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皇帝太子的死因
作者:孙长安   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最新章节     
    明朝时空
    洪武七年十一月
    皇宫中热闹万分,觥筹交错,一派君臣和乐之象。
    今日是太子嫡长子朱雄英的满月宴。
    朱元璋高兴,多喝了几杯。
    天幕就此出现。
    众人一时有些慌张,知晓天幕没有恶意,也就放下心来认真听讲。
    起先朱元璋还听的津津有味,没想到李世民竟是死于丹药,我老朱可比他强,从不信这些鬼蜮伎俩。
    直到明朝这两个皇帝的事情,众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我大明竟有后代沉迷修仙吃丹药,真是荒唐。”朱元璋直接骂了出来。
    太子朱标看着父亲面露怒容,只得请罪自己没教导好子孙。
    看着宝贝儿子跪在地上,朱元璋有些心疼。太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仁善,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都要请罪,简直有些愚善。看来以后还是要加大教育力度。
    “这两人也不知是你的多少代子孙,怎能怪你。”朱元璋开口说道。
    朱棣赶紧将跪在地上的大哥扶了起来,诸皇子也都劝太子大哥不必为此自责。
    两位皇帝真正的祖宗朱棣此时还未成婚,正心疼的望着他的大哥朱标。此时的朱元璋还没定下孩子们的字辈,自是不知他想错了人。
    永乐二年
    永乐帝朱棣登基不过一年,朝廷事务千头万绪,心情本就不好,又有天幕过来添乱。
    刚刚册立太子,天幕就说太子没有长寿之相,想到一心争储的二儿子,朱棣有些头疼。这么一弄,朝廷又要不稳。
    新上任的皇太子朱高炽抱着个大肘子啃得正香,太子妃张氏赶紧上前制住了他。想到以后只能吃些青菜豆腐,再也不能吃到这等美味,他便又啃了一大口。
    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美味,朱高炽只能在心里默念,一切都是为了身体健康,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王朝。
    【其实有些皇帝的死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团,但史书上写的也都是病逝。所以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例如祖龙秦始皇之死,又比如赵宋太祖赵匡胤的烛影斧声。】
    终于听到自己消息的嬴政一脸懵逼。自己的死是一个谜团?
    不过这后世之人称呼朕为祖龙,看来定是认可朕的功绩。
    烛影斧声是什么?赵匡胤不明白,猜都猜不出来,真是头疼。
    【接下来咱们说一说死于非命的皇帝。
    这类皇帝要不就是自身能力不太行,要不就是亡国之君,有的还死的十分荒唐。
    死的最搞笑的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
    司马曜有一个宠妃,两人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喝酒,一天他与妃子又喝得不亦乐乎。不知道司马曜哪根弦搭错了,突然醉熏熏地对宠妃说:“你的年纪太大了,不如年轻妃子们好看,我早晚废掉你,让别人上位。”
    也许当时司马曜只是醉中开个玩笑而已,可一向被宠惯了的妃子怎能不害怕,许是酒喝多了,神智不清,她越想越气,“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随即她灌醉了皇帝身边的侍从,趁皇帝醉倒,招来了自己的心腹宫女,用被子将皇帝送上了西天。】
    百姓人都傻了。
    这世上竟然还有被妃嫔捂死的皇帝。
    当皇帝果然是个危险的活计呀!
    【除此之外,唐文宗死于被宦官幽禁;明惠帝死于宗室内斗;徽钦二帝则直接被敌军俘虏;隋炀帝死于兵变。】
    等等,神女。这儿怎么说的这么简单?
    这唐文宗、明惠帝、徽钦二帝、隋炀帝都是谁呀?
    在这几个皇帝之前平行时空的所有人都是满头问号。
    这才是重点呀!真是气死个人。
    【两位自尽的皇帝则是宋朝和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们俩也算是君王死社稷。先不说皇帝当的怎么样,就这份气节,足够大家敬佩。】
    你倒是仔细说说,宋朝和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呀?
    朱元璋和赵匡胤气的不行。
    【太子,这个地位第二高的职业,应该是最难做的职业。
    太优秀,你的皇父会担心影响了他的地位。
    太平庸,你的皇父又会担心你不能承担起天下之责。
    总之里外不是人。】
    胤礽深以为然。
    他的父亲是有些喜怒无常在身上的,有时待你如珠如宝,有时却只觉的你处处不堪。
    【咱们前面说过九大王朝总共有七十二位太子。因为秦朝没有立太子,所以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子是汉惠帝刘盈,最后一位皇太子则是清朝的胤礽。
    这之后雍正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从此没有皇太子。】
    【七十二位皇太子中有十人被他的皇父废黜。有六人死于政变。死在父亲之前的有十人。成功继位的有四十三人。最后这三人则是末代皇帝的太子。
    仔细一算就会发现,有百分之四十的皇太子都没能成功继位。这个概率可比皇帝的高出一倍。】
    有人一算还真是,之前死于非命的皇帝约占两成。而没能成功继位的太子有足足四成。
    看来这太子是比皇帝难当呀。天幕所言非虚。
    历朝历代的皇太子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天幕,只求那神女唐晓能多讲一些,最好把每个人都讲一下,不要一笔带过。
    只有秦朝无所谓。毕竟他们没有太子。
    可是唐晓注定不会讲的太仔细。毕竟以后还要骗信仰。
    怎么可能竭泽而渔!
