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外地媳妇本地郎
作者:油炸秋天   北电艺考:从欺负神仙姐姐开始最新章节     
    又跟着几个相熟的,小时候玩的不错的小兄弟们聊天打屁一会儿,沈方,沈坤回到了家。
    老妈这会儿正在客厅里和沈琴看着电视呢,外来媳妇本地郎。一旁还有范小胖,陈慧林陪着。
    这戏额,本地人都挺爱看的。还是那谁,刘人妻的成名作。这戏是真的长,具体有多长4000多集。对没错4000多集!!!!
    这部立足广东本土的情景剧,于2000年播出,本来是打算拍60集的,谁知道。一经播出,直接拿下了40点的收视率。这是什么概念,广东有4成人口在看这个剧。
    可以说,这部剧是许多”老广”的集体回忆,其反映时代真实,从中可以了解到千禧年后广东的社会变迁,其塑造人物立体鲜活,即使是配角也都鲜明有特色。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部粤语教学片,因为全剧都是讲粤语的,可以学到地地道道的粤语。
    香兰学广州话
    鲜明的时代特征
    西关大屋、茶餐厅、珠江边等等,《外来》的拍摄场景多是这些地方,而这些场景的广东元素是最浓的,尤其是西关大屋,里面的趟栊门、天井、阁楼呀,都是很有传统韵味的广东建筑,可见剧组对传统的还原度是很高的,能充分展现真实的老广生活,可以感受到剧组对观众的尊重。
    西关大屋
    趟栊门
    汝好茶餐厅
    除了场景布置,最体现剧组用心的是该剧的主题内核。因为是情景剧,该剧只在周六日晚上播出,一般是把一个主题分为上下集,用短小精悍的故事阐述一个主题。
    其主题最能体现时代性。比如第11集《 被俘有线网 》,就讲了有线电视的兴起,电视频道越来越丰富,康家几个媳妇为看电视“大战”一番。还有第19集的《 信息时代 》,围绕新的通讯工具——传呼机(call机)和手机展开故事。剧中出现的空调、电视机、传呼机、手机,表明人物身份、财产情况的同时,也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中国科技的变化速度之快。
    第19集《信息时代》的主角——传呼机
    时代性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千禧年后的社会变迁中,人的流动。天南海北的人就像小溪流一样流入广东这条宽广而包容的大河,而全剧的故事其实就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外来的媳妇嫁入广东。除了潮汕媳妇二嫂,其他三位媳妇来自河南、上海,甚至美国。故事就从康伯生日宴上四位儿媳的出场徐徐展开,为我们展现广东人对待外地人的从排斥到接受,再到尊重平等的态度变化。
    编剧的意图大概也是希望呈现出南粤大地上,那些为广东的繁荣腾飞做出巨大贡献的无数个外地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有的像香兰一样踏实勤奋,有点像阿婵一样埋头实干,有的像幸子一样时尚又精明,有的像戴安娜一样远离故土却热爱中国文化。
    香兰老乡永芳,热衷创业,南下广东打拼他们踏上广东这片热土,有人进入茶餐厅做了服务员,有人进入写字楼卖起了保险,有人大胆创业不断尝试.....
    创新,务实,这不仅仅是广东改革开放的精神,也是外地人的精神。两者共同书写了奋斗者的故事,共同推动了广东的繁荣发展。这些人员的流动,构成了流动的中国,也谱写了广东伟大的奋斗诗篇。
    鲜活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好的人物形象塑造才能支撑起整部剧。
    现在的二哥阿宗,还没去世,当年阿宗的扮演者郭昶离世,令观众朋友们都大吃一惊,难以接受。毕竟这个角色的塑造实在太成功了,观众们对这个角色的喜爱甚至超过了主角阿耀,他就像我们身边真实的街坊一样,因此观众们在生活中见到演员本人仍会习惯叫他“阿宗”。
    绰号“墨鱼宗”“坑渠宗”的阿宗,可以说部分市民阶层的代表。剧中的阿宗“又黑又瘦又鞋抽”,从外形上面就可以看出他的精明和市侩,编剧对其形象的塑造也是很成功的,你看第六集《 争房喜剧 》,为了得到好房,他们夫妻俩算计大佬,结果机关算尽,偷鸡不成蚀把米,算来算去,还是没有得到好房。这与老实本分的大佬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商人属性很足,还很喜欢看美女,也不是什么“绝世好男人”,但是阿宗其实骨子里是很善良的、顾家的,在剧中,他带给给我们惊喜和爆笑,与“阿娇”这一角色的对手戏是极其精彩的,贡献了很多笑料。
    说到孩子教育,尽管阿宗也望子成龙,但他也会反思自己,始终尊重孩子的想法。譬如《 雇佣家长 》《望子成龙》反映教育问题,最后都是以家长反思自己结尾,其实也是意味深长的,发人深省的。就像我们当下的“鸡娃”一样,其实也是望子成龙,同剧中的方式一模一样——请家教、出国留学。
    还有就是就是西关三大恶人之一的“娇姐”。
    说着方言味十足的粤语,姜葱鸡豆豉鸭最拿手,带着5个孩子的寡妇,这就是人称“娇姐”的李彩娇。来自化州,出场自带音效——“无有使惊”“我斩斩斩”,带着五只“化骨龙”的娇姐,她的戏份不算最多,但是却相当搞笑,相当吸睛。
    娇姐有五只“化骨龙”
    其实这也不是娇姐这一人物的全部人物画像,因为她是多面的:作为母亲,她独自闯荡广州,没有抛弃五个孩子,一心一意为孩子谋生计,她是许多伟大的农村母亲的缩影。作为员工,她是大厨师,技能满分,热爱专研,发明了新菜式,比如《 生财之道和为贵 》这一集;即使面对赖账想吃白食的小混混,她丝毫不胆怯;尽管经常因为老板克扣工资就想跳槽,但是康家人对她的帮助和关怀却让她最终还是留守小小的茶餐厅,最终还自己“翻身做主人”做了餐厅老板娘。作为租客,她和祝师奶尽管水火不容,矛盾很多,但是房东有难,她也会拔刀相助。当然了,娇姐也很“自恋”哈哈,相亲的时候总会闹出不少笑话。
    能够把一位农村大妈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如此深入人心,离不开剧组的精心设计,也离不开演员本人的精湛演技。扮演娇姐的演员吴苏妹,来自江门,是前广东喜剧团团长,与剧中呈现给观众朋友的形象截然不同,生活中的她十分优雅,普通话极好,还通晓广东十几种方言。她在剧中的许多服饰都是自己下乡演出时采购的,演《外来》时还会自己搭配服装和头饰等,可以说是落足心机。
    时代在变,但经典永流传!剧中的人物就如众生相,我们多多少少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里面的许多情节和故事,依然值得细细咀嚼,细细体味。
    这戏能红主要还是接地气,剧情也非常的接轨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和武林外传一样,很是戏都是反应了这个社会的一些事物,现象。人物也都非常的丰满,加上演员们的高超演技,就把一个经典给拍了出来,这戏可以说是老广的时代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