闵乃大、祝永年他们这些人,都已经五六十岁了,年纪都不小了。
    这个年纪的精力大不如前,不能熬夜,效率也是很低。
    更何况,其实他们本身也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当中,所以才会在九月下旬接手材料科研所之后,到现在都过去一个月多一些的时间了,连技术资料都还没完全学完。
    何谈其他呢?
    “今年年底是没办法了,明年年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闵乃大迟疑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
    他可不像陈国华那么自大,直接就跟王树迎来了个军令状,定死了就是今年年底,最迟不超过明年一月份结束之前。
    因此,从九月初的项目开始,到结束,也不过是短短的四五个月罢了。
    吴几康、祝永年、陈启宏他们闻言,不由沉默了。
    沉默中,他们很快回到了中科院,却发现办公室内的众人,居然在讨论一篇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有什么好讨论的?
    直到吴几康他们听说是陈国华写的,而且写得很有深度,引人深思。
    他们这才拿过那本期刊杂志,然后低头看了起来。
    夜幕降临,外面已经起风了。
    十月底的京城,天气已经很冷了。
    “嘶!”
    只是简单浏览了一下,吴几康便倒吸了一口凉气。
    好家伙!
    这个陈国华在数学层面,居然也有这么深的研究?
    太不可思议了!
    不说吴几康,即便是闵乃大他们也同样瞠目结舌,表情不敢置信。
    “同名同姓吧?”
    “打电话去问一问鹿乔山不就知道咯?这个点的话,他应该在家吧?”
    这个提议很不错,祝永年当即拿起电话。
    一通转接之后,终于是联系到了数学期刊的主编鹿乔山。
    后者得知是祝永年后,便大笑着说道:
    “老祝,这么晚了还给我打电话,不会有什么大的发明研究吧?那我可要好好拜读一下了”
    此话让祝永年很是尴尬,借用笑声掩饰了一下,他便问道:
    “老鹿,这一期的期刊,上面有一篇关于浅析大规模对称矩阵特征值问题的论文,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上面不是有作者名字吗?还有简介啊,就是陈国华写的”
    鹿乔山还有些纳闷,不由强调了一遍。
    心中很快反应了过来,似乎当初他听说的一个传闻,陈国华跟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关系,不太好!
    之前他还以为只是传言罢了,也没多在乎。
    毕竟他也找过段学复、华罗庚等数学家帮助审阅一下陈国华的论文,他们都没有拒绝嘛。
    但是现在看来,空穴不来风啊!
    “是不是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年轻人?高高瘦瘦,大概有一米八几高的帅气年轻人?”
    祝永年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还是不死心,又问了一嘴。
    “对啊,陈国华确实很高,也蛮瘦的”鹿乔山回忆了一下说道。
    一米八四的身高,体重也才一百二十三斤,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瘦呢?
    瘦到爆炸了都!
    听到这里,祝永年顿时没话说了。
    跟鹿乔山随便唠了几句,然后才挂断了电话。
    旁边的吴几康、闵乃大、陈启宏等人,全都沉默了起来。
    这个陈国华做事,还真是出人意表啊!
    如果说之前的技术发明这些,大家都不是很清楚陈国华的天赋能力具体如何。
    毕竟那些技术发明,是团队合作,外界是不太清楚陈国华在其中具体起到了什么作用。
    但数学理论研究的论文,这一点,绝对是没办法作弊的。
    要知道,五十年代的很多数学家,比如华罗庚、段学复、秦元勋、苏步青、张素诚、熊全治等人,几乎都是有在国外留学经历。
    陈国华的论文提交给到鹿乔山之后,后者必定会按照严格的流程,完成初步审阅之后,才会交给以上的这些数学家们进行审阅。
    内地的这些数学家,几乎都是在各个数学领域内,有着很高深的数学研究。
    不管是在国内外,他们都阅读过很多他们这个领域内的论文。
    因此,陈国华写的这篇浅析大规模对称矩阵特征值问题的论文,不可能会出现抄袭的事儿。
    除了不可能抄袭之外,这论文也只能是陈国华自己写出来的。
    扬名立万的事儿,不可能有人会傻到不去做,而是自己写好了然后交给陈国华来发表。
    所以,大家都知道,这篇论文绝对是陈国华自己写的。
    “他已经开始对集成式计算机的数学理论下手了,而且还是下狠手.”
