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哽咽的有些说不下去。
玉娘拦住,“二婶,都过去了,而且我现在也理解二婶当初的想法。就像现在,咱们只能先顾着咱们村里,外面的人拦着不让进,是一样的。二婶,我真的不怨恨你了。”
张氏听玉娘说的真切,擦擦泪珠,“你现在就是还怪二婶,二婶也不怨恨你。是二婶做错了,不过咱们是一家人,以后不管什么事都不能生分了。”
“咱们什么时候生分过了。”玉娘故意装傻。
张氏这才笑了,“行了,那就赶紧干活吧,这些都交给你了,我去那边。”
张氏说着,就把手里的铁锨扔给玉娘。
玉娘知道说张氏故意逗自己,也装着委屈,嘟着嘴,“二婶,要不咱们还是分开吧,我不想干活。”
“晚了,你刚说的话,不能说话不算话,快干活。”张氏说着还盯着玉娘。
玉娘嘟着嘴拿起铁锨,逗的张氏哈哈大笑,又把铁锨拿回来,“行了,你快去忙你的大事吧,这些小事就交给我吧。”
玉娘笑笑,抱了抱张氏,转身离开,去找里正商量种麦子的事情。
张氏突然被玉娘抱了一下,愣了好一会儿,才含泪笑道:“这臭妮子,越来越会哄人高兴了,就是为了偷懒。”
说着,嘴角的笑容越来越大,差点笑出声来。
“你笑什么呢,这么高兴?”刘氏和张小柳过来帮忙,喊了几声张氏都没应答,两人走过来才看到张氏一个劲儿傻笑。
张氏也才反应过来,忙说道:“没什么,就是玉娘那孩子突然抱了抱我,我这不高兴的。”
刘氏道:“真没想到你们能相处的这么好,要是在以前,打死我,我也不会相信你们能处的和亲母女一样。”
“是呀,以前是我眼瞎了。这么好的孩子,竟然没看出来。”张氏感慨道。
……
玉娘从村里又回到山边,里正一家也还在山边的木屋住着,这几日他们也能盖房了,过些日子也就能搬回去了。
现在他们有六个土窑,一次能烧两千左右的砖,村里人都快搬回去了。
“玉娘,过来了。”里正和李郎中在外面站着说话,就看到玉娘回来。
玉娘与两人打着招呼,“里正爷爷,师傅,你们两个这会儿没事了?”
里正故意问道:“那你是找你师傅,还是来找里正爷爷呢?”
玉娘才不上当,“我昨天就和师傅说了,和里正爷爷有大事要商量,师傅是不是和您老说过了?”
这下换里正疑惑了,刚才他和李郎中站着说了半天,都没听李郎中说过什么,转头看着李郎中笑道:“我说你怎么有空陪着在这儿站着,原来说怕跑了。”
李郎中笑笑,“行了,你们说话吧,我回去看我药材了。”
李郎中现在就是一心研究治疗鼠疫的方子,刚才被里正叫出来说了好一会儿话了,浪费了不少时间,玉娘来了正好回去。
玉娘这才说道:“里正爷爷,我算着日子,差不多咱们该种下麦子了。麦种子都准备出来了吧?”
里正有些为难,抽了一口烟。
玉娘以为麦种有问题,心里咯噔一下,“里正爷爷,难道没粮食了,要吃麦种吗?”
里正见玉娘误会,笑道:“这麦种子早就准备出来了,我发愁的是怎么种?外面不安全,咱们出去了,会不会被感染了?大家都怕呀。”
“原来是这回事,这个我想到了,就是要麻烦一些。”玉娘这才松了一口气。
里正听到有办法,忙问道:“麻烦怕什么,只要能种就行,是什么办法?”
玉娘说道:“山下这一片咱们先种下,这里已经被围住,不怕有人来。至于村外的地,咱们先用树枝围起来,然后大家再去种,种的时候派人也巡逻,这样就不怕。”
里正想了想玉娘的话,道:“你说的倒是个办法。不过咱们村外那么多地,要围起来可不容易。”
玉娘道:“眼下咱们也不能全部都种了,就先种挨着村比较近的地,等明年春季收了,再大量种。对了还有一件事,我怎么给忘记了。”
玉娘说着还拍了下自己的额头。
里正问道:“什么事?”
玉娘道:“之前村里的孩子不是种了不少蘑菇,我答应他们回了村就给它们找个地方盖暖房种蘑菇,这样一冬天村里也不发愁吃菜了。”
“盖暖房?”里正疑惑。
玉娘点点头,“对盖暖房,种菜,总是粮食也不行,人还需要多吃一些菜才行,不容易得病。”
玉娘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补充维生素的事情,就索性往病上靠,这样大家还容易介绍一些,也省的费口舌也解释不清楚。
果然,里正明白了,道:“盖房子眼下对咱们不是难事,地龙翻身时,咱们村里有几户都没了,那片地就空了,就在这里就行,不过这暖房怎么盖?”
玉娘道:“暖房也好盖,我回头画个图纸,交给周大叔,让大家按照图纸盖就行。这下那群孩子就高兴了。”
里正抽口烟,看着玉娘说道:“玉娘村里人应该感激你,要是没有你,这次咱们村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大家心里都明白着呢。”
玉娘笑道:“里正爷爷,你又忘记了,我也是咱们平安村的人,为大家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也是应该的,再说具体怎么做还是您老和周大叔支持才行。”
“行了,不说这些了。爷爷心里都明白,都明白。”里正不好意思在小辈儿面前说软话,摆摆手,转身去土窑那边。
玉娘跟在后面,也跟着去了。
周大郎一般没事都在土窑这边,现在六口土窑都搬离山脚下,搬到村边上,这里日夜赶工烧砖。
只要一走近,就是一股热浪。有的人还在赤膊上阵,大家干的热火朝天。这些负责大砖坯烧砖的人,只负责干这些活。
村里其他活,一般都不会让他们去干。比如这次砍树枝,给村里围墙加高,都没让他们去。
在这里干活的人,除了村里人,还有周大郎之前从外面拉回来的十几个人,现在他们也从山上搬下来,在土窑附近盖了一排房子,就住在这土窑附近,干活也方便。
这一排房子盖的就是集体宿舍,有大小间,一人一间就是小间,要是夫妻两人同住,就分给大间,这样大家都方便。
现在这十几个人干的最有劲,能吃饱饭,还给他们盖了房子住,怎么能不感激呢,自然干活就多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