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芬出宫之后,皇帝身边的公公便回了承乾殿。
一进来,就看到他手上托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补汤。
皇帝随意地扫了一眼,然后轻轻地摆了摆手说道:“罢了,朕如今都这般年岁了,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参与这些活动呢?今日之事究竟是后宫哪位妃嫔安排的?今晚朕便前往皇后宫中,恰好有些事情需要与皇后商议一番。”
公公听到这话,赶忙恭敬地回应道:“奴才即刻派人前去皇后宫中传信,以免皇后娘娘已然歇息了。”
公公跟随皇帝多年,对于皇帝对皇后的重视自是心知肚明。
尽管如今皇后已不再受宠,但她依然获得了皇帝的敬重。
现今的皇后乃是皇帝的继后,而先皇后正是她的亲姐姐。
先皇后未能留下任何子嗣,仅给皇帝留下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然而,现任皇后不仅育有皇子,还有公主,如今更是子孙满堂。
她执掌后宫多年,后宫中的嫔妃们无论多么受宠,也无法撼动皇后的地位,因此惹是生非的妃子极少,自然赢得了皇帝的尊重。
皇帝轻轻挥动衣袖,示意公公赶紧前去传达消息。
皇帝心中估算着时间,觉得奴才应该已经到了坤宁宫并传达完旨意,便缓缓站起身来,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后宫走去。
他的身后紧跟着一群奴才,有的提着灯笼照亮前方的道路,有的则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然而,在前往后宫的途中,皇帝竟然接连碰到了好几个妃子。
她们要么在晚间赏月,要么独自吟唱,更有甚者还在半夜弹琴。
这些伎俩,对于皇帝来说并不陌生。
早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目睹了一代又一代的后宫女子使用类似的手段。
尽管皇帝并不会将这些行为放在心上,但他也绝不容忍她们频繁地出现在自己眼前。
因此,今晚那些试图引起皇帝注意的妃子们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或被逼思过,或被罚回寝宫抄写经书。
当皇帝终于抵达皇后的寝宫时,在路上发生的一切早已传到了皇后的耳中。
然而,皇后除了冷嘲几声,只能选择佯装不知情。
毕竟她如今容颜已逝、色衰爱弛,不再需要通过争宠来获取皇帝的宠爱。
在儿孙满堂的情况下,她现在唯一的目标便是确保在现任皇帝驾崩后,皇位能够顺利传承给自己的儿子,而不落入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手中。
皇帝进来后,皇后忙起身向皇帝请安。
皇帝亲手把皇后从地上扶起来,两人相携坐下。
皇后亲自为皇上斟了一杯茶,皇上接过茶喝了一口之后便把茶杯放在了小几之上。
皇帝轻咳一声,开口说道:“朕今日来此,有要事与你商议。安乐公主已至适婚之龄,婚姻大事不可拖延。”
说罢,他微微顿了顿。
皇后心中一紧,不禁有些紧张地看向皇帝。
自古以来,在这深宫内院出生的女子,命运大多相似,大多是不幸的。
她们要么有幸得到皇上的赐婚,嫁给富家公子;要么不幸被远嫁他乡,成为和亲的工具。
而现在,西北刚平定不久,她担心皇帝会为了两方的安宁,将安乐郡主送去和亲。
那是她的亲孙女啊!
皇后手中的帕子紧紧绞在一起,却不敢贸然发问,只能焦急地等待着皇帝继续说话。
皇帝似乎感受到了皇后的担忧,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不必过于忧虑,朕自然不会让安乐受委屈。”
皇后闻言,稍稍松了口气,但仍不敢掉以轻心。
皇帝看着皇后疑惑的表情,耐心地解释道:“朕的堂姐福瑞郡主你可能未曾谋面,但想必你也曾听闻过她的一些事迹。她有个后人名叫王传兴,此次科考取得二甲第四名的佳绩,是个相当出色的年轻人。朕有意将安乐许配给他。”
皇后听到此处,心中一动,忽然开口问道:“臣妾曾听闻皇上派人整理老瑞王府,莫非是想等安乐成亲后让他们住在那里?”
话一出口,她自己都难以抑制脸上的笑容。
皇帝却轻轻摇头,语气坚定地回答:“王叔的宅邸并非为安乐准备的。她身为郡主,并无任何功勋,怎可居住于亲王的府邸?那座宅子乃是朕特意留给另一人的。”
皇后闻言,心头猛地一跳,不禁面露紧张之色。
小心翼翼地追问:“那么皇上,您究竟是打算将这宅子赐予谁呢?”
皇帝沉默片刻,并未直接回应皇后的问题,而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这一眼,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让皇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寒意。
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似乎触及到了某些禁忌,而这些禁忌,是她绝对不能触碰的。
虽然皇帝一直以来都对她敬重有加,但对于前朝之事,她必须保持谨慎,绝不能轻易干涉。
更何况,她进入后宫时,皇帝已经稳稳地坐在皇位上多年。
对于之前发生的事情,她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中略知一二,对于那位瑞王和福瑞郡主的了解更是有限。
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些人对于皇帝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是皇帝的软肋,旁人无法轻易触及。
如今,这个软肋又多了一个人——叶子芬。
皇帝见皇后已经有所觉悟,便继续说道:“明日朕需出城迎接前锋营凯旋归来,晚间还有一场盛大的庆功宴需要筹备。到时候你可以看看王家那孩子,顺便让安乐的老子娘也看看。”
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期待。
这场庆功宴不仅是为了庆祝胜利,也是为了展示朝廷的威严和实力。
同时,让皇后和自家儿子儿媳和王家的孩子见面,也是一种政治手段,旨在巩固皇室与贵族之间的关系。
皇后立即说道:“妾身一定会把庆功宴安排好,也会让安乐那孩子过来和那孩子见见,皇上要赐婚,也看看这两个孩子对彼此的感觉,别在将来成了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