    不知道沉默了多久,闵乃大这才突然开口说道。
    他们也不是不懂数学,当然能够看明白这篇论文的价值所在。
    可也因为太清楚了,所以他们才更加恐惧害怕。
    明明他们都已经抢走了陈国华的材料科研所,没想到他不仅没有因此沉沦下去,反而越挫越勇,直接拿起纸和笔,干起了论文工作?
    理论研究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更加困难。
    好歹计算机研发的话,只是从一到二的工作,然而理论研究却是从零到一啊。
    “他的大脑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就那么厉害呢?”
    这个问题,绝对是没有答案的。
    翠花胡同,陈家客厅,一家人正在吃晚饭。
    “下周开始,我们就要购买冬储大白菜了,不过今年不需要买那么多,因为到了冬季的时候,会有蔬菜大棚的蔬菜.”
    胡萍姑一边吃饭,一边说着今天王春梅主任传达下来的指示。
    今天下午,王春梅作为街道办主任,去上面开会了。
    回来之后就宣布了关于冬储大白菜的工作安排,今年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紧张了。
    但冬储大白菜依然是目前街道办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且还是工作考核指标之一。
    陈恭禄闻言,好奇地询问道:
    “今年郊外种了很多蔬菜大棚吗?”
    “不知道,不过听那些经常去城郊的大妈大爷们说,不少菜农所在的农村,他们都接到了相关的任务指标”
    对于这件事,陈国华也是不太清楚,不过他还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爹,其实前几天我和小月她们回马家坟的时候,也看到了不少村民准备农家肥,也咨询过他们,今年马家坟这边也确实需要种植蔬菜大棚.”
    “不过,听他们说是试种植,不会大规模种植”
    去年冬天,蔬菜大棚技术才刚出来。
    除了北汽制造厂有种植经验之外,也就还有几个科研单位、大学等尝试过种植了。
    这意味着,懂这项技术的人,还不是很多。
    经验也不够充分,因此,不可能在今年就一下子推广开来。
    更重要的是,农用地膜也没有制造很多,这才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不过,不管外面怎么样,我们家多买一些大白菜是没错的,特别是那些三级、四级的蔬菜”
    听到陈国华的话,大家都点点头。
    三级和四级的大白菜,今年是不受限制了,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不过,一二级大白菜却是不行的,有限购。
    买回来的大白菜,那些老帮子可以用来喂鸡。
    家里还有两只小鸡崽,是陈国华和于沫离婚后,陈梨花买回来的。
    一来,之前养的那两只已经成了婚宴上的一道菜。
    二来,现在养的这两只小鸡仔,到时候于沫离有了身孕之后,坐月子什么的,也能下两个蛋,补充一下营养。
    家里不养鸡是不行的,毕竟偶尔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没什么吃的时候,就可以应应急。
    何况,两处院子那么大,别说养两只鸡了,养两百只都没有问题呢。
    当然了,现在可没有那么多粮食来养鸡,而且也不允许养这么多。
    陈国华肯定也不会养那么多鸡的,甚至到了七八十年代之后,谁还会养鸡啊?
    一家人闲聊着这件事,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地,陈恭禄突然就把话题转移到了陈梨花的婚事上面。
    “萍姑,你在街道办工作,消息比较灵通一些,也多留心一下哪些青年适合你妹妹.”
    催婚!
    此话一出,陈梨花瞬间就有些怂了。
    “爹,我还那么小,今年也刚出来工作,能不能晚几年再结婚?”
    “你说呢?”陈恭禄瞪眼道:
    “你看看你弟弟,今年都已经结婚了,明年我和你娘就可以抱大孙子了,可是你呢?”
    “再过几个月你就二十一周岁了,你还小啊?”
    “当初你娘生你大哥的时候,也才十七岁,你都二十一了,还没人要,你以后想当老姑婆啊?”
    一句没人要,直接让陈梨花破防了。
    看戏的陈国华他们都不吱声,只有于沫离俏脸微红,只因为刚才老陈说了一句明年抱大孙子。
    不过,隔岸观火的陈国华,很快就被他爹点名了。
    “国华你也是,你身边也有那么多大学生,工厂里面也有不少,有合适的就介绍一个你姐.”
