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梅的身影出现在电视台的新闻频道里,“电视机前观众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车上运输的火凤五号运载火箭,
火凤五号运载火箭继承了前期火凤火箭的技术,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推进剂,
火箭主体直径:6.5米。
火箭整流罩直径:7.2米。
全长约72米,
起飞重量约2187吨,
起飞推力约2678吨,
蓝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7吨。”
唐梅记者话音刚落,新闻画面就从唐梅身上转到大车运输火箭的画面。
附近还有许多游客在远处观看火箭发射,这两年发射任务也不再是多么机密,国家已经酌情开放一些场地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发射火箭。
但不会让游客进入发射基地内部参观,这也是为了避免恐怖分子有可乘之机。
新闻画面转到火箭这边,同时响起唐梅的声音,“我们的火凤五号运载火箭用来贮存燃料的火箭贮箱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
火箭设置4个栅格舵作为气动操纵面,
用于一子级气动减速段的姿态调整与落点控制,
大家可以看到火箭的尾部安装了着陆腿,这是用于实现一子级垂直着陆与回收。
我们的火凤五号火箭采用液氧甲烷为燃料,具有更低的成本,同时也更容易实现重复使用。
子级可重复使用次数可达40次,不仅降低了发射成本,也提高发射效率。
可以说是我国科技的又一大突破。”
火箭已经运到发射台就位,随着唐梅的解说,也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观看新闻直播。
观众听着唐梅的讲述,对火凤五号运载火箭也有了直观的了解。
唐梅的介绍还在继续,“火凤五号采用了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鹊天系列液氧甲烷发动机,
具有更高的推力和更低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也具备更高的运载能力,可以满足更多的发射需求。
发射成本更低,可以提高商业发射的竞争力,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国家与我国合作。”
多亏了这几年的发射任务,火箭研究院的科学家积累了更多的火凤运载火箭经验,研发出来更先进的技术,才使得火凤运载火箭性能提升了这么多。
然后几个专家在新闻演播室分析了一下各国的火箭性能,很自豪的夸赞起华国研制的火凤五号运载火箭。
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唐梅非常高兴的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除了运载火箭外,火箭上半部分还组装了一艘新一代载人飞船,
说起新一代载人飞船,
我也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通过我国科学家的钻研,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在一次可搭载八人,主要任务是从飞蛛一号接收宇航员返回蓝星。”
新闻画面再次拉近,观众也可以从电视机里清晰看到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外观。
演播室里的陈老专家也开始介绍,“新一代载人飞船在神舟飞船技术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设计,
由逃逸塔、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
适应近地、深空等任务需求,
主要用于将航天员送往环月轨道并返回蓝星。
飞船的入轨质量大约24吨,
可搭乘八名航天员。
与神舟飞船舱结构不同,新飞船是三居室,
两个是返回舱,是整船的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起居的地方,
中间是服务舱,是整船能源与动力中心。
三舱结构使飞船更灵活,可重复利用的部分也更高,建造飞船的材质也进行了升级,不仅轻薄,还坚韧耐腐蚀。
在新一代载人飞船基础上,唐欣还在统筹研制近蓝飞船。
近蓝飞船乘组为8到12人,为后续开展太空旅游预留了空间。”
一旁的廖专家笑着道,“陈老介绍了飞船,我来大家说说月面着陆器,
月面着陆器重约25吨,
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
可将四名航天员送达月面,
主要负责把航天员从太空中转站运送到月面并返回太空中转站。
同时,月面着陆器也具有自主控制飞行能力。”
一旁坐在中间的主持人开口道,“廖专家说的不错,在月面着陆器到达月面后,航天员将乘坐载人月球车,在月面开展工作载人月球车重约400公斤,可搭乘4名航天员。
航天员将乘月球车在40公里范围内开展月球采样及相应的月面实验,因此今天会在三个时间段进行三次发射任务,现在把镜头交给发射现场。”
主持人话音刚落,新闻画面就出现了wc发射基地的画面。
此时的火箭经过多次检查,已经准备点火发射。
在大家的注目礼下,火凤五号运载火箭点火成功,“咻……”的一下离开地面生入空中,那敏捷的速度有如雄鹰一样一飞冲天。
新闻还没再次换到演播室,主持人收到导播的指示开始问专家问题,“据我所知,这次发射任务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火箭、飞船、发射、降落、通讯、遥感、能源、生命保障等多个方面。
其中,火箭技术需要在推力、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而飞船技术则需要解决飞行稳定性、抗风能力、避撞能力等问题。
此外,降落技术也是一个难点,需要解决着陆精度、缓冲能力等问题,两位能否说说这些难题,科学家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问题可不能老实回答,说了就是泄露机密,陈老专家曾经也是九九研究院的一员,虽然现在退休多年,
但是他依然佩服唐院长的魄力和能力,也非常的崇拜唐院长,可惜唐院长的名字不能暴露,他只能把那些话默默的在心里。
“他们也是花了很多心血才有了成果,也多亏了我们国家培养的那些科学家们,若不是有他们,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怎么会如此迅速,华国有那么一群衷心奉献的伟大科学家,我深感佩服,他们才是真正的国家栋梁。”
今天这段话,陈老专家也是借助此机会说了出来,实际上他想说的伟大科学家就是唐欣。
陈专家的似是而非的回答叶琳主持人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急忙转移话题,
“我也为有这样的同胞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知道在宇航员进行登月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未知的危险,请问都有哪些?”
