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虞国之亡(四)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第439章 虞国之亡(四)
    桓熙在确认燕军撤离河东以后,留下谢艾领兵四万回驻解县,沈劲、杨安等人各率部众,各安其职,自己则在主力骑兵之外,有多带了两万步卒北上。
    攻城略地,需得用步卒打头阵。
    桓熙回到闻喜县的时候,王渊也寻了过来。
    “恭喜梁公,贺喜梁公,李威已有投诚之意,故而让我南下与梁公商议具体事宜。”
    王渊一入营,在行礼后,便迫不及待的道出来意。
    桓熙当然知道李威对苟太后的影响力,这对狗男女。
    “他想要什么?”
    桓熙沉声问道。
    王渊拱手道:“回禀梁公,李威希望能够保留其爵位,并请梁公网开一面,留下苻健、苻雄的后嗣,其余,再无所求。”
    桓熙忍不住笑道:“我还以为他只顾了自己,回去告诉李威,晋乃上邦,郡公之位,我麾下多少战将尚不可及,岂能许他,我愿上奏天子,表其为县公,将来纵使风云变幻,也不失封侯。
    “至于苻家之人,桓某有容人的雅量,只要他们不想着复国来给我添麻烦,我保他们平安。
    “另外,替我转告苟太后,天王之位,交由苻坚嫡长子苻宏继承,待苻氏举国来降,我表他一个归义王!”
    苻宏如今还在蹒跚学步,桓熙让苟太后推举苻宏为天王,不过是看在苻坚的情面上。
    如果苻氏举国来降,按照规矩,是要封个归义王,与其给苻坚之弟苻融,倒不如给苻坚之子苻宏。
    当然,苻融年长,且有才干,由他来当这个归义王,自然不是桓熙愿意看到的。
    距离桓坚的尸首北归,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王渊得了桓熙的吩咐,快马加鞭,重返晋阳,已经是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七月初三。
    桓熙留给苻氏考虑的时间,已经只剩下了五天。
    晋阳,建宁公府。
    “桓熙当真不肯许我郡公之位?”
    李威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待遇问题。
    桓熙只给他一个县公之位,等晋室禅让,桓氏建国,按照惯例,前朝的爵位都要降一等,也就如桓熙所言,风云变幻之后,不失封侯。
    王渊点头道:“千真万确,下官不敢蒙蔽建宁公。”
    李威沉吟许久,问道:“你认为我是否应该接受?”
    王渊苦笑道:“建宁公知道下官的立场,又何必多此一问。”
    李威却坚持道: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王渊闻言,也不再推辞,他正色道:“倘若建宁公坚持索要郡公,待桓氏建国,想必许多开国功臣的爵位会在建宁公之下。
    “建宁公身为降臣,又何必遭人嫉恨。
    “王某窃以为,就算梁公今日许了郡公之位,将来也会因为众人的嫉恨,找個理由将建宁公的爵位削去。
    “如今梁公金口玉言,许诺即使改朝换代,建宁公也能有个侯爵留给子孙,何乐而不为。
    “还请建宁公三思。”
    李威无法辩驳,他长叹一声,说道: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古人诚不欺我。”
    说罢,李威便命人准备马车,他要入宫面见太后。此时,苻坚的丧事已经办完了,没有走完帝王之礼的全部流程,特殊时期,特事特办。
    虞国内部此时也已经统一了意见,不过是投降,还是负隅顽抗,总归要先选出一位继任者。
    而呼声最大的当属苻融。
    危亡之秋,国赖长君,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把虞国的担子交到年幼的太子苻宏身上。
    李威离开前,让王渊放出风声,自然是说桓熙更希望看到苻宏坐上天王之位,一旦苻氏举国而降,归义王的名头就能落在苻坚后嗣的身上。
    此举,既是告诉晋阳之人,桓熙在苻宏与苻融之间的态度,其次也是暗示桓熙没有对苻氏赶尽杀绝的意思。
    李威来到后宫时,苟太后已经焦头烂额,新君悬而未决,所有的事情都得她来处置,偏偏又遇上了这么一个烂摊子,让她一个妇人如何能够招架得住。
    “建宁公,你可算是来了。”
    苟太后感慨着说道:
    “不当家,不知道公务繁重,如今群臣请立平阳公为天王,这件事情总该定下来了,不能再拖下去。”
    李威却摇头道:
    “还请太后再等一日,明日在召集群臣商议新君人选。”
    苟太后不知他在作何打算,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翌日,晋阳宫,正殿。
    百官立于殿内,人人面带凝重之色。
    苟太后临朝称制,坐于御座,她开口道:
    “先帝崩殂,太子年幼,如今社稷有倾颓之危,朕今日召集诸卿,就是想听一听你们的看法,国不可一日无主,还需诸卿推选新君。”
    话音一落,群臣积极进言。
    只是苟太后惊讶的发现,此前有许多支持苻融即位的大臣,如今已经改了口风。
    他们转而认为国家既然已经立了储君,就该由太子苻宏接掌天王之位,丝毫不顾及正在蹒跚学步的苻宏能否挑起这幅重担。
    苟太后知道,其中蹊跷,必定与李威有关,于是借口身体不适,中途离场休息,她在偏殿将李威唤来,皱着眉头问道:
    “建宁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威如实答道:
    “臣昨日放出消息,桓熙属意由太子即位,愿意册封其为归义王,想必,这就是今日大臣在朝堂上推举太子的原因。”
    苟太后就算再蠢,此时也知道了李威肯定在暗中与桓熙有联系:“我们同床共枕,虽无夫妻之名,也有夫妻之实,难道就连建宁公也背弃朕?”
    李威解释道:“微臣此举,是为了让太后认清楚,有些大臣,道貌岸然,嘴上忠于苻氏,实则根本就不敢与桓熙作对,只需梁军北上,他们必会箪食壶浆以相迎。
    “太后,事已至此,回天乏术,不如顺了桓熙的心意,苻氏一门,也不失荣华富贵。”
    李威的一番话,彻底击碎了苟太后的幻想,让她不得不接受亡国的现实,毕竟就连李威都在找后路了,又何况是其他人。
    “朕知道了。”
    当苟太后回到正殿,已经有了决定的她也不再拖延,当即道:
    “既然百官大多拥护太子即位,就由苻宏接任天王之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