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2章 真假大师
作者:一灯阑珊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     
    冉智明长叹一声,语气中满是无奈,“终究还是放不下功名利禄,总觉得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特地来并州看看。”
    他的目光转向窗户,似乎在寻找一丝慰藉,“好在没有传闻中那么乱。”
    并州若当真稳不住,他恐怕回去就得立马递交辞呈。
    似他这种在吏部挂了号的人,这一退,就意味着永绝仕途。
    并州若挡不住突厥,汾州又在南下的必经之路上……一场“倾城”兵祸在所难免。
    听到这句话,唐高卓就明白,冉智明在汾州的日子还算安稳,只是混乱的局势,让他倍感无力。
    唐高卓:“并州确实乱过,但老王爷雷厉风行,王爷沉稳有谋,梁国公手段高明,上下一心,方有今日。”
    没说的是,吴越如今除了巡营,半步不出王府。白隽一旦出行,身边一个个衣着富贵的亲随,已经是并州城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冉智明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你身在军营,日日与兵戈作伴,反倒比我这个在后方的懦弱之人,更加坚定。”
    唐高卓反将一军,“兵戈涨阳气、胆气。大师,把你在行营练的射术捡起来吧!”骑术暂时不提了。
    “梁国公天命之年,重执弓箭,不知让多少军中人只能望其项背。”
    冉智明在长安时,自然听说过白隽的大名。名声在外,有好有坏,但肯定不属于上进那一类。
    哪知道并州的山水如此养人。
    冉高明失笑道:“我同你没法比,只能学点同僚的先进经验。”
    唐高卓好奇,“什么经验?”
    冉高明抬起头,以一种调侃的语气说道:“比如随身带个逃命的包裹,比如乘驴出行。”
    前一条唐高卓早在行营就知晓,后一条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讳疾忌医至此?”
    他在军中,不可能不骑马。
    冉高明笑道:“你不知道吧!长林如今只要不是急事,都骑驴出门。他说自己骑术平平,马和驴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
    唐高卓暗道,那位故友逝去,终究是在他们心中扎下了钉子。
    转移话题道:“长林现在如何?”
    冉智明语气中带着几分莫名的情绪,“除了因为禁酒搞出一点小乱子,如今太平县是真太平。他就在后头,过一两天就到了。”
    唐高卓惊讶道:“他也要来并州?”
    冉高明叹道:“说不定是和我一样的主意,看看并州城,稳不稳当。”
    二人推杯换盏一场,唐高卓喝酒有数,最终也只能是他将有几分醉意的冉高明送回馆舍。
    相娑罗从左武卫念经归来,路上遇上两人,招呼道:“高卓,这位是?”
    唐高卓简短道:“我朋友。”
    冉高明估摸着相娑罗是右武卫的将官,但面孔陌生。扭头问道:“这是谁啊?”
    唐高卓止不住笑道:“这是真大师!”
    冉高明的目光落在相娑罗帽子边缘露出发际线上。
    唐高卓指着冉高明,对相娑罗解释,“他诨号‘大师’。”实际不懂半点佛学。
    这两个大师,不知道哪个是假的,还是说两个都是假的。
    待唐高卓回营后,立刻和段晓棠通报这个好消息。毕竟她和杜乔是真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孰料段晓棠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我知道,刚过完年就知道了。”
    唐高卓惊讶,“长林告诉你的?”
    段晓棠否认,“不是。”
    其他地区送了那么资源来并州,物资就不提了,有去无回。但其中还涉及不少人口。
    分配民夫、协助大营构筑防线,这些大事总得有人出面吧,或者说战后带着幸存的人归乡,也需要有人负责。
    但一般留下来的都是武官,杜乔一个文官插在其中格外显眼,但不是还有襄助文书之事吗?
    他一个佐官,比李君璞这个主官,更有溜号的理由。
    即便知晓杜乔即将到并州,段晓棠也没有第一时间赶去迎接。
    一来因为杜乔公务在身,二来他有他的安排。
    段晓棠只管和秦家兄弟俩先提前到李家小院装备。
    卢照坐在廊下,一边看院子里李君璞和秦景比武,一边百思不得其解,“从前听过卖官鬻爵,没想到直接‘卖’官了。”
    他亲眼看着杜乔一点点考出来,哪知道后来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卢照挺起身子,“他来并州作甚?”
    准确地说,在此时投靠白家有什么好处?而且是和李君璞一般,借公务之名“黑”在并州。
    两人说投靠,又不全然是,有一部分合作观望之意。否则他们完全可以解下身上的职务,直接来并州任职。
    段晓棠抱着锦斑奴暖手,小家伙奶呼呼的,可爱极了。
    扭过身子说道:“长林自然有他的考量。”
    一来是为仕途搏一把,毕竟以他的出身和过往经历,想要正常升迁难上加难。二来则是给快要成心病的红薯找一条出路。
    祝明月在长安周边推广,哪怕灯下黑,也是推广得心惊胆战。
    并州天高皇帝远,加上穷山恶水有“刁民”,白家再一手遮天,红薯遍地开花不是难事。
    卢照转头望着厅堂中正准备的宴席,准确地说没有席面,只有火锅。
    一只矮炉上放着一只中间隔开的大铜盆,是为鸳鸯盆,一半清汤一半红汤。
    段晓棠借李君璞地盘给杜乔接风洗尘,最后就是炖一锅高汤,再将各种菜肉洗洗切切就搞定。
    说来简单,但诸人还是对此期待不已,春寒之时,吃一顿热乎乎地火锅最是妙极。
    想来杜乔也是好些时日没尝到了。
    卢照只恨段晓棠如今实在没有时间做奶油蛋糕。或者说她志不在此,并州牛肉资源丰富,只想到熬牛油火锅底料,半点没想起可以做奶油小蛋糕。
    半晌后,客人终于到齐。
    白湛吸了吸鼻子,丝毫未嗅到食物的香气,问道:“今儿吃什么?”
    段晓棠将锦斑奴放回廊下的小窝,拍了拍手说道:“火锅。”
    白湛眼睛一亮,“我可是许久不吃了,今日真是沾了长林的光。”
    李君璞指挥仆役上菜添汤,众人净手之后,围坐在屋中。
    段晓棠这时候才有时间仔细打量杜乔,点评道:“还好,只见风霜,不见沧桑。”
    一个人的际遇,总会在面容上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