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作者:佛之封印   穿越枭雄最新章节     
    “那好,任务完成,启航回京!”宋品下令道。
    ······
    回到希望之城,宋品直接放飞自我,毫不忌讳的开始研究各种武器。
    已有的左轮、ak47、手雷宋品已经不满足了,谁让他前世当过特种兵呢。
    狙击步枪,当然,也就是二战时期的狙击步枪标准,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牵引卡车炮全部都要捣鼓出来!
    整整半年时间,宋品全在研究武器,只是都会电报报告给延平帝。
    按理说,一个皇帝很难接受一个如此危险的人存在,哪怕他忠心耿耿。
    但是宋品不一样,坦诚公开,且并不掌握朝中权力,至于其知识价值是一道护身符,杀了他对大夏是巨大损失,第二道护身符是他掌握的力量足以让任何皇帝不敢有任何想法。。
    好在,宋品与皇帝君臣同榻数日,二人相互信任如同刘备与诸葛亮一般。
    无论如何保密,大铁船下水的事还是流传出去了,只是这海上试炮的事外人无法得知。
    朝廷里,六大世家都在打听铁船的事情。
    ······
    六个月时间一晃而过,在大夏的朝堂之上,庄严肃穆的气氛弥漫着每一个角落。延平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今日的朝会,似乎注定要与众不同。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 太监那尖锐的声音在朝堂内回荡。
    就在这时,左相方道远出列,禀报道:“陛下,山东济南府和青州府发生旱灾,百姓嗷嗷待哺,情况危急,还望陛下早做决断,施以援手,拯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延平帝微微皱眉,神色忧虑地说:“朕已知晓此事,众爱卿可有良策应对这场旱灾?”
    朝堂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大臣们纷纷低头思考。片刻后,户部尚书范思敏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国库虽有一定储备,但此次旱灾范围较大,救灾所需钱粮数量巨大,国库储备一旦全部发出,朝廷国库就完全空了,倘若此时有战事或者其他地区灾害,朝廷就一点粮食一没有了。”
    兵部尚书邓子荣也紧接着说道:“陛下,范大人,饥民一旦闹起来那就不可收拾了。臣以为应当动用国库一半的粮食,先稳定局势,再从其他未受灾地区调运粮草,一方面急救山东灾民,另一方面迅速补充国库。”
    “陛下,如今我大夏水利工程遍布,各地粮食产量已经相比两年前增加了五成收益。但是由于各地都在大兴工程所以增加的消耗的粮食超过增加的收益。因此,目前,缺粮并未缓解,反而更加紧张起来。”户部侍郎孙长文出班道。
    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声此起彼伏。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朝堂外传来:“陛下,臣宋品有本启奏。”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朝堂门口,只见宋品大步流星地走进来。
    延平帝听了当即道:“太傅,久不上朝,此次主动上朝是有何事吗?”
    宋品行礼后,说道:“陛下,臣听闻某地旱灾,百姓受苦,心中甚是忧虑。臣今日前来,是想邀请陛下及各位大人,明日一同前往陛下赐臣的试验田参与收获仪式。”
    此语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宋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右相潘美疑惑地问道:“宋太傅,此时正值国家面临旱灾危机,你这收获仪式有何重要之处,竟要陛下和众大臣一同前往?”
    宋品微微一笑,神色自信地说:“各位大人,我从海外带回了几种高产农作物,分别是红薯、冬瓜、土豆和玉米、花生、黄瓜等等。
    明日这块试验田的冬瓜、土豆和玉米就能收获。
    这几种作物产量极高,定然能解朝廷当务之急!”
    群臣听后,皆露出惊讶之色。左相方道远半信半疑地说:“宋太傅,此次收获可有那亩产万斤的红薯?”
    “哈哈哈,没有!”宋品顿了顿又道:“红薯也在试验田中种着,按时间算还要两个月才能收获。而冬瓜亩产也能上万斤,土豆六千斤起、玉米亩产也有一千多斤。”
    范思敏也高兴道:“不错,如果此时有如此高产的粮食虽不能根本解决困难却能有效缓解救灾。”
    宋品转身对延平帝拱手道:“陛下,臣不是说靠这里一些粮食出产就能缓解救灾需要的粮食缺口。臣是要陛下和文武百官亲眼看到臣所言的亩产并非说说而已,而是真实的亩产。
    从而给陛下和百官一颗定心丸,国库粮食尽可拿出来救灾。臣试验田的产量就是陛下可以控仓的底气!”
