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当归种植
作者:一灯阑珊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     
    谢静徽连吃两碗粟米饭,才终于感觉肚子不再空荡荡的,有了些许饱腹感。
    饭后休息时间,药工们把她们接下来几天劳作所需的背篓、锄头等工具都送了过来。
    这些可不是平日里春游用的小巧精致的竹篮和花锄,大的背篓甚至能装下一个人。
    赵大夫叫来几辆运货的马车,把他们一行人全部送去目的地。
    幸亏花果山上修筑了不少道路,这才让他们不必全程依靠双脚走到药田旁。
    众人看着车板上残留的泥土,明显能看出这些马车是专门用来运送各种苗木的。
    他们进来时就看见了,空地上摆放了许多被捆扎好的苗木,只需轻轻一抬便能放进车里,然后拉到某座山上去栽种。
    众人穿着破旧的衣裳,自然不再有诸多顾忌,直接盘腿坐在车上,毕竟这时候能节省一分力气是一分。
    林婉婉开春后还是第一次来这里,“赵大夫,我们的药田在哪儿呢?”
    赵大夫:“自然是穷乡僻壤了。”
    好地方得留给未来的游客,他们可不就得往偏僻地方赶了吗?
    再者当真建在热闹之处,谁手贱都来薅一把,药还种不种了。
    药田建在偏僻之处,大路无法直达,最后一截路他们还是得靠双脚走过去。
    在各种显眼处种普通药草做装饰这种简单事,药工就行。赵大夫不屑于让这些医学生去做。
    朱淑顺等人还是老老实实跟着他来药田种药才好。
    虽说干活速度可能慢点,但胜在细致。他说一,她们不会搞出二来。
    赵大夫在花果山开辟的这处药田,位于一片深山中的山阴之处,单从药材品类来看,比四野庄丰富多了。
    一陇陇田地排列得整整齐齐,显然这是一片试验田。
    药田旁边同样有一座院子,主要是存放物资,以及供守夜人居住。
    赵大夫和林婉婉去院子交流近段时间药田的发展,留下一群徒弟们在外面干活。
    呈现在朱淑顺等人面前的,是一片刚刚开垦过的土地。赵大夫说这片地是留着种当归的。
    当归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济生堂用量极大。过往四野庄的山上移植了几株,但多仿照野生环境,让它们自然生长。
    现在赵大夫攒了一堆种药经验,终于冲当归下手了。
    赵金业和朱淑顺等年纪大力气壮的,在前头用锄头将耕牛犁开的土地再翻挖一遍,其他几个年纪小的跟在后头,用小花锄将大块的土粒敲碎。
    最后他们还要给这片土地施加农家肥,尽管心里万般不情愿,但也只能咬着牙动手。
    丘寻桃抬头望一望天,“这片地,应该是对照组吧!”
    在当前的情境下,对照组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只改变某个变量,借此获取一定的经验,成功的可能性相对不高。
    齐蔓菁“忍辱负重”,弯下腰干活,手心都红了。结果告诉她,这些当归未必能发芽,不是错付真心是什么。
    问道:“丘师姐,为什么这么说?”
    丘寻桃缓缓说道:“当归喜阳。”
    这片药田在山阴之处,他们所在的这片区域虽说已是阳光最好的地方,但终究比不上真正的山阳地带。
    姚南星听后得出结论,“所以这个对照组测试的数据是阳光对当归生长的影响。”
    丘寻桃一一盘算,“阳光、水源、肥料、温度……一个个因素都要试过去。”
    以济生堂对当归的庞大需求量,不试种当归怎么行呢!
    花果山地方大,随便造!
    赵大夫肯定能找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完备的地方,将当归种下去。
    然后同时开辟几片试验田,每次只控制一个变量,以此判断该变量对当归药性的影响。
    所费不过是一些劳力和种子,而赵大夫的种植宝典将迎来一波升华。
    齐蔓菁委屈不已,“我们可以去种能长出当归的田吗?”
    她已经不在乎挖土施肥的辛苦,只是渴望能体会到亲手种出当归的成就感。
    朱淑顺:“那些土可能不需要我们照料了。”
    想也知道,赵大夫会对那片“希望之地”伺候得多精细。
    林婉婉和赵大夫在院子里说了不少时间,等他们出门时,只见谢静徽和丘寻桃鼻子上蒙着手绢,正用长柄葫芦向地里均匀地泼洒粪肥。后面跟着两个人,用锄头将泥土和肥料混合在一起。
    赵大夫暗道,这一群女弟子,虽然看着娇气,但干起活来还真是一丝不苟。
    待粪肥泼洒完,赵大夫检查一遍,觉得再过两天,等土地温养好了,就可以撒种子了。
    嘴上却道:“你们干活的速度,种地能把自己饿死。”
    别以为男主外女主内是金科玉律,乡下女人哪个没下过地。农忙起来,根本不分男女。
    林婉婉暗道,别看赵大夫祖孙常常拿锄头,那都是为了采药。别说年纪小的赵金业,赵大夫自己,都几十年没正儿八经种过地了。
    赵大夫话锋一转,“所以你们还是好好学医吧!以后总能有口饭吃。”
    劝学,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