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唐宗二三事(五十八)
作者:骗子走开   历史直播:开局盘点政哥的小八卦最新章节     
    【可以说,大川非之战是薛仁贵一生之中最为惨痛的失败,因为此次的战败,薛仁贵甚至一度被降为庶人,之后又被流放到了象州。】
    【对此,薛仁贵也发出去了一声感慨,“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薛仁贵这是在自比邓艾啊!那么邓艾是何许人也呢?】
    三国。
    邓艾:“???”
    这其中还有他的事?
    【邓艾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想当年,邓艾偷渡阴平、乃是灭蜀之战的首要功臣,然最终却是被监军卫瓘、胡烈等人陷害致死。】
    【灭蜀之战结束后,邓艾虽说骄傲了些,但若说他有反心,那真的是无稽之谈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钟会从中作梗,离间司马昭对邓艾的信任,最终导致邓艾身死。】
    天幕这寥寥数语,透露的信息量可是不少啊!尤其是对于三国时期的人有着很显然的冲击力度。
    曹操:“这个邓艾是他曹魏的大将?”
    天幕如此之说,曹操却心有疑虑,既是他曹魏之人,不应该是被他曹家人猜忌吗?为什么会是司马昭?
    曹操隐隐觉得不对,有一个答案似乎要呼之欲出,可是他不敢确认。
    不过他看向司马懿的目光已经充满了不善,似乎一旦确认,就要把他立斩于刀下。
    刘备:“灭蜀?”
    刘备叹息,他最终还是没能复兴大汉啊!
    不过最终会是曹操得了天下吗?从天幕透露的消息来看,隐隐不太像。
    他曹魏似乎有着权臣啊!
    当然收到冲击最大的当属邓艾,谁能在得知自己的死亡之时,还能泰然自若的?
    邓艾心中是翻墙倒海啊!他对司马家忠心耿耿,没想到最终却得了这么一个结局。
    邓艾自嘲,当真是悲哀!
    【钟会虽然说最终因谋反被杀,可参与诬陷邓艾的卫瓘、胡烈等人却没有受到丝毫惩处。】
    【邓艾之所以有此下场,在薛仁贵看来,是他出身于寒门,根本无法融入那些所谓的士族圈子,而立下大功的他自然容易招人嫉恨。】
    【而薛仁贵此情此景与邓艾又何其相似,他同样出身于豪门,同样为那些官二代么瞧不起,他之所以战败,非他作战不利,而是毁于自己人之手啊!】
    唐朝。
    贞观年间。
    李世民可谓是相当欣赏薛仁贵,而这场战争,他也从头看到了尾,他认为责任真的不在薛仁贵身上。
    丢官流放,这责罚未免大了点。况且薛仁贵乃是一名良将,留他在朝廷绝对比贬谪他用处要大的多。
    稚奴此举简直就是失智之举。
    而郭孝恪已经提拉着儿子郭待封上殿,羞愧难当的向李世民请罪,“老臣教子无方,请陛下治罪。”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扶起郭孝恪,“卿何罪之有?这都是未发生之事,卿之后好好教导令郎便是了。”
    对于陛下的宽宏大量,郭孝恪是感激涕零啊!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他也做不到眼睁睁的看他受罚,至于高宗时期的儿子,他可就管不着了。
    高宗年间。
    李治鲜见的皱了皱眉头,他不知未来的他为何会罢免薛仁贵?
    薛仁贵明明是那么的勇猛,堪称他大唐一员虎将。
    纵使他战败了,惩罚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他为何独独就选了这最不利于大唐的做法?
    此刻的李治不是很能理解,但他知道现如今安抚好薛仁贵才是重中之重,吐蕃之行,绝不容失啊!
    薛仁贵乍然听到这个消息,说不受伤那是假的,然他是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己任,更何况他现在正在行军途中,断没有撤回的道理。
    【30岁那一年,薛仁贵在人生的交叉路口,选了一条无比正确的道路,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转眼间,他已经花甲之年了,种种显赫的战功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
    【而唐高宗李治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了,他开始思念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了。于是乎他再次启用了这位老将镇守边关。】
    【或许人一旦生病了更容易感性吧!疾病缠身的唐高宗李治还特意召见了薛仁贵,对着他好一番念旧啊!】
    【想当年,宫中遭遇洪水,若非卿救驾,他早就成了鱼儿了。后来卿又为了他大唐,北伐九姓、东击高句丽,漠北、辽东能臣服于朝廷,那都有你的功劳啊!】
    唐朝。
    贞观年间。
    李世民一声冷哼,心想这个不孝子这会倒念起旧来了,当初贬谪人家的时候,怎么不多想想人薛仁贵的劳苦功高啊!
    高宗年间。
    李治犹记得那是永徽五年的一个夏天,他巡幸万年宫,薛仁贵是随从护驾的一员,那一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都冲到了万年宫的北门,可那些将士见此情况,本能的竟是想逃。
    那些贪生怕死之徒,只顾自己的性命,而不顾在深宫之中全然不知的君王,好在还有一个薛仁贵这样一名忠臣,他愤怒的斥责那些四散溃走的将士,果敢的不顾自己的生命,豋门框,向皇宫大呼,也由此,他方才逃过了一劫。
    看着大水淹没寝宫,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真的是好啊!
    如此忠臣,李治是万分感激的,所以他日后实不该如此对待于薛仁贵。
    更何况,战败之因在于郭待封,而不在于薛仁贵。
    或许因愤怒冲昏了头脑,若他冷静下来,或许就后悔了!
    驱逐薛仁贵,于他有什么益处呢?
    李治在怀念往事的同时,薛仁贵同样在怀念。
    想他出身贫民,本是碌碌无为的以耕种为生,然他三十岁那年,他选择了这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既选择了这一条道路,那就一往直前,做他应该做的事,尽忠职守乃是他的本分,如洪水救驾,他既随驾在旁,又岂能因贪生怕死而罔顾君王之命。
    至于之后,上沙场,斩敌人,那都是他身为大唐军人应尽的本分,而丢官,他虽觉无辜,但他也认。
    毕竟战败乃是事实,不该怨君王的。