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濮阳檄文定基调,义军出路走江淮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917章 濮阳檄文定基调,义军出路走江淮
    “大将军,在下认为黄统领说得对,当下义军势如破竹,胜在朝廷没有反应过来,各地藩镇自扫门前雪。”
    “若等到朝廷反应过来,调集长安禁军,各路藩镇军围攻,说不得我们要步那庞勋之后路。”
    “当初那庞勋席卷江淮,部众何止百万,不也是败在了朝廷与藩镇的联手绞杀下吗?大将军不可不防。”
    说话之人坐在王仙芝右首,位在黄巢之上,名为尚君长,是与王仙芝在濮阳起义的元老,也是王仙芝的智囊,左膀右臂。
    那封《濮阳檄文》就是尚君长所写。
    而黄巢之所以能够位列第三,是因为它带来的人最多,是义军当今除了王仙芝手下人最多的统领。
    “嗯。”王仙芝毕竟是义军首领,且起义没有多久,还没有沦落到昏庸的地步。
    “黄统领、尚君两人说得对,面对官军,我们不可有丝毫轻视之心,濮州、曹州的官军算得上什么官军,只是地方豪强守备罢了,真正的官军还没有出来呢。”
    “又说要向外扩张,该往何处为好?”
    王仙芝定下了出击的基调,众人便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汴州富庶,向南攻打汴州的。
    有说向西直入洛阳,占据东都,截断关中与关东的通道。
    也有说动向攻打山东。
    甚至有人说向北渡过黄河,攻打河北、河内。
    看着各持己见的众将,王仙芝脑子被吵得嗡嗡的。
    随即将目光投向黄巢、尚君长二人,他知道只有他们两个才是商量大事的人。
    其余的虽有才智,但不多。
    他决定了以后再有事情商量,不开这种大会了,就只找几个心腹、聪明人商量便好。
    “黄统领认为如何?”
    黄巢微微抱拳,进言道:“大将军,在下认为应该向东。”
    “哦?”王仙芝微微向前探身,作聆听状。
    “大将军,当下虽然朝廷没有派出军队,但附近仍有几路藩镇,其军备充足,士兵常年修习武艺,非我等这种才上战场的农人可以比拟。”
    “其中西面是汴州,南面是宋州,俱是宣武军所在,我听说其军雄冠关东诸镇,就连中央禁军也不能制。”
    “更何况,就说我等拼尽全力击败了宣武军,又如何能够攻破汴州那等坚城。”
    “就算侥幸攻破了汴州城,我们也损失惨重,朝廷也该反应过来了。”
    “再往西便是朝廷的重镇洛阳,兼有雄关扼守,大将军准备拿出多少兄弟的性命填进去?”
    “到时候其余各镇的藩军抵达河南,我们想跑都没办法了。”
    “继续说。”王仙芝敲了敲桌子,让黄巢继续说。
    “再说往北,便是黄河,渡河后即入澶州、魏州,那是魏博军的地盘,其军力比之宣武亦是不弱。”
    “且河北之地,经过安史之乱,往后多年早已不复之前富裕,反倒是藩镇林立,就算我们攻下来了,也没有利益可图。”
    王仙芝点点头接话道:“那你的意思是向东攻打?”
    黄巢点头,又摇头:“是也不是。”
    “大将军,在下认为,山东虽然军势不强,但也没有什么利益可以攫取,反倒是地形复杂,极容易被官军锁在里面。”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绕过宣武军,从兖州南下江淮,以江淮之财货,进而南下苏杭。”
    “苏杭素来是朝廷的重赋之地,若取了苏杭,这个朝廷哪怕不死也没了半条命,到时候没了钱粮,长安的天子,还能压制住他手下的那群骄兵悍将吗?”
    王仙芝略微转头看了看尚君长,得到同意后便不再犹豫,起身大声宣布道:“好,就依黄统领的意思,传本将军令,大军即刻整装出发,目标-郓州。”
    十月起义军在曹州休整一个月后,如猛虎一般扑向郓州。
    郓州属于天平军节度,原属于淄青镇。
    但是自从朝廷废淄青,将其分成天平、淄青、平卢三镇之后,原本纵横黄河南北的淄青镇便就此落幕。
    也正是由于天平军备废弛,致使所属的濮、曹二州如此快速的便被起义军攻陷。
    十月十三日
    起义军数万人兵临郓州城下,郓州刺史毕定安乃理学派官员,誓死不降,召集城中军民意欲抵抗。
    但天平节度使宋中德见到城外黑压压一片义军,早已吓得魂不守舍,当夜便舍弃军队,带着仆人与这些年的积蓄,逃出郓州城。
    等到第二天义军攻城,天平军诸将才得到节度使跑了的消息。
    没了主将,士气大跌,许多城防手段都沦为虚设,义军很快就攀附至城墙之上,形势急切。
    毕定安在州衙听闻宋中德逃跑,破口大骂,也顾不得自己是文官,带着衙役皂吏便上城墙协防。
    但毕定安毕竟不通军事,也不是文武双全之辈,让他治理郓州倒还得体,让他治军,真是难为他了。
    若没有义军,凭借他这两年在郓州的治理,虽说躲不了朝廷赋税,百姓不至于没有生路,也绝不至于遭此大祸。
    “杀贼!!!”毕定安一身圆领官袍,拎着一柄战刀,指挥左右的军士、衙役击杀攀附城墙的义军。
    负责这段攻城的黄揆才踏上城墙,便看到远处挥舞着战刀,一身大红色官服的毕定安。
    霎时,他眼睛一眯,弯弓搭箭,便将毕定安射倒。
    不多时,远处便传来“使君死了。”的喊声。
    本就摇摇欲坠的守军顿时一哄而散,拥挤着想要返回城内。
    黄揆见状指挥部下掩杀,郓州城因此而破。
    负责总攻城的黄巢,听着一旁血迹斑斑的黄揆的描述,看着瘫靠在台阶上因为箭伤而死的毕定安,叹了口气,吩咐道:“厚葬了吧。”
    没等黄巢休息,便有人来传令:“统领,大将军请统领往州衙议事。”
    听闻命令,黄巢简单吩咐手下的士兵打扫战场,收集物资,便匆匆赶往血迹未干的郓州行政中心,刺史府。
    十月二十一日
    本来以为义军要攻打兖州,并且已经将兖州城团团围住。
    谁知突然传来身后的沂州被攻破,兖海军败退的消息。
    兖州上下官员惶恐不已,因此出城投降,镇守此处的兖海军不得不退入更北边的密州。
    原来在攻取郓州的同时,王仙芝便采纳了尚君长的建议,兵贵神速。
    王仙芝亲领大军围兖州,以起义军中较为精锐的黄巢部万人袭取沂州。
    不过旬月,起义军便继郓州后,又克沂、兖二州,义军因此得入江淮。
    十一月
    进入江淮后的起义军声势愈加浩大,不过一月便连克数州,其中多有庞勋旧部的帮助,军势达到二十余万之众。
    至于为什么朝廷还没有动作。
    那是因为长安朝廷,在各级州县的隐瞒之下,还以为这次王仙芝的起义只是一群流匪,当不得什么大寇,还不如北边的李克用威胁大。
    而关东各地拥兵的节度使为求自保,坐视观望,只是紧守己方地盘不失,眼睁睁的看着义军大跨步的从自己边界离去,攻取邻近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