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乡事——踩蛋
今日赵祯只随杜迁使了一趟棍法,便停下了。赵祯用过早饭,唤上杜迁、刘唐随丁畴一同骑马去了枯树屯。
赵祯三人骑的是喂养在庄上的骑马,丁畴骑的是分到枯树屯的骡子。见了这匹骡子,赵祯倒是想起一件需要处理的事情来。如今地界扩大了许多,走路来往多有不便,马骡多是耕地之用的挽马,能骑乘的马骡却少,能上战场的战马一匹也无。
自己让找的身形高大些的马,又不拘优劣,至今也不见一匹。如今自己庄上库房里也有近四万贯钱财,回主世界倒是可以搜寻一批战马,常言道: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烈马配将军。
不一时,三人到了鸡场,此时鸡都在鸡场边上的树林里蹓跶,两个庄户看护着。旁边的小溪里,50只大鹅打闹着吃着水草。
远远见了赵祯几人,赶忙过来见了礼。
丁畴道:“朱三,庄主养的雪里红哪去了?”
朱三道:“里正,今日雪里红未来树林,还在鸡场里,霸占了十几只母鸡,也不让出来。给这些母鸡喂了些谷子,看其形态,似是要抱窝。”
赵祯道:“母鸡抱窝不是三、四月吗?”
丁畴见朱三不知道如何回答,开口道:“庄主,母鸡每年抱窝一到三次,通常是在三四月。此时天气渐热,母鸡停止下蛋,羽毛变的蓬松,抱窝二十余天,这些半大的就是今年新孵的鸡仔长成。
李犹曾交代过,这鸡也偶有其他时间抱窝的,为了多让这些鸡下蛋,此时需要醒抱。方法不少,最好用的是把鸡的一条腿用绳拴好,然后吊起来,使其一条腿着地,不能趴窝,如此使鸡醒抱。”
赵祯点头,四人一同进了鸡场。
这鸡场就是七八间一人高的无门窝棚,周遭砌了一圈半人高的矮墙,上面插着些树枝做围挡。进了篱笆门,院里打扫的甚是干净,鸡粪都清扫了,窝棚里铺着稻草。
丁畴走到赵祯面前,指着一处小声对赵祯说道:“庄主快看,这就要踩蛋了。”
赵祯顺着丁畴指的方向看去,正看到一只母鸡呈半蹲姿势,翅膀左右撑起,雪里红矫健的从母鸡的背后踩上它的背,伸头用嘴巴咬住母鸡头上的羽毛,翅膀左右扑扇两下。赵祯眼还未眨两次,雪里红已从母鸡身上跳了下来。
赵祯也是头回见到踩蛋,转头看向丁畴,问道:“这就完事了?”丁畴在边上憋着笑,点了点头。
赵祯不禁有些错愕,心道:这雪里红也是个快枪手,一眨眼的功夫就完事了。
雪里红回头,看了众人一眼,抬头挺胸向赵祯走来,到了赵祯面前,驻足歪头,瞧了赵祯一眼,又扇了扇翅膀。越过赵祯,突然加速奔向另一只蹲下的母鸡。
气势汹汹的样子,似乎在说:“跟哥学着点。”
赵祯看向这些母鸡,羽毛色泽明亮,身材丰满匀称,脚爪修长有力,头冠红艳高耸。可能在雪里红这二货眼中,都是难得的美鸡。
赵祯用明察看了一下雪里红,果然多了个发情的状态。
丁畴这时对赵祯道:“庄主,可要让这些母鸡醒抱吗?这几只下蛋最勤。”
赵祯尚未开口,办完事的雪里红冲到丁畴身前,张嘴对着丁畴脚面来了一口。丁畴抱着左脚,嗷的一声,看的边上赵祯三人哈哈大笑。
赵祯道:“就让它抱窝吧,留心一下,这些鸡孵出来,看看是否有不同。”
二人正说着,雪里红竟然撇下了这些母鸡,跑了几步,飞出鸡场院墙,去了树林里。
刘唐和杜迁说了句:“好漂亮的鸡。”
赵祯听了道:“当日买它,确是冲着它长得好。就是无半点斗鸡气势,空有一幅好皮囊。”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外走去,眼看午时,丁畴道:“庄主,也到饭时了,天气又热,不若去村中用过餐,消消暑。”
赵祯点头:“确实好久不曾来枯树山,今日且上山看一看。”
说罢,众人随丁畴一同去往枯树屯。原先满山枯树,一片黄草的景象早已不见。入眼一片郁郁葱葱,绿草藤蔓掩映,灌木丛丛,满山遍野的花儿,开得灿烂绚丽,舒展着芬芳的香气,不时传来阵阵鸟叫虫鸣。
正是盛夏,走在山路上,众人不免喘息起来。
待入了枯树屯,丁畴引着众人去了村公所,鲍旭已等候在此,众人见了礼,先喝了茶,方才入座。
酒足饭饱,赵祯等人就在村公所树荫下歇息起来。众人敞开衣衫,都躺在交椅上,说些江湖上好汉勾当。
众人不时哈哈大笑,赵祯想起杜迁来历,不禁问道:“杜迁兄弟,听闻这柴大官人也是江湖上遮奢的好汉,不知他那处地界如何?”
杜迁道:“兄弟与王伦只在柴大官人东庄上营生,也曾去的西庄,柴大官人并家眷多在此处居住。另几处庄子却不曾去过。这东庄修的门迎阔港,后靠高峰。数千株槐柳疏林,三五处招贤客馆。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用王伦兄弟一句话形容,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无差役子孙闲。
这西庄要从一座桥过去,桥后一条平坦大路,庄外种的柳树也有百十年,团团围着那座庄院。周遭一条大河围着,两岸边都是垂杨大树,树荫中一遭粉墙,比旁处庄园都险要些。”
赵祯说道:“好一处庄子。我这处地界总归时日尚短,比之多有不如。庄上可有什么好汉吗?”
杜迁道:“多是普通庄户,也有些投奔来的好汉,只都不久住,我见过的只有一个唤做石将军石勇的,一身好气力。其他的无甚出彩人物,只庄上一个教头,因柴大官人常与他谈论武艺,较量枪棒。因而庄上的庄客们都亲称呼他为‘教师’。”
赵祯道:“只恨迷雾阻隔,无缘不曾拜会。”
鲍旭、刘唐边上听了,说道:“庄主如今江湖上也好大名声,不差柴大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