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瑰宝流失(一)
作者:天下第七的老人   七爷的世界最新章节     
    法国吉美博物馆,是由里昂工业家爱米尔·吉美建立的。
    位于巴黎第16区,主要展现埃及、古罗马、希腊、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宗教文化博物馆。
    1889年正式建立这个博物馆。
    起初,这个博物馆主要展现的是埃及、古罗马、希腊和亚洲国家的宗教文化.
    但后来,因一系列远东不同地区的考察探险,博物馆在保留古埃及宗教部分的同时,对亚洲越来越关注。
    1927年,吉美博物馆归属法国博物馆总部,因而接纳了一大批探险家在中亚和中国考察探险时获得的艺术品。
    后来,博物馆又先后收到印度支那博物馆的原件真品和法国赴阿富汗考察队提供的出土文物。
    同时,馆长约瑟夫·赫金完成了馆内中庭加顶工程,使得部分高棉收藏品得以展出。
    吉美博物馆遂以其泛印度文化圈丰富的艺术收藏而树立名望。
    1945年起,法国国有博物馆收藏大规模重新组合。
    吉美博物馆将其埃及部分转让给卢浮宫,后者则把亚洲艺术部分做为回赠。
    吉美博物馆因而成为首屈一指的亚洲艺术博物馆。
    1993年,吉美博物馆浩大的改建工程得以制定,并于1996年破土动工,现已全面竣工。
    改建工程首先关注的是强调自然光线的处理及在占地5500平方米的陈列厅中创造出开放的透视观。
    吉美博物馆中藏有自18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品两万余件。
    在考古领域主要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商、周朝的青铜器及其马饰车具、铜镜、古币和漆器等。
    在雕塑领域,除了一些展现佛教艺术的大件作品外,还有汉、唐时期的收藏。
    在装饰领域,则呈现出完整的历史全貌,通过一万余件陶瓷、粗瓷、青瓷、硬瓷,反映了瓷器历史的技术革新。
    另外,馆内还收藏了自唐至清代的千余幅绘画作品。
    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展厅分“远古中国”、“古典中国”和“佛教中国”三大部分。
    另外西藏与尼泊尔等单独组成了“喜马拉雅山文化”展区。
    伯希和沿丝绸之路考古收获基本成为中国展品的重点之一。
    据统计,吉美博物馆藏有伯希和带回的中国文物有绘画(220卷)、木雕(21件)、三角幡头、纺织饰品残片、丝锦和竹编经帙等。
    在绘画中,出自敦煌盛唐时期的《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普贤菩萨骑象》和《行脚僧像》代表了盛唐艺术影响佛教界的杰作。
    此外,该馆所展的伯希和所获文物中,有四分之一是观音像。
    其中,《水月观音》(敦煌·五代)尤为特殊,它纸本加彩墨,为九世纪末至十世纪初作品,集合了不同文化因素,深受中亚艺术影响。
    古玉收藏大多来自由法国收藏家吉斯莱于1933年捐献给卢浮宫后转至吉美博物馆的的赠品。
    汉玉中最为出色的当属一件《白玉虎》(西汉)玉雕。
    虎侧身行走于云气之上,身体线条阴刻,简单流利,气势浑然,阳刚而又神秘。
    另据记载,该馆一件明代“玉杯”从路易十四时代就出现在皇家典藏录中。
    在青铜器收藏中也不乏珍品。
    最为有名的则属于周代铜器的一组《令簋》(西周初),它于1929年出土在洛阳马坡。
    双兽耳,四足方座,顶部盖已失,口部饰一圈回首凤纹,腹部以钩连雷纹组成。
    典藏中青铜器《象尊》则属最为罕见的稀物。
    它体形庞大,长96厘米、高64厘米、宽45厘米,背部开口的长宽为26和21厘米,属商末铜器。
    腹外侧与头部刻有兽面纹,耳、鼻、足部饰有鳞纹,应为湖南、湖北出土器。
    从该尊背部的开口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一个盖,且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东京根津美术馆的藏品“双羊尊”大致相同,遗憾的是顶盖已失和象鼻大部被毁,但它仍不失为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如同时代的大部分尊的风格,《象尊》应该属于殷商晚期的作品,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
    传说该尊出土于湖南长沙,但无处查证,不过其自然写实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使得专家判断更倾向于“它出自长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
    这是子慕搜到的有关吉美博物馆藏品来历的资料,在资料的中间,多次提到一个叫伯希和的法国人。
    伯希和是法国着名的东方学家。
    早年在印度支那考古学调查会及法兰西远东学院学习,曾多次奉命前往中国,为该学院购买中国古籍和文物。
    1905年,伯希和被委任为法国中亚考察队队长。
    1906年6月15日,伯希和率考察队离开巴黎,由中亚进入新疆,先调查喀什三仙洞佛教石窟,然后沿丝路北道,到巴楚发掘图木舒克地区的脱古孜萨来佛寺遗址,发现大量包括精美的佛像在内的美术品,但文献资料所获不多。
    在库车范围内,伯希和考察了克孜尔和库木土拉石窟,而后伯希和考察队又发掘了苏巴什东西寺址,获得了许多美术品和梵文、龟兹文及少量回鹘文文书。
    1907年10月,伯希和考察队到达乌鲁木齐做必要的休整。
    其间,伯希和从伊犁将军长庚和原广西提督苏元春那里,得知敦煌发现了藏经洞之事,长庚还让伯希和看了若干写经。
    新疆布政使王树枏举行的宴会上,伯希和认识了两年前在兰州目睹过藏经洞写卷绘画的裴景福,并和裴景福讨论过绢画。
    乌鲁木齐逗留期间,伯希和还拜见了载澜,并从载澜那里得到一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法华经》,汉文造诣很高的伯希和一眼便判断出它的价值。
    伯希和放弃考察罗布淖尔的计划,直奔敦煌,于1908年2月14日到达敦煌县城,2月25日到达敦煌莫高窟,不巧的是,王圆禄又去敦煌县城化缘了。
    伯希和返回敦煌县城,找到王圆禄,王圆禄答应一同前往莫高窟,但是后来王圆禄并没有和伯希和同行,而是让伯希和先到莫高窟,他随后赶到,却故意把藏经洞的钥匙留在了敦煌,然后派人去取,伯希和只能继续等待。
    在莫高窟等待期间,王圆禄将斯坦因购买藏经洞文物的事情给伯希和讲了一遍,暗示洞内尚有大量写经,并暗示斯坦因曾经给了他一笔相当可观的银子,伯希和听懂了王圆禄的意思,表示愿意拿银子换卷子。
    1908年3月3日,王圆禄领着伯希和进入藏经洞,伯希和被惊呆了,伯希和当即决定,要将藏经洞文物全部过目。
    伯希和在藏经洞工作了三个星期,每天在一支蜡烛的微光里挑选,在开始的10天里,伯希和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过目,后来才慢下来,伯希和一共阅览了卷至卷,选出精华数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