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专业
作者:骑驴看唱本呵呵   重生之我是崇祯帝最新章节     
    三天后,陕西各地的官员都快马赶到了西安府,大家都满面喜色犹如过年一样。
    "周将军!西安巡抚官员已经全部发动起来,三天内粮食已经全部采买完毕。
    这买来的一百万石粮食可是解了我们陕西灾民的燃眉之急啊"
    汉中、平凉、庆阳、延安、临洮等各府官员预计最迟在年初一就可以组织发粮,预计年初一开始赈灾粮就将陆续发到百姓手里,百姓们可是能过个好年了!"布政使笑呵呵的说道。"
    "布政使大人,为什么只有一百万石粮食?这五家粮商提供的价格为何都如此之高?你们西安府的粮价甚至都超过了京城。
    虽然我们赈灾一切从急!可这些粮商给出的价格这也太高了吧,京城的粮价也才一两银子买一石半粮,你们陕西的为何如此之高,是何道理!"
    "周将军,哎,这大灾之年,今年陕西全境遭灾,明年这旱灾能不能缓解还是未知数,商人们都捂着粮食不想卖,这也是咱们西安府官员一直协调,硬是让粮商们做了让步!好不容易才买来了这些粮食。"
    说完布政使就是长吁短叹,说道:"哎,为官不易啊。这年头,要做个尽职为民的官员的三头六臂才够使用,各方面协调太难了。"
    看着一车车粮食出库由各府官员押运着奔赴各地,周遇吉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又说不出来。总感觉这些事情透露着邪性。
    麻蛋!怎么总觉得这些官员在套路我?周遇吉暗暗心想。
    周遇吉鬼使神差走到粮车前,勒令停车,自己抽刀对着粮袋就是一刀,哗啦啦的大米从袋中流出。
    周遇吉抓起撒地的粮食,眉头就是一皱,顿时大怒!对着挨着的几车粮食也是几刀。
    "混账!你们这是哪里的粮食?!所有粮车全部停车!
    布政使听到周遇吉对押粮人员的呵斥,立刻叫来身边的衙役说道:"快!快把巡抚大人叫来"
    押车的庆阳府主薄急匆匆的来到周遇吉面前。
    "周将军有何吩咐?!"
    "你们这些粮食是怎么回事!三天前进库的时候粮食可都是精米,这也是我勉强默认粮价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
    可现在为何你从粮库押出的米是这个样子?!"
    庆阳府主薄一时慌了手脚,勉强说道:"周将军,这米怎么也有几袋陈米,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何况商人们办事偶尔有一点差错也正常。
    这样吧,回去发粮的时候我会叫各村正统计陈米情况,这些陈米我会下一步专门统计出来要粮商们补偿双倍损失!
    周将军您放心!百姓的赈灾粮一定足质足量发完!"
    庆阳府的主薄义正辞严的说完,挥挥手让车夫们将撒的粮食全部收集干净。
    对周遇吉抱拳说道:"周将军,救灾如救火,卑职就不耽搁了!您派去庆阳随行分粮的二十名士兵我会妥善安置到各个村里,顺便宣扬陛下五年免税的政策。
    此人说的滴水不漏,周遇吉皱皱眉头只能挥挥手让粮车继续前进。
    轮到临兆府的粮车离去时,周遇吉故技重施随手对着粮车扎了一刀,这次的米却是白花花的精米。
    西安府外!一处隐蔽的林子,李南及五大粮商东家已经等候多时,随着最后出来的临兆府主薄到达。
    布政使沉声说道:"李大人,八府的人都已经到齐。"
    陕西巡抚李南对着八个府的主薄说道:"
    "你们八府每府7万两银子,除了各府买粮的一万两,"剩余六万两由五大粮商退给你们,回去以后银子交给各府县令,由县令统一分配!
    记住,凡是有京营士兵监督发粮的村!一定要发够五石粮,可以挑村里人最少的村去发!
    众人皆点头称是。
    庆阳府主薄说道:"巡抚大人,幸亏您思虑周全,咱们所有主薄都已经提前想好了事发的应对之策,要不今天这事还真不好糊弄。"
    "行了,拿银子早点出发吧,五大粮商的人在前面等着呢。
    入夜,布政使跟巡抚李南在书房展开了愉快的会谈。
    "李大人,我下午统计了一下,粮商那里支出了12万两,各府共计支出56万两。"咱们巡抚衙门16名官员人员分了五万两。剩下的二十八万两,大人的25万两,卑职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存入大陕钱庄,换成了银票。"
    听着布政使的算计,陕西巡抚李南满意的点点头。啊,什么是专业,自己这就是专业!专业的人就得做专业的事情。
    临兆府府衙,临兆府县令最近夜不能寐,他一直在思虑银子的分配方案。分的少了,下属们不高兴,自己以后很多工作还得靠他们。分的多了自己就少了!自己会很不高兴!两三天就过年了,自己如果不高兴,全临兆都别想高兴。
    他思前想后,县衙十二名官吏每人分个1000两,主薄大老远跑去押粮就分2000两。剩下的一千名乡长均分一万六千两。
    自己得三万两白银。
    一想到此,县令也是一脸肉疼,自己一年也才搜刮个一万两,好不容易有了赚钱的机会还得分出去这么多。
    县衙一间精致的佛堂,临兆府县令开始边上香边念念有词
    "阿弥陀额,老天保佑,陕西旱灾多持续几年吧,老天保佑陛下年年都能给陕西这么多赈灾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