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蕾带回来的驯鹿和野牛加起来十三头,加上村里原来有的野牛和后来又生产的几头牛犊子,另外大队又买了两头驴和三头骡子。
这下兰溪大队村民们都踏实了,每家每户几乎隔一天都能轮流上收破烂工作。
另外废品站又加盖到了岐山西面,而且还盖了两间旧货翻新的草棚。
赵大队长彻底火了,别说他在公社成了红人,十里八村的提起破烂村大队长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一个村依靠收破烂来增加收入,甚至还搞了个集体工厂。
这名字起得让老百姓都觉得他们就是泥腿子,没文化也没见识。
翻新的两间茅草棚,文蕾让赵大队长以集体的名义注册了个工厂,命名为 “资源再利用”。
镇长汤汪洋全力支持兰溪大队,毕竟中央的红头文件明确指出,必须让集体带头搞起四化建设,创办集体工厂,带动全民富裕起来。
有了镇长的支持,兰溪大队两间旧物翻新的草棚,成了百八十里地闻名的“资源再利用”工厂。
甚至苍凉县政府领导班子多次下乡参观,口头上给予了鼓励和表扬。
赵大队长经过文蕾的提醒,可不是两句表扬就能满足的。
每次县领导班子到了兰溪大队,赵大队长和村委干部一个接一个的大吐苦水,喊穷卖惨。
最后他们成功的让县领导再也不敢来兰溪大队。
提起县领导班子不敢再来兰溪大队,文蕾都能笑破肚皮。
她本意是想让赵大队长要点实质性的奖励,比如农药化肥或是农具,哪怕给两头牛也好啊。
可赵大队长不走寻常路,愣是让县领导班子让废品站需要焚烧的废品都送兰溪大队来。
这倒也罢了,毕竟自己县里废品焚烧确实不如资源再利用。
可赵大队长还让领导们跟兄弟县城都打个招呼,让村民们可以将附近县城的废品站的废品都能拉回兰溪大队。
这要求可算是奇葩了,甚至让县领导班子有点挂不住面子。
可止不住赵大队长带这一批不仅会卖惨吐苦水的村干部,还有赵六丫和花婶子这两个扯着嗓子干嚎不掉眼泪的主儿。
这俩人可是收破烂元老,她们俩哭诉换破烂被轻贱的遭遇,那可真是听着流泪闻着伤心。
别说县领导希望“资源再利用”工厂发扬光大了,听赵六丫和花婶子那话中意思,村里人都因为换破烂的遭遇差点上吊轻生了。
所以,这“资源再利用工厂”究竟能不能继续办下去,纯粹指望村民们换破烂是不行的,必须县领导们给予破烂支持。
县长能怎么办?
第一家村集体工厂创办成功,也早被他上报到了市里。
眼下,这破烂村,一没要财政支持,二没提过分要求,只是希望跟附近兄弟县城打个招呼要点废品,这都不能给予支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所以,县领导班子去了几趟兰溪大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白县长的坚决且强烈要求县领导班子,
迅速且有效地落实附近各县废品站的废品务必送到 “资源再利用” 工厂。
绝对不能让工厂因缺乏旧货来源而陷入停产的困境,
同时也要杜绝让村民们因收破烂这种高强度工作而产生任何轻生的危险想法,
切实保障村民们的身心健康和工厂的正常运转。
县领导们硬着头皮和兄弟县领导们联系落实,只为了要人家一些破烂,甚至几乎都是准备焚烧的破旧物品。
这下,别说兰溪大队这个破烂村被正名了,差点连苍凉县都被冠上了“破烂县”的称号。
即便苍凉县没被冠名“破烂县”,可县领导班子没少被临近的县领导班子插科打诨。
别说县领导班子一众干部了,就是白县长每次去市里开会,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
但是吧,“资源再利用”工厂因为旧货货源充足,运行的非常不错。
可县领导班子没人想再去参观考察了,他们真是怕了赵大队长他们。
他们更怕多去几趟,苍凉县怕是真的换名了,毕竟现在兰溪大队算是彻底被冠名“破烂村”了。
文蕾也是没想到,自己竟然一手将纪奶奶的功绩给掩盖了。
这兰溪大队可是因为感恩纪奶奶才以她的名字命的名,这被自己一路带的偏离了轨道,现在别说十里八村了,就是市里都知道有个破烂村。
这事弄得文蕾老不得劲了。
不过,这倒不是让文蕾头疼的,更让她不得劲的则是林琳和知青点的知青们。
这天,文蕾和丁雁羽刚从县城回来,两人回到小院还没来及做饭,林琳和丁海燕、于颖、杨国兴那批老知青都过来了。
一开始杨国兴和赵长征有些局促,粗糙黝黑的脸上憋的黑里透着红。
后来还是姬树厚着脸皮跟文蕾说了句,
“文知青,我们心里清楚大家过来求你帮我们抓一头野牛或是驯鹿有点难为人,可是村里的人都可以收破烂了。
但我们知青点却没轮的上,你也知道我们确实挺困难的,多少也想赚一点补贴一下生活。
你放心,我们就是让你去山里看看,没想着一定能抓到野牛和驯鹿。”
杨国兴扭捏的两手对搓着,他都没好意思抬头看文蕾,
“文知青,你帮我们去一趟山里试试就好,抓到不抓到真的不强求。
我们,我们只是有点不甘心而已,不强求的,真的不强求的。”
文蕾有些无语,但是也很心酸。
都是一群年轻的知识青年,曾经那阳光且白皙的面庞,早已被凛冽的寒风和高强度的劳作侵蚀得沧桑憔悴,不见当初的模样。
姬树和杨国兴两人没少收到家人寄来的钱和票,今天两人却跟大伙儿一起过来跟她提出这样的要求,
文蕾心里清楚,怕是知青点这段时间真的不好过了。
毕竟兰溪大队村民家家户户都参与了收破烂的工作,有村民真的被淘汰掉收破烂的活儿,也会被安排到了废品站或是翻新车间工作。
至于继续忙活在田间地头开荒种地的村民,也都是各家主劳力。
那些村民天生就是干农活的人,吃的就是老农民那碗饭,他们身心都能承受的住。
关键,来兰溪大队换工的人有点多,开荒成了所有男劳力主要的活计。
而知青点的知青们没能参与到收破烂行列,更不可能进废品站和翻新车间工作。
毕竟,废品站和翻新车间都是各家体弱或是上了点年纪的村民,赵大队长和村委干部想照顾到村里各家各户,都要绞尽脑汁,哪里还能有知青点什么事。
所以,废品站和“资源再利用”工厂开展的再火热,不仅对知青们没半点帮助,甚至田里的工作量反而更大了些。
这也没办法,谁让依旧下田种地的村民心里有了奔头,一个个都拿出了洪荒之力拼了命的干活呢。
当然,他们这样做也是有私心的,只有他们卖力干了,换工的想磨洋工,村委干部们和村民们可不答应。
这不,这下可害苦了知青们。
没有额外的收入也就罢了,吃不饱的前提下还得玩命的干活,这谁还受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