    听到他爹的话,陈国华哭笑不得:
    “爹,我那些大学生,都还小.”
    事实上,不是没有合适的,但不适合啊。
    比如吴礼义、李寿同、钱振鹏等,还有聂景忠、王宝柱、高裕民、程耀华等等。
    他们这些要么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要么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智商情商都不低。
    奈何,之前他们也来过家里,当然也见过陈梨花了。
    如果真的合适,都不用陈国华说,早就看对眼了。
    结果是到现在都没有什么下文,那还用说吗?
    再说了,他七姐的要求估计不低,怕不是要像他六姐那个姐夫危裕民一样。
    反正陈梨花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云婉裳此时开口了,道:
    “梨花,你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我们给你参考一下。”
    “喏,像弟弟这样的就很好,温文儒雅、高高瘦瘦.”
    话还没说完,陈恭禄便打断道:
    “其他都好,你弟弟这身板太瘦了,不好!”
    这个时代,能找到几个不瘦的年轻人?
    对老陈的这个观点,陈国华没有当场提出反对意见。
    事实上,在这个年代,胖子才是福气。
    满大街溜一圈,基本上都不可能找到一个胖子。
    “爹,又不是您相亲,是我相亲啊,得我喜欢才行吧?”陈梨花当即反驳道。
    老陈还想发表意见,被云婉裳瞪了一眼,只好没再吱声了。
    只是,陈梨花说完她对未来对象的要求之后,云婉裳忍不住开口道:
    “你这样的要求太高了,难怪你嫁不出去,活该你没人要.”
    “娘,您怎么知道没人能达到我说的这些要求呢?”
    陈梨花得意洋洋地说道,她就是不想那么早嫁人,晚几年就挺好的。
    瞅瞅她说的这些要求,不提其他了,只说像陈国华这样的年轻人,整个京城都找不出来几人。
    或者说,一个都没有。
    当然了,老陈和云婉裳两口子肯定不会让她继续这样下去了。
    今年过完年,指定会让她去相亲。
    只要是能够见面,基本上也能定下来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相亲,不会相很多次。
    关于他七姐的婚事,陈国华没有发言权,也懒得插手,免得被他七姐以后埋怨。
    何况,有陈恭禄、云婉裳、胡萍姑他们三人,也轮不到陈国华插手。
    十一月,如期而至。
    伴随着北方吹过来的西伯利亚冷风,京城的气温已经骤降到了零上一二度。
    这个气温,已经十分寒冷了。
    “明天晚上,街道办在六十五中那边放电影,是长影厂拍摄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你们要去看吗?”
    傍晚的陈家,陈小月从厨房那边端来了最后一道菜,胡萍姑拿着洗好的碗筷边走进来边说道。
    陈国华一听,撇撇嘴道:
    “大嫂,又是露天电影啊?之前夏天的时候,我们去看那部《沙漠追匪记》,喂了多少蚊子不记得了吗?”
    对于这个时代的露天电影,他向来嗤之以鼻,不太喜欢。
    为什么?
    就比如说之前看的《沙漠追匪记》这部电影,在他看来就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
    整部电影讲的是五一年的时候,在西北大沙漠当中,张文甲率领骑兵连追击武装残敌,英勇打败敌人的故事。
    故事没什么好说的,肯定是展现我军的不畏艰难险阻,也要把敌人歼灭在大沙漠境内的英勇果敢的精神。
    可是这打斗场景、化妆技术等等,在陈国华看来,都是破绽百出。
    加上又是黑白电影,就这,能有多好看?
    只能说,感受一下现场气氛咯。
    毕竟那个时候,大家就算是被蚊子叮咬,那也是看得非常过瘾的。
    几乎整个观影过程中,所有的观众都一直盯着荧幕看,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
    即便是结束之后,也还有很多人一起讨论。
    甚至在第二天还能听到有不少观众讨论其中的剧情呢,比如有人还喊着打死特务头子金冶中的狠话。
    “啊?看电影,我要去看,我要去看!”
    听到电影两个字,陈小敏顿时连忙举手表示,她就是天生最爱凑热闹的人。
    何况,电影确实很好看,看多少次都不会腻。
    比她三姐的那什么小人书,可有趣多了。
    于沫离、陈小月、陈小梅她们都连连表示,她们想要去看电影。
    而此时的陈梨花却在一旁笑眯眯地说道:
    “我们单位在前几天的时候,就已经放映过这部电影咯.”
