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之前怎么也得跟马丰打个招呼,唐伟东瞅着中午下班的时候赶到了出版社,准备喊马丰出来请他吃个饭,这段时间可没少麻烦他。
没想到马丰手头有个急稿要审,一时半会还走不开,就让唐伟东先到接待室等会,要不说出版社是大单位呢,接待室里竟然还有电视。
唐伟东闲极无聊,摁开电视打发一下时间,正好是新闻的时间,电视上的沈老师竟然还挺年轻,远不是后来一头银发的时候。
这时,播放的一条新闻引起了唐伟东的注意,新闻内容是一位货机驾驶员的画面,按这时候新闻的特性,应该是前些日子发生的事了。听着这位货机驾驶员的名字,有些耳熟,唐伟东努力的想了想,突然眼前一亮,想起这是谁来了。
这可是一位可以载入史册的人物。
事情的大致唐伟东还是依稀记得的,就在今年,一架货机,在飞行的途中,突然转向降落到了gz,机长提出要求回家。
机长本来有好工作,有幸福的家庭,但这一切都不能缓解他的思乡之苦,因为他和父母兄弟分别的太久太久了。他从18岁独自一人离家,一晃就是37年,转眼他已经是个56岁即将退休的老人了,音讯的隔绝,让他归家无门,思乡心切下决定铤而走险,用这样的方式回家。
当他落地的那一刻,引起了所有人的瞩目,然后他的父亲兄弟也赶来,一家人终于在时隔三十七年后团聚了。
这些应该都是不久之前发生的,唐伟东想的不是这个,而是这件事后续造成的影响。
这本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他却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一颗炸弹,轰破了封冻已久的坚冰。
在飞机落地的当天,我们就发了一份电报,希望有人能来商讨飞机和货物的处理问题。但那边头铁的坚决不回应,反而想通过一些其他途径想从中斡旋,被直接拒绝,表明这是兄弟之间的家事,不需要外人来插手。
经过紧急磋商,最后以民间的名义谈,有了接触。
经过协商,人留在这里生活,飞机和货物他们带走。这次的接触,也为之后的事打开了一道口子。
加上一年之后的母亲节,离家已久的老人们口喊着妈妈,喊着想家,突然爆发的要求返乡探亲的诉求,他们才终于松了口。
所以说,这次事件是撬动那块坚冰的引子,而这位当事人,正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
上一世唐伟东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知道了这件事。而这一次,唐伟东竟然有幸亲眼从电视上看到这一幕,不禁百感交集,心里对这位,由衷的竖了个大拇指。
正在唐伟东无尽的感慨时,忙完了的马丰过来了,唐伟东自然是收拾好心情,两人一同走了出去。
找了一个馆子,两个人边吃边聊,当唐伟东提起刚才电视上看到的这件事时,马丰也是沉默了。
他这种人,天生就比别人多了那么一丝敏感性,一下就想到了其中的意义。片刻之后,举起酒杯,对着唐伟东说道:“来,咱哥们儿敬他一杯,敬他是条汉子。”
唐伟东自然是从善如流,举起茶杯,以水代酒,一起遥敬了他一杯。
席间,唐伟东又托付了一下院子修建的事,马丰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两个人现在也算是朋友了,虽然还算不上挚友,那也比普通朋友更近了一步。
给马丰留下了个厂里的联系电话,让他有急事可以打这个电话让人找自己,马丰也是贴身收好,表示一切有他,让唐伟东放心。
吃罢了饭,马丰回去上班了,唐伟东又出去转了转,买了点当地特色的礼物,准备带回去送人。
这年头的人,人们都对这里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交通的不便利,使得大多数人一辈子可能都没出过村,能去趟县城就算进了大城市了,更别提到这里看看了。
带点这里的小玩意儿回去,即便是再便宜,意义也不一样,收到的人绝对会很高兴的。
因为还要开车跑上千里地,唐伟东回去早早的就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