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这很朱元璋,阳明先生的超前思想
作者:昆吾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     
    他们忽然发现皇帝在几年前直接将孔家给废掉了且在追查偷税漏税的商人的时候有一条规定。
    直系后代不得参加各种由朝廷科考的处罚,貌似从那个时候就有对科举动手的想法了。
    甚至说皇帝废除秀才的六大特权,也很可能就是为了科举的改革做准备了。
    一念至此,群臣浑身冰凉,皇帝早就在下一盘棋,他们却是没有丝毫的发现。
    刘宗周可不管众人在想什么,继续道:“如果只是前两点倒也不算什么,但第三点才是导致学校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证学生们好好学习,太祖特意制定了校规共五十六条,
    诸如必须穿学校发放的统一衣物、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夜里喝酒、不许结社、不许议论学校食堂饭菜好不好吃、禁止对人对事批评等等。
    一旦犯事儿,轻则拉到绳愆厅(教务处)直接脱了学生的裤子开始打屁股,重的有痛决、充军、吏役、枷镣终身、饿死、自谥及枭首示众等。
    当时国学内有一名叫赵麟的学子因为不满国学的残忍,匿名贴了一张控诉国学的宣纸,此事被太祖得知了,下令严查直接将赵麟杀了。
    而且为了震慑其他学子,将他的脑袋插在长竿上,立在学校门口示众,那根杆子在国学门口竖立了一百六十多年。
    严厉的校规让百姓们望而却步,读书的确能出人头地,但孩子还小,哪能如大人一般能忍得住,一不小心可能就死了甚至连累全家,
    所以很多百姓都不愿意将孩子送过去,哪怕是地里刨食他们也不去,以至于整个学校的生员减少且大量贵族子弟。
    加上太祖晚年精力不济,学校就慢慢荒废了。
    哪怕是在弘治十七年,朝廷重新要求各府、州、县都要建立社学,并规定十五岁以下幼童必须进入社学读书,也只是停留在诏书之上,并没有任何的效果。”
    我艹……
    群臣在心中齐齐爆了粗口,浑身一哆嗦。
    别说是普通百姓了,就算是他们也不愿意将孩子送到这里面去吧,踏进校门那就是一只脚踏进鬼门关了。
    崇祯也是轻微的摇了摇头,表示这很朱元璋,实在是太严苛了。
    他明白朱元璋的想法,就是通过各种校规来束缚学子,等学子学成之后那思想也就束缚了,不用担心忠心的问题了。
    “陛下,臣讲完了!”
    “好!”
    崇祯点了点头,看向群臣:“诸位爱卿听到这里应该就明白朕刚刚所说的什么是义务教育和层级办学了吧!”
    群臣的点了点头,但不待他们出声,崇祯又继续道:“既然诸位爱卿明白了义务教育和层级办学,那朕在讲讲多科并立和因材施教。”
    说到这里,崇祯话锋一转:“王守仁大家肯定都知道,但诸位知道他曾经给朝廷上过一份关于办学的奏疏吗?”
    这一次别说是群臣了,连礼部、吏部这个两个和办学相关的部院尚书都摇头了。
    崇祯见状,手一挥,王承恩便将一份发黄的奏疏和几本略显折旧的书籍递给了礼部尚书刘宗周。
    “刘爱卿,你先看看,然后给大家说说王守仁这份奏疏的大致意思!”
    “臣遵旨!”
    刘宗周接过奏疏迅速的扫视着,越看脸色越是震惊,脸上也闪现丝丝的兴奋之色,而后又翻看了几本夹着便签的书籍,看到了相关的记载。
    他是礼部尚书,在文玩上是有一些造诣的,自然能看着奏疏和书籍的真假了。
    微微停顿了几息后,整理了大致思路后,刘宗周看向群臣:“诸位,阳明先生的这份奏疏大致分为四点,
    第一点他认为孩童教育的目的不是高深学识,而是启蒙,用‘致良知’来然让孩子‘明人伦’,教导孩子向善。
    用‘知行合一’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礼义廉耻在生活中的表现,品格才是孩童教育最重要的。
    第二点,阳明先生认为传统的教育只重视文学,忽略了其他,应当注重孩童的多方面教导。
    诸如诗歌、礼乐、各项类似风卷云涌(蹴鞠)、穿云抓日(拳击)、泛游仙洲(游泳)运动等等。
    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性情,运动可以强身健体。
    第三点,阳明先生认为‘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
    大致意思是孩童不是成人,必须依照孩童的心智发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一味的灌输高深思想会让孩童产生厌学想法,导致工作事倍功半。
    第四点,阳明先生认为孩子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应该认识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培养,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
    同时也要想办法密弥补他们的短处,达到全面的发展。”
    群臣凝神静听,仔细思索着阳明先生这份奏疏的四点建议,先是点头而后又是摇头,脸上是敬佩与可惜之色来回变换着。
    点头的是这四点建议,每一条都可以说是醍醐灌顶的存在,摇头是因为建议虽然好,但却是无法实行。
    敬佩的是阳明先生的远见和格局,可惜的是生不逢时,偏偏是在孝宗之后才在龙场悟道的,遇见了武宗、世宗。
    武宗是什么人?好好的皇宫不住,非得建了个豹房,供他日夜淫乐;
    宠信太监,以至于太监专权,祸乱朝政;
    好好的皇帝不当,非得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自封大庆法王、沙吉·敖兰、苏莱曼国王等等。
    大明那么多美女他不爱,偏爱他人之妻,一个还不算,还弄了五六个之多,后宫那么多连个子嗣都没有,却是将皇位传给了堂弟(嘉靖皇帝)。
    年纪不大,却收了二十七名义子,
    在位十六年,就没好好干过一件人事儿,能采用王阳明的这份奏疏那才叫奇了怪了,也难怪他们没有看见、知晓这份奏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