    话音刚落,陈小月便马上道:
    “不要剧透,不要剧透,我不听我不听!”
    哈哈!
    全家人顿时大乐了起来。
    剧透这件事,确实是很影响观影期待感。
    因为去看电影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剧情,在观看的过程中,那种爽快的感觉就少了很多。
    一家人吃着饭,顺着电影这个话题闲聊了起来。
    最近这一个多月以来,由于陈国华几乎天天待在家里,获取消息的来源,全靠晚餐这顿饭了。
    偶尔他也就是去北大上课的时候,会跟于沫离一起。
    可他每周就两节课,还基本上都是连着一起上的,所以他的时间特别多。
    也因此,只要不是上课时间,他都是在家写论文。
    缺少跟外界的沟通,并不会让他感觉烦闷,反而在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格外的活跃。
    早餐的话,大家都吃得很快,倒是比较少交流。
    既然确定了明天晚上要去看电影,所以第二天的时候,陈国华就去了一趟百货商店,买了不少棉手套和帽子等保暖御寒的物品。
    其实家里有,但多准备一些,肯定是没错的。
    当天晚上,大家早早吃过饭,然后就一起出发前往六十五中学操场看电影去了。
    六十五中学操场上,当陈国华他们到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一群民众,男女老少都有,簇拥在一起,坐在长条凳上,翘首期盼着电影的开始。
    还有不少人是自己带了小马扎过来,更有甚者,直接爬到树上,因为这个位置视野还算开阔,到时候电影播放的时候,肯定能够看得清。
    现场十分热闹,小屁孩追逐打闹,尖叫声四起,比电影热闹多了。
    陈国华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场面了,比过年还要欢快呢。
    至于说电影嘛,他是真不期待。
    由于来得没有其他人家早,所以陈国华他们只能够在稍微靠后的地方看电影了。
    “同志你坐过去一点,别老是往我们这边挤.”
    电影即将开始,坐在陈国华旁边的一个青年就挤了他好几下,让他不由皱眉提醒对方。
    “你以为我想啊?真是多嘴”
    青年十分恼火,陈国华见对方没再挤过来,倒是懒得跟对方一般计较。
    此时电影已经开始了,全场安静了下来。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电影,讲的是年轻人情情爱爱的故事。
    一开始,电影画面就出现了复员军人高占武回乡的事儿,由于家乡缺水,便提出了引水工程。
    这个过程中,高占武爱上了中学毕业孔淑贞。
    然后让陈国华觉得狗血不已的情节来了,另外一位青年曹茂林也喜欢上了孔淑贞,然后高占武居然帮着曹茂林去追孔淑贞。
    “哎呀,这个高占武好蠢啊,居然都看不出来人家孔淑贞喜欢他吗?”
    旁边有人开始吐槽,不少观众都是如此,因为他们都被剧情深深吸引住了。
    如果不狗血的话,他们还不乐意看呢。
    毕竟只有这样的情节,他们才会拍大腿,指着那个谁谁骂。
    就像是夏天那部电影一样,很多人都对金冶中这个特务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原时空有一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安嘉和这位大反派就被很多人记了很多。
    反正当年陈国华看的时候,也是咬牙切齿的,因为当年他还小,分不清什么是演戏,什么是现实呢。
    “同志,麻烦你别挤了,行吗?都第几次了?”
    没在看电影的陈国华,发现自己又被旁边的青年挤了好几下,忍不住再次开口。
    结果对方还怒了呢,直接就推了陈国华一下。
    好家伙,这暴脾气可还真是忍不了呢!
    现场人还蛮多的,所以陈国华并没有被推倒。
    站起来之后,陈国华就要动手了,不过陈恭禄反而更快。
    后者就在后面一排,所以很快出手。
    父子俩一起动手,直接让青年痛得嗷嗷叫。
    松开手之后,他就丢下一句狠话,起身离开了。
    这场小风波,并没有影响大家观影的心情,因为这样的小摩擦,时有发生,习惯就好。
    就在电影结束之后,陈国华一家离开的时候,那个青年已经喊来了六个小年轻,把他们一家给围了起来。
    “小子,老头,我看你们还敢嚣张不?”
    ps:上一章又是审核中,难搞!求月票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