    【先说一下被废黜的皇太子。历史上最有名的三位太子有两位都是被废的,另一位死于政变。
    他们有名也是沾了皇帝父亲的光。他们的皇帝都算得上一代明君。】
    【翻看史书,通常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皇帝父亲越英明神武,功勋卓着。那他的皇太子就越危险。】
    这话一出,太子们的心里都凉了半截。父皇都是英明神武,功勋卓着的。毕竟有谁承认自己荒淫无道呢?
    【这被废的第一个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
    怎会是承乾!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不敢相信。
    【李承乾绝对算一个投胎小能手。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于太极宫承乾殿生下了秦王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承乾二字有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期望不可谓不大。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一个月后,年仅八岁的李承乾被立为皇太子。
    接下来这十年过得都十分顺利,父子之间的感情也很好。
    突然,李世民最爱的长孙皇后去世了,失去了妻子之后,李世民越来越关心皇后生的孩子。
    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儿子,除了太子还有李泰和李治,糟糕的是,李泰只比太子李承乾小一岁。
    也许是觉得李泰没当太子有些愧疚,李世民无比宠爱李泰。他对李泰的宠爱他自己可能觉得没什么,毕竟长孙皇后生的孩子他都很爱。但在文武百官和太子眼中却不是这样的。
    他们会想,皇帝如此宠爱李泰,莫不是有了废太子的想法。再加上太子李承乾在贞观十二年患了足疾,有点不良于行,性子愈发古怪。一部分大臣转投到了李泰门下,想博一个从龙之功。李泰就此和他的大哥李承乾打起了擂台。
    太子干了一些李世民不喜欢的事情。于是李世民搜访贤德、以辅储君。先后挑选了十余位明臣出任东宫辅官。
    但是李世民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李承乾?
    有时候打压教育是能把人逼疯的。
    李承乾盖了个房子,便有人上书批评他过于奢华。只要不是学习就是不务正业。这种干什么事都被劝谏,被指着鼻子说你干的不对,你这样下去,大唐将亡。
    李承乾开始心理扭曲了。他宠幸了一名男乐人。李世民大怒,命人将这个乐人杀死。李承乾非常伤心,在宫中为自己死去的男宠立碑。让宫人祭奠。
    自此之后,李承乾与他的父皇李世民之间的隔阂更深了。再加上李泰的步步相逼,最终李承乾疯了,他决定谋反。
    他失败了,毕竟他的父皇可是靠玄武门之变起家。他怎么可能斗得过?
    最后李世民并没有杀李承乾。只是把他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也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李世民时空
    贞观三年
    才十岁的李承乾看着天幕讲完了他的一生,还是觉得有些虚幻,仿佛在看别人的故事。
    不过仔细一想,也许可能真的会这样。
    青雀总是爱在父母面前撒娇卖乖,处处得父母欢心。可我是太子,每天得学习好多东西,再加上我并不爱说出心里话。即使父母有些偏向青雀,我总是觉得是自己不好的缘故。
    宫殿门外,李世民夫妇赶到了太子的宫殿,一见面,长孙皇后立马抱住了太子。
    即使从天幕的只言片语中能看出皇后的命数,但想到未来的事,夫妻两个还是一起过来看望承乾,怕他接受不了。
    长孙皇后紧紧地抱着她的大儿子,直到情绪慢慢平复,才放开了手。
    李承乾也是恋恋不舍,纵使母亲情绪过于激动,将自己抱得太紧,着实有些不太舒服。
    自从他当了太子,长孙皇后就没抱过他了。太子不能行差踏错,不能有一日失仪。自然不能在后宫腻腻歪歪。
    冷静下来后,父子两个开始担忧起了长孙皇后。
    “天幕说母后会在儿臣当了十年太子后薨逝,那岂不就是贞观十年,现如今已经是贞观三年,母后可有何不舒服?”
    李世民也是一脸慌张,他不能接受妻子走的这么早。赶紧吩咐了宫人去请太医,心里在止不住的害怕。
    “二郎不必担忧,还有七年时间,够臣妾慢慢调养的。”长孙皇后只能这么给皇帝宽心。
    她的心里也是止不住地害怕,不是怕死,而是不想离开丈夫和孩子们。
    人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死期,就只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疯狂改命,一种则是认命。
    皇后却想选第三种,那就是先调养身体,要是实在不行,认命也无妨,至少为此努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