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眼疾手快的把人给抓了,正德帝却不干了,他要求王阳明把人给放了,他再抓一次,建功立业必须得有他啊!】
朱元璋:“战争岂能如此儿戏!”
朱棣:“建功立业是这么建的吗?”
朱佑樘:“我儿这是什么恶趣味?”
朱厚照:“朕渴望了那么久,岂能让王阳明这小子夺了功啊!”
【为了满足武宗陛下的癖好,无奈之下,王阳明只得把宁王给放了,让武宗再打一次!】
【好在宁王也不是什么能干难缠的对手,哪怕是放了再抓也是三两下的事。】
宁王朱宸濠:“天幕,你礼貌吗?”
朱厚照小儿也太看不起他了,捉了放,简直就是对他的奇耻大辱!
然宁王满心不快的同时也在深思,他还有造反的必要吗?
这个时候,弘治帝派出的使者到了。
朱宸濠一脸垂丧,好了嘛!也别想造反的事了!没机会了!
【说起王阳明,那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啊!那可是自孔子之后的大圣人啊!他的心学理论开天辟地,独门一户,为后世所称道。】
彼时尚年轻的王阳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天幕谬赞了吧!”
他一介凡夫俗子,怎敢称圣人?
【主播就简单的说一下王阳明其人。王阳明,大名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号,他是一个能与孔孟并列的大圣人,他文能精通融合儒释道,开创阳明心说,武可以通晓兵书战阵,平定匪患和叛乱,后在龙场悟道,于绝境中成圣。】
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嬴政对着天幕又流口水了,这样的人才就是来一扎,他都不嫌多啊!
【总而言之,王阳明是超级厉害的,他是古代最后一位圣人。而大抵圣人都是生而不凡的,据说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而诞生的时候,他的祖母又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于是他们给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华:“……”
他儿子是圣人?
王华单手拎着这个调皮捣蛋上树掏鸟蛋的小屁孩,眼中闪过一丝不可思议,当然也有着激动兴奋的神色。
“爹!快放开我!天幕都说我是圣人啊!你不能这样对圣人啊!”王守仁挣扎着想离开,但是幼小的力量却只能让他困在父亲手里。
“喊什么喊!”王华一巴掌拍上屁股,圣人又如何!圣人也是他儿子啊!他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更奇特的是王阳明长到5岁还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那时候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后来,他的祖父为他改名为“守仁”,然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五岁还不会说话?圣人都是那么奇特的吗?
各朝各代若有所思,看着自家早早说话的娃,恍然大悟,难怪他家的成不了圣人啊!
【小时候的王守仁很聪慧,在祖父的教导下,他从四书读到唐诗宋词,他不从认为科举是读书人头等重要的事,所以他从不以不等第为耻,屡次的科举失败,他也从来不为之懊恼。】
科举是唯一的出头之路!
各朝各代埋头读书的学子们不由反驳,不是谁都能成为圣人的,我等凡夫俗子能金榜题名就不错了。
【在王守仁十八岁的时候,遍读朱熹的着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他下定决心穷竹之理,他找了朋友一起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他们一直坐在竹林里,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喝水,竭尽全力想格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志者事竟成,圣人就是不一样,那么他最后悟了吗?
万朝众人期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如此忘我,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朋友第三天就吃不消了,打退堂鼓的走了,而王阳明依旧坚持着,他是一个有圣贤情节的人,他这么一坚持,就是七天,而最终他也没有放弃,但是他的身子却不容许他任性了,他彻底病了。】
【而这次的经历也让他对于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他非但没有悟出竹子和天地万物的道理,反而生了病,看来格物致知似乎并不一定能通向圣人境界,这也成为了他反思传统儒家的开始。】
王华看了看此时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小子,诧异中带了些深思,他这儿子这般执拗吗?
【王守仁不仅博览群书,他还花时间钻研兵法,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个保家卫国的心愿,圣人也不例外,他把书本的知识活学活用,还带着小朋友们进行军事演习,一边主攻,一边主守,他么便站在高台上调兵遣将,演习移花接木、调虎离山等等攻伐战术。】
朱厚照眼睛顿时一亮,这可以有啊!看来这王守仁跟他臭味相投啊!他就不计较他私捉宁王了。
【他十五岁那年,他听说石英、王勇等起义,想要上书给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但是被父亲给骂了!】
王华:“小小年纪,懂什么!”
他也不知道他儿子是圣人啊!这么点年纪就想着去御敌,这不是狂妄吗?
【然王阳明终归是个行动派,上书一途没辙了,他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登长城访乡贤,凭吊古战场,那时的他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弘治年间。
朱佑樘默默的点点头,王阳明,这样的人才,可不能放过。
就算他没能用着,给他儿子也是不错的。
【在王阳明二十多岁的时候终于科举中第,然很可惜,那时的朝廷被刘瑾把持,他因触怒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他的父亲也被赶出了京城。】
【而就在这贵州龙场,他悟道了。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朱佑樘:“好一个刘瑾!”
这么好的人才竟给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