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丫头,别那么客气,早些休息吧,记得把门顶好,我们回去了!”萧国峰叮嘱道。
“嗯,你们回去的时也注意安全。”郑采薇叮嘱着他们。
萧国峰点点头,又对她说道:“我们看着你把门关好了再走。”
郑采薇听话的回去,关上门,把门顶好。
萧国峰这才放心地和小妹 回小屋。
刚过十五,天上的月亮很亮,爷孙三人走在农村寂静的乡村小道上。
“爷,现在我们家的秧也插完了,我明天想去在镇上看看,找点事情做。”萧国峰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也好,只可惜爷这一病,身上的钱,都被你妈给搜刮走了,国峰,爷对不起你啊,让你给爷养老,爷却什么都不能给你。”萧爷爷心中很愧疚。
他们三人,如今除了那点粮食和锅碗瓢盆之外,是真的一点现钱都没有。
萧爷爷只觉得自己成了孙子的拖累。
“没事的爷,我还年轻,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你放心,我能赚到钱的,我以后还会赚大钱让爷和小妹享福的。”萧国峰手持空间,他对自己很有信心。
“好,好孩子,你是个有志气的。”萧爷爷很欣慰,老人感动得眼眶湿润,导致他看不清路,不小心踩了空。
“爷小心 。”萧冬梅 吓得惊呼 。
“爷站好!”萧国峰连忙扶住他,等爷爷站稳,他蹲到爷爷的面前,“爷,我背你回去。”
“好孩子!”萧爷爷确实也觉得脚有些困了,便趴在萧国峰的背上,让他背自己回去。
月色清冷,照在爷孙三身上,萧国峰背着爷爷,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在出村的大路上,小妹走要他们 的身边 ,路边是夏季才会有的虫鸣,叽叽吱吱的很是热闹。
翌日,天刚亮,萧国峰就出发去镇上了。
大梁村隶属山水镇,走路需要二十分钟,这跟那些上街都要走上小半天的村落比起来,算是近的了。
二十分钟后,萧国峰抵达山水镇。
他站在原本还是山水镇大街的位置,失望地看着冷清的大路,路边什么都没有,没有摆摊的小贩,也没有路边的乡镇小店,只有尽头那家已经开始热闹起来的供销社。
萧国峰闭上眼睛,是他草率了。
现在才是1985年,虽然外面的一些南方大城市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也规划了经济特区,可是这跟他们山水镇没有关系。
他们山水镇太偏僻了,能做到分产到户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做生意的好事呢。
萧国峰失望的走在山水镇的大路上,如一个初到当地的外乡人,看每样景物都带着探寻,直到眼前出现一颗大榕树,以及榕树下正在忙碌的工人。
萧国峰瞬间亮眼放光。
他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改革开放之后,某领导的儿子带着发小们来这里游玩,当中就有一个地质学的高材生,小伙儿发现大榕树后面的大一片山里蕴藏着铁矿,含量不不低。
这些靠谱的娃儿们回去就告诉自家领导,一个月不到就有专家过来,一番探测之后,果然藏着难以估量的铁矿。
领导们回去之后大手一挥,就成立了山水铁矿局,并安先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工人过来挖矿,前期的挖矿还是很需要经验和技术的,所以铁矿局的人不会请当地的乡亲们去挖矿。
可是三年后,只要你有力气,你就可以下井挖矿,只要肯吃苦,就能赚到钱。
当年几度与高考错失交臂之后,萧国峰也想过下井挖矿当一个矿工算了,可李山草吃不得这份苦,光靠萧国峰一个下井,也不能同时供萧国庆和萧国祥上大学。
为了给萧国庆和萧国祥赚取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李山草以孝道压制他,哄骗他到外面打工。
如今回想起来,当年他们三人一起高考,他每回都拉肚子,只怕不是巧合。
一定是李山草不想让他也考上大学,才在他的饭菜里动手脚。
这个妈,可真是偏心得没边儿了。
不过今生不同,今生他还是会继续考大学的,不仅他自己要考,小妹和媳妇也要考,当然,郑姐姐若是也想考的话,他也会供她们三人念大学。
而眼下,必须为学费奋斗。
萧国峰当然不是要下井挖矿,而是在山水铁矿这里看都的商机。
因为要挖山水镇的矿,就得修火车站,把挖出的矿送出去,同时还要安置好旷工和外地来的旷工家属,家属中自然也会有孩子。
山水镇政府已经在正在修建的火车站对面,成立了山水中学,因为有旷工子弟的加入,人数已经达到了高中的规模,所以山水中学分有初中部和高中部。
山水高中 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今后,必定会成为山水镇 的消费大军。
萧国峰想到这儿,已经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他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虽然是空着手,但是心里高兴,回到家的时候,大老远的就看到萧爷爷和小妹 坐在鱼塘边的树下看着村口的方向。
“爷,我回来了。”萧国峰远远的就跟萧爷爷打招呼,先进屋喝了大碗水,这才坐到爷爷的身边,看着鱼塘旁边荆棘遍布的空地,“爷,这剩下的一大片地都没人开荒吗?”
“没有,那些荆棘可不好处理!”萧爷爷点头,“你想开荒?”
“对,我想开荒,重点瓜果蔬菜,卖给供销社,赚点钱。”萧国峰自信说道 ,他空间里的那些种子,在这个时候可是没有的,一旦种出来,一定能亮瞎其他人的眼。
“只是那些荆棘不好烧。”萧爷爷满目担忧的望着那一大片的荆棘,这些荆棘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冬天万物枯萎,唯独它们依旧翠绿翠绿的,所以才没有村民对这块地下手。
“我有办法!”萧国峰对此很有信心,他种子铺里,除了卖种子,还会卖一些肥料农药之类的,其中就有农民不可或缺的百草枯!
他向来都是乡亲们需要什么,他就进什么货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