“那可太多了,比如强辐射、高温、高压、真空等,
因此,需要在任务的各个环节中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我们的科学家都会提前准备好并做好应急预案和救援准备,
不过我们国家已经有很多次成功载人登月的经验,这方面的危险比飞机发生空难的几率更小。”
主持人微笑着说道,“那真的太好了,这样大家也都能放心,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为此应该花费了很多心血。”
“确实如此,我们的科研成果拿出来正式使用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可以说我们的科学家做实验是全世界最严谨的。”陈老专家绝不允许别人对九九研究院的同事有一点误解。
虽然大家并不知道九九研究院这块招牌,但是他就是在内心不允许自己参加工作过的单位染上一点污点。
“众所周知,宇航员的培训和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而航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是决定载人登月任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么航天员需要接受长期的训练和考核都有哪些具体项目?”
朱老专家就是宇航员训练中心的专家,她最有发言权,“包括身体和心理的适应能力。
在任务过程中,航天员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比如体能训练,身体协调训练……”
在听完朱老专家的解说后,不仅在座的人都了解了宇航员需要接受哪些训练,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也同样长知识了。
不得不说国台播的内容确实更加有意义,也有益打开国民的见识。
接下来,主持人还问了关于载人登月任务的项目管理任务。
这是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耗时的任务,需要涉及到很多个部门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要在项目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如反复运用数字化建模、仿真等方法进行模拟和验证。
主持人最后又问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做实验是一项非常耗费资金的事情,
那载人登月的航天任务更是极其耗费资金的,
各位专家可知道我们国家为了成功登月花费多少,这也是我帮观众朋友们问的。”
陈老专家道,“据我所知资金投入巨大,这个事情要从八几年研究的北极星导航定位系统开始算起,
期间研制各种硬件设备的和建设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测试,以及人员培训和任务运营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若不是院长有魄力,华国的航天航空旅游绝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猛 ,
直到现在建设成功宇航员月球驻地,所花费资金最少也高达几万亿华币。”
主持人都震惊了,“国家投入竟有这么多,真是没想到。”
国台新闻结束时,唐欣还在控制中心忙着观察飞行数据。
唐梅也没休息,她还要采访发射基地的人员的任务。
没想到,她们姐妹俩还有忙于同一个项目的机会。
在宇航员乘坐两艘月面着陆器到达月球时正好是白天。
八名他们穿着宇航服从着陆器出来就感受到炽热的阳光照射在头盔上。
白天月壤的温度受太阳辐射和周围环境热辐射的影响,
夜间月表温度的变化主要受月壤的热物理性质影响。
着陆点月壤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5微米,大概是一根头发粗细的五分之一;
月表和月壤内1米深处的月壤热导率分别为1.53x10-3w\/(m·k)和8.48x10-3w\/(m·k)。
月壤导热的能力仅是空气的十分之一,水的百分之一,铁的万分之一。
在月球表面的真空条件下,月壤的热导率极低,是非常好的隔热层。
因此宇航员月球驻地为防止有害的宇宙辐射,并避免白天温度过高和夜间过度冷却,建设在地底。
八名宇航员通过通信网络呼叫月球车,分别驾驶两辆月球车前往宇航员月球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