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是马背上的皇帝,武功自然是杠杠的,但他的文治也不差,政治上,他设置内阁和东厂,外交上,他派遣郑和下西洋,文化上,他修着《永乐大典》。】
【先说一下他的政治举措,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的父亲明太祖在位期间废除了丞相制度,而他在他父亲的基础上更做了完善,弥补了某些缺陷,至此,终明一朝,内阁制度在治理国家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内阁之外,他还并行厂卫,恢复了他父亲时期废黜的锦衣卫,且设立了东厂,合称厂卫,让天下臣民都处于密切的监视中,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然他大力重用宦官,使得宦官参政议政,为后期的宦官专权埋下了隐患。】
永乐年间,朱棣不由的吃了一惊,原本还沾沾自喜于自己文治武功的他,心中有了一种不妙的感觉,莫非他的后代子孙连个宦官都把控不住。
而洪武年间的朱棣却是猛遭袭击,朱元璋一巴掌打在他的脑袋上,“老四啊!前朝那么多教训,东汉末年十常侍,还有唐后期的那些宦官,还不能引起你的注意么!宦官能有什么好东西,你还敢重用!昏了头了吧!”
朱棣敢怒不敢言,话不能这么说吧!宦官也不见得都是坏的呀,比如东汉蔡伦,人不发明了造纸术么!
【再说说外交,外交上,郑和七下西洋,于当时的永乐帝而言,或为宣扬国威?或为寻找失踪的侄儿?咱们不得而知,但是于现在人的目光而言,郑和下西洋绝对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的,他首次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贸易往来,当时郑和是带了许多货物出发的,而他也从其他国家那换来了大量的物品,比如他从印度买回了香料、红木等商品,从非洲买回了象牙、金子等等。可以说郑和每次回来都是满载而归的,他的船上载满了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等奢侈品。】
秦皇、汉武;“中原之外,竟还有那么多国家?”
而更多的人则是对着那些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流下了口水,“好多宝贝啊!”
当然清朝除外,他们见过的宝贝多着呢!
【安安可以这么说,郑和下西洋绝对是永乐帝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明朝初年,他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禁海,安安想说禁海干什么?拒绝一切往来,躲在自己的一方天地沾沾自喜么!自以为天朝大国,洋洋得意,殊不知那是鼠目寸光,夜郎自大,在你的自以为是之中,海外正在高速的发展之中,当欧洲的第一台蒸汽机发明时,咱们在干什么?在闭关锁国,奴化民众,以至于错过了整个世界的大变革,止步不前,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直到人家伸出凶猛的爪牙了,方幡然醒悟,可为时已晚啊!】
被点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被冒犯了的乾隆皇帝:“……”
清晚期的民众,他们苦不堪言啊!
【所以说永乐帝的眼光绝对是锐利的,且独特而深远的,他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他重启了海禁,他融入到了整个世界,当时的我们无疑是遥遥领先于各国的,其国力经济之强盛,可谓是达到了鼎峰。】
洪武年间,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或许他该有所改变了。
咱当皇帝,是想让百姓有个好生活,可不是处处挨打的。
永乐年间,被天幕大肆夸赞的永乐帝心中一动,或许他该全面放开海禁了。
【最后在文化上,永乐帝修着了《永乐大典》,其内容包罗万象,收录了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僧道、技艺等当时的各领域文献。全书共卷,册,约3.7亿字,参与编纂人员累计达3000多人。】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全书、绝非是某清的《四库全书》能比的。】
【《四库全书》那能叫是书吗?依安安看所谓的《四库全书》,不过是满足某帝的虚荣心,名为修书,实为毁书,与《永乐大典》那就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再度被冒犯的乾隆皇帝:“你礼貌吗?”
【然而可惜的就是这么一部巨着,却是没有流传下来,嘉靖年间,一场大火使得《永乐大典》正本付之一炬,而副本经历了战乱的洗礼,也存之不多,仅余800来册,漂泊在各处。】
令后人分外惋惜的《永乐大典》此刻正好好的躺在朱棣面前的桌案上,当朱棣听到《永乐大典》遗失的当刻,又惊又恐,此刻的他正在思索着解决之法,要不,命人多抄写几本,放置在各个地方?
这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被后世称为瑰宝的《永乐大典》,在朱棣眼中那也是不容有失的。
【永乐帝以藩王之身成就帝王之位,或许由于他的得位不正,他努力的想做一个伟大的皇帝,他开创了“永乐盛世”,想要向世人证明他的皇位是顺应天命的。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但总体来说不失为一代明君。】
洪武初年。
朱元璋眯眼,“老四,你这皇帝坐的还可以,咱就不计较你篡位的事了,但是在咱这个空间,皇帝你就别想了,做好你大哥的征北大将军就行了!”
朱棣撇嘴,他本来就没想着跟大哥争。
洪武晚年。
朱元璋闭了闭眼,他或许该有所决定了。
建文年间。
朱允炆:“抢来的就是抢来的!”
永乐年间。
朱棣垂眸,得位不正,那是他一生的污点,世人的认同,他想要,可他更想得到老爹的认同啊!
洪熙年间。
朱高炽:“父皇,您的功绩,世人都看着呢!世人不会因为您不光彩的上位方式而否定你的所有,而皇爷爷想必也不会怪罪于你。”
宣德年间。
朱瞻基:“皇爷爷,你可以安息了!九泉之下,再见太祖,想必也能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