    延平帝沉思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之光,说道:“明日朕与群臣以及各国使臣一起参加太傅的试验田收获仪式。”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高呼。
    大齐特使耶律德光此时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大夏若真有此等神奇作物,实乃天下之幸。我等也愿一同前往,开开眼界。”
    突厥特使阿史那煞笔、吐蕃特使格桑加措、大理特使裴光、高利国特使韩棒子、倭国特使梅川内酷等也纷纷表示对此次收获仪式充满好奇,愿意一同前往观看。
    于是,这场朝会在对明日收获仪式的期待中结束。大臣们心中既充满了对旱灾的忧虑,又燃起了对新作物的希望。他们都在期待着明日能在宋品的土地上,看到改变国家命运的奇迹发生。
    ······
    次日一早,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延平帝便迫不及待地率领着百官和各国使臣,朝着汴京城西南的那片神秘土地疾驰而去。
    一路上,众人的心情既充满了期待,又夹杂着一丝紧张,仿佛即将揭开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秘密。
    当他们抵达那片土地时,眼前的景象瞬间让所有人为之震撼。广袤的田野一望无际,不同区域种植着各类作物,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宋品站在田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开始为众人介绍起来:“陛下,各位大人,这片试验田乃是我精心规划种植之所。
    大家请看,这边是三百亩红薯地,红薯藤蔓茂盛,其地下根茎富含淀粉,是极为优质的粮食作物;再往那边,是一百亩花生地,花生果实埋于地下,营养丰富,不仅可食用,还能用于榨油等多种用途。”
    众人顺着他的指引望去,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宋品接着指向另一边:“而这一片,便是今日的主角区域之一,那一百亩玉米地。玉米植株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其产量潜力巨大。它的果实颗粒饱满,用途广泛,可作为主食,也可用于饲料加工等。”
    看着那一片金黄的玉米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众人仿佛已经能想象到其带来的丰收喜悦。此时,农户们已经在玉米地里忙碌起来,他们熟练地穿梭在植株之间,开始收获玉米。
    延平帝和大臣们纷纷走进玉米地,近距离观察这些新奇的作物。兵部尚书邓子荣率先伸手掰下一个玉米穗,仔细端详着,感叹道:“这玉米颗粒饱满,着实喜人。”
    随着收获工作的进行,测产人员也开始了紧张的测量和计算。不一会儿,玉米的测产结果出来了:亩产一千二百斤!
    这个数字一公布,现场顿时响起了一阵惊叹声。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要知道,当时一般粮食的亩产不到三百斤,而这玉米的产量竟然是其四倍之多!
    “这简直是奇迹啊!” 户部尚书范思敏激动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官员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加入到掰玉米的行列中。他们不顾身份的尊卑,与农户们一起劳作,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
    延平帝也亲自参与其中,他掰下一个玉米穗,笑着对众人说:“有此神物,我大夏百姓之福啊!”
    接着,大家的目光转向了土豆地。宋品继续介绍道:“还有这边,是一百亩土豆地。土豆易于种植,且产量颇高,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为百姓提供充足的营养。土豆植株郁郁葱葱,绿色的叶子下隐藏着一个个神秘的果实。”
    农户们用锄头小心翼翼地挖掘着,一个个土豆破土而出,带着泥土的气息,展现在众人面前。大臣们围拢过来,看着这些形状各异的土豆,想起半年前曾品尝过它们的美味,心中更是充满了喜悦。
    左相方道远拿起一个土豆,感慨道:“当时只觉得此物味道独特,没想到产量竟也如此惊人。”
    在大家的期待中,土豆的测产工作也顺利完成。“土豆亩产六千四百斤!” 当这个数字响起时,现场再次沸腾了。
    官员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跪在延平帝面前,高呼:“陛下,此乃天赐祥瑞啊!我大夏必将繁荣昌盛!”
    延平帝扶起大臣们,眼中满是欣慰和喜悦:“众爱卿平身,这都是上天眷顾我大夏,亦是太傅之功。”
    最后,宋品指向那五十亩冬瓜地说道:“再看这边的五十亩冬瓜地,冬瓜个大肉厚,耐储存,无论是做菜还是腌制,都别具风味。” 一个个硕大的冬瓜横卧在田间,像绿色的巨人一般,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农户们费力地将冬瓜搬运到空地上,其中一个冬瓜格外引人注目,它的体型巨大,比其他冬瓜都要大出许多。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对这个冬瓜王充满了好奇。宋品让人将冬瓜王单独称重,结果显示这个冬瓜王竟然重达三百斤!这个消息一出,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冬瓜王真是神奇啊!” 礼部尚书陈清惊叹道。
    在冬瓜的测产过程中,大家都紧张地等待着结果。最终,“冬瓜亩产一万零三百斤!” 这个惊人的数字让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官员们高兴得像孩子一样,抱着大冬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仿佛看到了大夏未来的美好景象,百姓们不再受饥饿之苦,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大齐特使耶律德光等各国使臣也被这丰收的场景所震撼,他们纷纷向延平帝表示祝贺:“陛下,大夏有此神奇作物,实乃天下之幸。愿大夏国运昌盛,与各国共享繁荣。”
    延平帝微笑着回应道:“多谢各位特使的祝福。我大夏愿与各国友好往来,共同推动天下的发展。”
    在这个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日子里,汴京城西南的这片土地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人们沉浸在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