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期限至万经出山,至长安万人空巷
话说白贺在书谷待了一两个月,意犹未尽,得知今日是最后的期限,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这本周朝孤本。
根据先祖规定,“凡入书谷典籍,不可外出书谷一本,只许临摹,不许转送。”
出了书谷,之前冷清的村子此时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因为三万本摹本在村民昼夜不停的临摹下,终于完成。
除了一部分需要留在谷中继续整理、翻晒的村民外,其余人都回到了家中。
村子的主干道上,三百担装着三万本摹本的书籍陈列在路上,一直延伸至村口。
村民会帮白续将三百担书籍挑至密林之外,然后由白贺派人前来接受。
至于如何运到长安,就要由白贺自己解决了。
不过白贺早有准备,先已经命人联系山外的商队,进山,准备以山货的名义通过齐国关卡。
白氏在齐国的商队早已重金打通了沿线的关卡将领、官员。
白休之微微拱手:“少主慢走,恕老朽不能远送。”
“如此多的典籍,若是都给我,死而无憾。”
笑着对白休之道:“他们既然想要出山,就由我带他们出去吧。”
路旁一些士人看着满车的典籍,往后还有数十车,不免眼睛通红,好似山贼看到金银。
在白续的管理下,依据以往的人脉关系,再有分散天下的白氏旁系加盟,很大程度恢复了以往的商业规模,成为了天下有名的大商。
这也充分展示了白氏暗地里的力量,仍旧十分强大。
溪水边,槐树密林前,白贺告别数百名村民,等待着前来接受的商队成员。
白贺看着他们的动作,并没有反对,只是笑了笑。
没等多久,白氏在齐国的商队管事便带着数百人出现在面前,他们中除了劳力,还有防备山贼的护卫。
最后再以走私的通道,从孟津运往渭水,进而进入周国境内,沿着渭水一路抵达长安。
白休之略显惭愧:
“麻烦少主了。”
六月二十五日
风扑尘尘的白贺带着长长的车队抵达长安东门。
元真等人闻言立即高兴了起来,纷纷对着白贺施礼感谢,然后连忙来到书担前,挑起担子,不言而喻。
白氏商队再次遍布天下各国,名扬诸国。
大部分村民都原路返回,只有元真几十人留在原地不动,白贺一看就已经明白了。
“白老,就送到这里吧,诸位临摹三月,早已身心疲惫,还是回去休息罢。”
随着旗帜展开,长安权贵突然发现消失三个月的白贺突然在东门出现。
只有白贺身边的几名护卫略显不满,因为还对元真的那一箭,耿耿于怀。
人们纷纷前往东门,看看从白氏密地运来的三万典籍。
一路上各种情况都有发生,好在白贺机警,才没有被齐国发现,最终有惊无险的过了黄河。
“打开旗帜,派人进宫通告,说奉经使白贺已经奉命护送遗经归来。”
有一些胆大的嗜书士子,冲开街旁的守卫,扒到车上,看到一本书籍的封面。
虽然被军士扣押在地上,仍旧满脸通红的大叫道:
“我看到了,《周官》,是《周官》,祖宗保佑,能看到《周官》原文,夭寿了。”
“《周官》,哪里有《周官》!”
听闻那个士子的话,两旁的士子,无论老幼都拼命的往前挤,想要一睹失传已久的周礼。
“天哪,《管子》,是《管子》。”
疯狂的士人,已经将奉经车队围得水泄不通,长安府衙的衙役、军士拼命阻挡,却收效甚微。
只能堪堪挡住,却让奉经车队无法往前一步。
“圣旨到!”
天子诏书的到来,让众人略微清醒,退到一旁恭候接旨。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今朕得古经,喜不胜收,体会诸士子之心情,故特于宫外设崇书馆。”
“命奉经使白贺除《周官》以外书籍,呈放于崇书馆三月,供周国百姓瞻仰。”
听闻天子愿意让大家共享,在场的士子纷纷称赞宇文泰是圣天子,是圣君。
奉经车队这才重新缓缓开动,在使者的带领下,转向崇书馆。
在白贺的监督下,三万本大大小小、厚薄不一的典籍一一陈列于崇书馆之中,严命馆中文吏好生看守。
然后拨开门外焦急想要进馆的士人,捧着数十本合卷的《周官》前往皇宫。
等白贺走后不久。
一名官员推开大门,对馆外焦急等候的士子大声道:
“凡入此馆者,需于侧面登记籍贯、姓名、所修经典,最后签署保证书,即刻进入随意阅览。”
“然有三必须三不准。”
“三必须:必须净手,必须小心,必须安静。”
“三不准:不准带明火,不准带外物,不准外带。”
“若需要临摹,需要在特定场所,满足特定条件,在专人的监督下,进行临摹。”
“若同意上述条件,可于旁处登记去吧。”
听完官员的要求,这些士子一窝蜂的转向一旁的大殿,拥挤着争先登记上自己的信息。
皇宫,宇文泰大殿。
白贺垂手立于堂下,旁边其子白聚闭目侍立,宇文泰静静地翻阅着手中的《周官》。
很久以后,宇文泰才恋恋不舍的放下手中已经看完的第一卷,想要继续看下去,又看向白贺,只得停下。
“周公不愧是奠定周朝八百年之基业的圣人,如此精密的官制安排,几百年难以变动。”
“就以现在的三省九卿来说,也借于周公多矣。”
就在宇文泰不住地赞赏周公旦的功绩时,一名宦官进殿,向宇文泰说了崇书馆的事情。
不禁大笑道:“如此一来,天下之才,全在朕之心中矣。”
然后转头看向白贺笑道:“看来你儿白聚之才,并不下于你啊。”
白贺谦虚道:“都是小儿自己学习认真,臣没有插手太多。”
这既是谦虚之言,也是事实。
在自白聚降世,除了五岁以前由他们夫妻抚养,五岁到二十岁,都需要在武川的族学接受家族教育,等到及冠后,才从武川来到长安。
白贺确实没有教多少东西。
“朕有你们白氏相助,周国无虞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